有人對南大的小貓咪動手了?別急,先來了解一下流浪貓

有人對南大的小貓咪動手了?別急,先來了解一下流浪貓

採寫 | 劉凌雲 彭書慧責編 | 卞文鈺排版 | 聞曉菲

有人對南大的小貓咪動手了?別急,先來了解一下流浪貓

如果看到平時在南大校園裡閒庭信步的小貓們,身上被加了陌生的儀器,你會作何反應?10月5日,南大表白牆上出現的一則關於“拿貓做實驗”的留言,揭開了一場風波的序幕。這則留言稱,在學校裡看到一隻貓咪的脖子上,被掛了一個用訂書機訂著的儀器,上面寫著生命科學研究院專用,而po主認為學校的貓咪不是實驗的工具,想要把這個“很重的”儀器剪了扔掉。

有人對南大的小貓咪動手了?別急,先來了解一下流浪貓

“南大表白牆”說說附圖此帖一發,評論區立刻炸開了鍋。有同學指責“拿貓做實驗”的行為,有同學則認為不應該破壞實驗器材。

有人對南大的小貓咪動手了?別急,先來了解一下流浪貓

“南大表白牆”說說評論區截圖沒過多久,表白牆上出現了一則回應的留言,稱貓脖子上的儀器是用來研究流浪貓活動範圍的GPS,不會干擾流浪貓的行為,訂書機是用來改儀器帶子長度的,實驗課題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流浪貓。

有人對南大的小貓咪動手了?別急,先來了解一下流浪貓

“南大表白牆”說說附圖瞭解實驗情況後,原po主在表白牆上向實驗的同學道了歉,並表示自己並未破壞實驗器材。

有人對南大的小貓咪動手了?別急,先來了解一下流浪貓

“南大表白牆”說說附圖事情發展到這裡,po主與實驗者的矛盾算是解決了,但評論區關於“拿貓做實驗”及“破壞實驗器材”的爭論仍未平息,並有很多同學對“儀器的重量對貓沒有影響”表示質疑。同學們對貓如此關心,與喵星人在南大人心中的地位是分不開的。在南大人的生活中,不能沒有學術,也不能沒有喵星人。路旁的草叢裡,教超的階梯上,常常能看見它們的身影。這些或傲嬌或懶散,或賣萌或高冷的小傢伙們,俘獲了眾多南大人的"芳心"。

有人對南大的小貓咪動手了?別急,先來了解一下流浪貓

“寵物之家志願者”群聊截圖正因為貓咪們於南大而言是如此獨特的存在,所以事關小貓安全的問題,同學們會百般關心,也就不足為奇了。更何況,這場風波不僅牽扯到南大人的愛貓,也關涉到南大人的學術活動。那麼,大家都關心的這個實驗,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研究呢?南大新傳藉此採訪了這個實驗的相關負責人——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動物學研究生二年級的李雨航,希望通過他,能對流浪貓和實驗本身有更多的瞭解。儀器並不會傷害南大人的愛貓李雨航今年研二了,正在準備自己的畢業論文。流浪貓的活動範圍是他畢業課題的一部分,而南大的貓為他提供了充足的實驗對象。為了更精確地定位貓的位置,李雨航給幾隻貓戴上了GPS,並在儀器的帶子上訂了訂書釘以調整長度,最後,他在儀器上寫下了自己的聯繫方式。這樣一整套設備,重量大概在60g左右。李雨航介紹,根據美國哺乳動物學會的建議,項圈類佩戴物的重量應該小於動物體重的10%,一般成貓體重在2.5kg~5.5kg之間,也就是說一隻貓的可承重量應該為250g~550g之間,而他給貓戴上的設備,重量遠遠小於此數字。“對貓來說,儀器佩戴之初可能稍有不適,但對身體機能正常活動不會有影響。”另外,李雨航又補充解釋道,GPS是用來評估流浪貓行為特徵的,其不干擾貓的行為是實驗設計考慮的第一點。如果儀器太重影響貓的正常活動的話,那麼實驗本身也就沒有意義了。由此可以看出,至少在現有研究的理論支撐下,李雨航的設備並不會對貓造成較大的影響。關於流浪貓,我們可以瞭解更多至於為什麼要做這個研究,李雨航表示,流浪貓與生態環境的矛盾衝突目前來說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他向我們展示了幾篇國外關於此方面的研究,矛頭都直指流浪貓對於生態環境中物種的嚴重破壞。《The impact of free-ranging domestic cats on wildlife of the United States》

有人對南大的小貓咪動手了?別急,先來了解一下流浪貓

來自nature communication 自然通訊美國流浪貓每年捕殺13-40億鳥類、63-223億哺乳類《Estimated Number of Birds Killed by House Cats (Felis catus) in Canada》

