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小寒,瞭解一下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

小寒是一個很冷節氣,小寒要注意驅寒保暖,要注意養生保健,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小寒吃什麼是風俗習慣呢?

小寒節氣飲食習俗

明日小寒,瞭解一下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

進入小寒節氣,也已進入數九寒天,飲食以冬季進補為主。冬季乾冷的時候,醫學專家提醒人們注意冬日養生,特別強調的一點是"養腎防寒":要補血、補氣、補陰、補陽。民諺也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之說,足見冬日養生進補的重要性。俗語"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是一種補,而民俗中在冬日有適當多吃點羊肉、狗肉的習慣,也是一種補。但不要千篇一律,本著缺什麼補什麼,順其自然為好。因此,一定要注意,千萬別貪戀油膩、辛辣的食品,應以補氣潤燥為主。當然,民諺也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冬日養生為重要的還是加強身體鍛鍊,多進行戶外活動。專家們提倡,要根據各自的身體情況適當進行一些體育活動,特別是在陽光出來時鍛鍊為佳。強身健體,增強禦寒能力,這才是重要的養生途徑。

南京吃菜飯

明日小寒,瞭解一下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

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北方吃臘八粥

明日小寒,瞭解一下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

《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上述食品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朋友們可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以及身體狀況選擇臘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臘八粥會更適合自己的體質。

廣東吃糯米飯

明日小寒,瞭解一下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都暖乎乎。因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利於驅寒。中醫理論上來說,糯米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