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两家中国企业因垄断市场被罚,却引发网友极大不满

1月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宣:对扑尔敏原料药企业实施垄断行为依法处 罚1243万元。至此,始于2018年6月的扑尔敏原料药短期内价格猛涨的企业垄断案终于有了结果。

快讯!两家中国企业因垄断市场被罚,却引发网友极大不满

然而,对于这个结果,大部分网友好像并不满意。到底涉案企业是哪家?企业为何铤而走险走向歧途?又为何千万罚款却被网友吐槽只罚了一杯茶水钱?


快讯!两家中国企业因垄断市场被罚,却引发网友极大不满


市场监管总局调查发现,涉案企业包括河南九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尔康医药经营有限公司。2018年2月以来,在湖南尔康主导下,两家涉案企业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实施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扑尔敏原料药是生产2000余种常用药品的重要原料,涉案企业行为导致扑尔敏原料药供应短缺、价格大幅上涨(一个月涨到58倍,从400元/kg涨到23300元/kg),部分下游厂商减产停产,损害了广大患者利益,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针对涉案企业的违法行为,市场监管总局作出了如下行政处罚:责令涉案企业停止违法行为;对湖南尔康没收违法所得239.47万元,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8%的罚款计847.94万元;对河南九势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4%的罚款155.73万元。对两家涉案企业罚没共计1243.14万元。

原料药垄断:公开的秘密,行业的顽疾

在医药行业,原料药的垄断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1500种化学原料药中,50种原料药仅一家企业取得审批资格,44种原料药仅两家企业可以生产,40种原料药仅3家可以生产。如此高度集中的原料药市场结构,不仅增加了供应中断的风险,也为原料药生产企业及其所谓的经销商进行价格垄断、肆意讹诈下游药企提供了便利。

而从目前市场上原料药价格上涨的现实来看,除了来自原料、环保等成本等方面的市场因素外,人为操纵造成价格垄断、联合抬价的迹象凸显。仅有一两家药企生产的原料药价格很容易就被各种“总代理”紧紧捏在手上,而销售权被独占后的第一件事必然是坐地涨价。而处于下游的制剂企业在垄断大佬面前则处于不对等的弱势地位,完全没有议价权,被迫陷入“不生产就掉标,生产就亏损,涨价被限制”的窘境。


快讯!两家中国企业因垄断市场被罚,却引发网友极大不满


罚酒三杯式的惩罚力度:垄断者的“帮凶”

2017年2月,武汉新兴精英医药有限公司,垄断水杨酸甲酯原料药,被罚超过220万元。

2017年2月,山东潍坊隆舜和医药有限公司,阻碍调查取证,被罚12万元。

2017年7月,浙江新赛科药业和天津汉德威药业,高价销售异烟肼原料药,被罚44万余元。

2018年7月,国家对冰醋酸原料药经营者联合涨价的三家涉案企业罚没共计1283.38万元。

从上述已经公开的案例来看,企业被查出有垄断行为,往往只是一罚了事。然而,罚过之后,原料药垄断之风并未刹住。一般情况下,垄断案不会在同一领域重复发生,但是在中国原料药领域,垄断案此起披伏,从未间断。究其原因,法律惩处力度太弱,违法成本太低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我国相关反垄断法中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在公开报道的原料药垄断案件中,企业涨价后获取的暴利数以亿计,处罚却只是上一年度销售额的1%-10%。微不足道的几十万几百万的罚款,与价格飙升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后数以亿计的巨额利润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不值得一提。如此之低的违法成本,垄断行为自然春风吹又生。最终的结果恐怕也只能是:非法暴利 - 不痛不痒的罚款 = 赚得的眉开眼笑。原料药企业也正是在这种畸形、可持续铤而走险的财务游戏中今朝有酒今朝醉!哪家企业不是处罚之后,依然赚得金盆满钵!


快讯!两家中国企业因垄断市场被罚,却引发网友极大不满


反原料药垄断乱世,唯有重典

卫士蓝高端猎头认为解决原料药垄断格局需要在两个方面着重发力。

一是要推进药品审批改革,进一步放松原料药的审批,让更多药企具有生产原料药的资格,形成良性市场竞争环境。药品制剂企业可以自行生产原料药,自给自足,改变成药制剂企业只能看上游垄断企业的脸色,毫无话语权的被动局面。

二是加大垄断惩处力度。要改变原料药市场垄断屡罚屡犯的问题,唯有重典。市场行为决不能仅依靠 “领导小组”“专项整治”等不可持续的江湖救急之策。只有依法、长期、严厉治理才是上策,才能真正起到震慑的作用。联合相关监管执法部门启动司法联动机制和诚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的监管;同时,重新梳理涉及垄断的法律法规,在垄断的法律责任中引入刑事责任,出台垄断行为与刑法衔接的法律条文。就像 “酒驾”和“医药圈内各种数据造假”的事件一样,“两高”司法解释一出,一把利剑之下。唯有通过不断提升违法成本的法律威慑,让价格操纵者付出行业禁足、倾家荡产、锒铛入狱的巨大代价,才能使垄断行为大大减少。同时,将涉案人员列入社会诚信黑名单,让其在公司开立、高端消费、交通出行等社会体系中处处受阻,无立足之地。



卫士蓝行业指点

原料药垄断是我国医药行业的顽疾,同时也可能是企业的无奈。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一直存在着生产成本过高,利润空间相对较少的问题。通常跨国公司的原料药生产成本占销售额的25%,而国内企业却高达50%~60%。

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违法行为切不可为。原料药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依靠集成创新降低成本。成熟的品种可以运用先进的生物转化技术对现有工艺进行改造,其他行业的成熟技术和装备也可以借鉴运用到原料药生产过程中来。虽然这种创新需要时间成本、财务成本和智力成本的付出。但是企业要真正做大做强做久,这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