有人對南大的小貓咪動手了?別急,先來了解一下流浪貓

來自ResearchGate 研究之門 加拿大流浪貓每年捕殺1億~3.5億鳥類《How many birds are killed by cats in Australia? 》

有人對南大的小貓咪動手了?別急,先來了解一下流浪貓

來自ScienceDirect澳大利亞流浪貓每年捕殺1.6億~7.6億鳥類科學松鼠會成員Ent 2013年發表在果殼網上的《流浪貓的現狀、危害和建議》一文中介紹,和某些捕食者不同,不管是流浪家貓,還是寵物家貓,其捕獵慾望不會因為食物充足而減退。李雨航也針對此進行了補充:捕殺對於貓科動物以及大部分食肉動物來說屬於玩耍的一部分。而他本人也“不斷地收到目擊流浪貓捕殺鳥類的消息",這成為他做實驗的一個重要動機。看似無辜可愛的貓咪實際上是其它小型物種的殺手,這一現實似乎給南大同學投餵小貓的行為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在有人投餵條件下,流浪貓以更小的代價獲得了足夠維生的食物,就會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捕殺玩耍。而且隨著流浪貓數量的增加,投餵也將逐漸無法滿足所有個體的食物需求,最終流浪貓還是可能會將捕食壓力釋放給其他小型動物。當問及個人對於流浪貓的態度時,李雨航表示他不會專門進行投餵,但是見到受傷的流浪貓會進行救助,目前對5只以上的流浪貓進行過救助並絕育。拿什麼幫助你,流浪貓實際上,在生態系統更為單調脆弱的城鎮地區,流浪貓的危害更為明顯:寄生蟲和病菌,殘餘食物的衛生問題,噪音……這也使得大規模捕殺流浪貓狗的社會新聞屢見不鮮,而此類事情一旦發生,必定會引發動物保護人士的強烈不滿。當然,捕殺流浪貓絕非是一個好辦法。不僅不人道,這種行為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是因為,一個地區內流浪貓狗的數量與該地區內食物是否充足有關。一旦該地區內流浪動物的數量升高超過臨界水平,食物就會相對不足,那流浪動物的繁殖率與生存數量都會相應下降,從而使種群大小維持穩定。如果大規模撲殺,短期內流浪貓狗的數量會降低,但該地區內提供的食物卻相對增加了,且流浪動物之間的寄生蟲病和傳染病的發病率也會降低,流浪貓狗的繁殖率會提高,幾年之內,這個地區流浪動物的數量又會回升到最初水平。相比較而言,送進收容所或者進行絕育似乎是更為人道的方式,但這兩種解決途徑也並不是沒有缺陷。首先,送進收容所不代表流浪貓狗們就能後顧無憂。的確有一部分流浪動物通過專門的收容機構找到了合適的主人,但由於流浪貓狗的數量過於龐大,而且每年都在增加,當收容所沒有辦法承擔飼養動物的人力和經費開支,而又遲遲沒有人來領養時,這些動物就會被安樂死。而進行絕育也需要達到一定的要求才能有成效。即使是在完全沒有外來貓的情況下,也要至少對一個區域內71%—94%的貓實施絕育,才能控制住流浪貓的數量。普通志願者三三兩兩的絕育對於整體的生態環境而言,是沒有太大幫助的。也就是說,想要解決流浪貓的問題,缺乏專門的機構是不行的。但只有機構就想緩解流浪動物與社區的矛盾,也是不可能的。政策制定、機構設置、志願者扶持、普通公眾的正確認識,都是妥善解決流浪動物問題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也是李雨航研究的目的所在——通過流浪貓對生態破壞的現實提出警示,引起公眾及相關部門注意,尋求如節育等種群控制對策。將此問題扼殺在搖籃中,防止情況發展到不可控而必須進行撲殺的境地。而此次風波中部分同學的誤解,的確給李雨航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此事正好可以作為我們客觀認識流浪貓這一群體的一個契機,正如李雨航所說:“排除阻力也是科研過程的一部分,為大眾普及科學知識也是科研目的的一部分。”參考資料:1.The impact of free-ranging domestic cats on wildlife of the United States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2380/metrics2.Estimated Number of Birds Killed by House Cats (Felis catus) in Canada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77498372_Estimated_Number_of_Birds_Killed_by_House_Cats_(Felis_catus)_in_Canada3.How many birds are killed by cats in Australia?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63207173027194.【流浪貓狗之惑】管理流浪貓狗只能捕殺嗎?https://www.guokr.com/article/436780/5.筆記:流浪貓的現狀、危害和建議 https://www.guokr.com/post/47057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