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臺拖拉機到AG600“千里眼”“洛陽造”刷新記憶

昨日,中國新聞網刊文《從首臺拖拉機到AG600“千里眼”“洛陽造”刷新記憶》,報道洛陽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憑藉著“洛陽造”華麗變身。

現全文轉發↓

從首臺拖拉機到AG600“千里眼”“洛陽造”刷新記憶

圖為中車洛陽機車有限公司的現代化生產車間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九百多年前,史學家司馬光發出如是感慨。

擁有5000年文明史、4000年城市史、1500年建都史,坐落在黃河之濱的洛陽,在中華文明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無論古與今,洛陽都在歷史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臺拖拉機、第一臺壓路機、第一臺軍用越野汽車、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第一批汽車變速箱軸承等眾多的“第一”。

改革開放前的“洛陽造”就已聞名全國。

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憶稱,當時,中國工業看“兩陽”(洛陽與瀋陽),這樣的驕傲業績深深烙在那一代人的心中。

時光荏苒,今朝的古都洛陽,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早已憑藉著“洛陽造”華麗變身。


從首臺拖拉機到AG600“千里眼”“洛陽造”刷新記憶

資料圖: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線


“洛陽造”撬開市場大門

作為工業根基雄厚的老工業城市,洛陽市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00多家,其中央(省)企49家,是全國擁有央企最多的地級市。洛陽國有經濟佔經濟總量的43.3%,其中國有企業達337家。

如此之多的央企、國企,是洛陽經濟的支柱,但也存在制度死板、創新不足的問題,制約企業發展。

洛陽一名企業人士曾舉過一例:在澗西區一家國有企業,生產設備上的小配件壞了,也要層層審批統一採購。“幾顆螺絲釘閒置一條生產線,一根電線杆阻擋一個大項目”,這樣的怪現象在改革前的洛陽不算孤例。

改革勢在必行。

從哪裡撬開改革的突破口?作為老工業基地,洛陽將國企改革作為重頭戲,制定了三批分步實施方案:對大中型國有工業企業採取“多元重組、走人改門”的辦法推進股權重組,明晰產權關係;對小微型國企,採取產權轉讓、職工入股等方式,引入非國有經濟主體,打造混合所有制企業;對扭虧無望的企業“破產重組、關門走人”。

經歷過改革的陣痛後,洛陽決策者們決定用“洛陽造”撬開市場的大門。

158個“洛陽支座”撐起港珠澳大橋,“洛陽連接器”為“復興號”動車組構築“安全線”,“洛陽創新”為C919國產大型客機編制“鐵甲衣”……“十三五”以來,老工業基地洛陽已將裝備製造、新材料、高端石化、電子信息、旅遊業五大主導產業做大做強。

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10月,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我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圓滿成功。為這架可“上天入海”的兩棲飛機提供搜索中能夠顯示信號的利器——搜索分系統顯示控制器(相當於搜索“千里眼”)就是“洛陽造”。

在以礦山機械研製聞名海內外的中信重工,阮宗田、阮鑫是出了名的父子倆。退休的老阮在公司幹了一輩子,親身經歷了這家老國企從傳統制造型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艱難轉型的全過程。如今,小阮已經是中信重工特種機器人研究所副所長,他帶領團隊不斷研發新型特種機器人,使中信重工登上了國內特種機器人制造領域的高地。

阮家父子的經歷,是中信重工浴火重生的生動寫照。而洛陽市積極培育的機器人及智能製造、新能源、生物醫藥、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六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該市經濟增長的新高地。


從首臺拖拉機到AG600“千里眼”“洛陽造”刷新記憶

資料圖: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彭先兆團隊成功研製世界先進水平的新一代掃頻激光OCT眼科成像儀

“洛陽造”深耕國際市場

在佔領國內市場後,“洛陽造”開始深耕國際市場。

2017年4月1日,河南自貿試驗區洛陽片區正式掛牌。規劃面積26.66平方公里的河南自貿實驗區洛陽片區是河南自貿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塊不折不扣的“改革創新試驗田”。

藉助自貿試驗區平臺,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洛陽在世界貿易領域不斷擴展自己的“朋友圈”。

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打造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完善對外資的“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實施“多證合一、一照一碼”、允許區內境內企業使用外幣結算、支持跨境投融資業務……6大類50項200個改革試點任務一一落地,極大地促進了投資貿易便利化。

如今“洛陽造”猶如點點繁星,密佈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熠熠生輝。

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建設的哈薩克斯坦阿特勞煉油廠項目,助力當地成功產出高標號汽油;中鐵隧道集團承建的烏茲別克斯坦“中亞第一長隧”,建成通車後極大地改善了當地交通……

洛陽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洛陽市進出口總值為133億元,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佔比近一半,進出口達62.7億元。

目前,洛陽片區已有企業2000餘家,擁有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19家,省部級106家,市級研發中心236家,在新材料、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高科技領域居全國先進水平,高速鐵路、載人航天、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神舟系列飛船、珠港澳大橋等一大批國家重點項目、工程中都有洛陽片區企業的身影。


從首臺拖拉機到AG600“千里眼”“洛陽造”刷新記憶

一系列的人才計劃,為洛陽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靠人才帶動 “洛陽造”華麗轉身

“洛陽造”華麗轉身背後,是官方創新人才的引入機制。

一流團隊來洛創業最高資助億元、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獲50%“兜底”、成果轉化收益至少七成獎勵個人……2017年年初,洛陽下發《關於加快推進洛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配套出臺了46項政策文件,以打通人才成長通道,集中釋放人才紅利。

近日,記者在走訪東方日升(洛陽)新能源有限公司時,太陽能電池技術改造項目生產線上機械臂揮舞,塗裝生產線滿負荷運行。因為高質量人才的引進,研發了新技術,這家企業太陽能電池片轉換效率提高了0.1個百分點,達到行業領先的20.15%。

“別小看這0.1個百分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點滴差距事關企業存亡。”企業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時下,這家企業工藝創新和升級有了新底氣——他們的河南省新能源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被列為洛陽市擬培育的省級創新平臺。

人才的引進,高效的技術研發與應用,使洛陽新增創新主體1142家,新增創新平臺396個,創新主體、創新平臺增速位居河南前列。

如今,“河洛英才計劃”團隊的創新成果正逐步進入收穫期。

田克恭團隊研發的國內首個純病毒樣顆粒豬圓環病毒2型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上市;邢新會團隊的科研項目在第45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喜獲金獎;彭先兆團隊研製的新一代掃頻激光OCT眼科成像儀首臺樣機下線……人才的第一資源優勢在洛陽日益顯現。

“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蔭中十萬家”。在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的過程中,“洛陽造”正在扛起這個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大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