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

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

改革开放以来

海沧的各个街道社区

都经历着突飞猛进的发展

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

凤山社区

位于海沧区东孚街道

区域面积3.1平方公里

因村子内有凤尾山而得名

由凤山、后浦、乌石浦3个自然村组成

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

曾经,这里是地道的农村

2008年,凤山的村财几乎为0

但到了2017年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13万元

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

改革开放40年来

这个小村庄经历了什么?

转产就业

服务业为村民带来富裕生活

早上七点多,蔡阿姨的早餐摊已经热闹起来,油条、菜粿、面线糊的香味飘进巷子深处,上班的居民们急急忙忙赶来吃早饭。

蔡阿姨开在村口的早餐摊已有七八年的历史,而在此之前,她还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种花生、甘蔗,一年下来也挣不到什么钱,后来土地被征收支持铁路建设,我们一家人都改了行。”

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

如今的凤山社区

2010年,凤山迎来了大开发的契机,厦深铁路、厦漳高速公路、前场物流园等重点工程开建,社区的后浦、乌石浦两个自然村在半年内被整体拆迁,这次征拆也改变了凤山以农耕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

这是凤山人生活发生巨变的一年,因为征地拆迁还分到了一笔以前难以想象的款项。穷惯了的人忽然富了,最容易迷失。社区党总支书记苏永其说:“金山银山坐吃也会山空。”引导村民转产就业,成为当时村两委最重要的工作。在党员干部的引导带动下,当地村民有的开起餐厅、茶馆、超市、食杂店等,有的到附近的物流园就业,都有不错的收入。转产就业也带来了农村集体经济的迅速发展,在2008年,凤山的村财几乎为零,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13万元。

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

规划面积5300亩、规模居全国前列的厦门前场铁路大型货场

大半面积在凤山社区( 王协云 摄)

“如今的凤山,交通四通八达,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快速货运通道等都从村里穿过,前场物流园几乎有一半在本村,与之配套的第三产业正成为村民们的主要谋生出路,更加富裕的生活指日可待。” 苏永其告诉记者。

更为重要的是,在转产就业的过程中,凤山更注重可持续发展。街道支持社区做好农民的技能培训,为符合条件的老人购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村里一批4050人员的就业难题。如今,达到退休年龄的农民像城里人一样,每月能领取到2000元左右的养老金。

文化兴村

多彩活动促进文化传承

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

如今的凤山社区文化广场( 何炳进 摄)

和煦的微风伴着冬日的暖阳,吹向凤山社区文化广场,周边的村民们带着孩子聚拢过来,坐在乡愁廊里话家常。

征地拆迁改变了凤山人的生活方式,但当地勤耕尚读、乐善文明等传世家风和淳朴民风却沿袭下来,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完成征拆任务的同时,凤山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力度同样不小。

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

图为新建的凤山社区居委会

“要为城市化留住文脉,为老百姓留住乡愁!凤山的想法得到了街道和区里的大力支持,百姓从中受益匪浅。”凤山社区台胞助理张德暐参与了凤山书院的整体筹建。

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
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

废旧的学校操场变身居民文化广场,老仓库被改造成村情陈列馆(新旧对比图)

今年,在区街两级的资金支持和企业赞助下,凤山前后投入近500万元,将原凤山小学改造提升为凤山书院,建成集家风廊、文化广场、康体广场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文化综合体,受到凤山村民和在凤山居住的新厦门人的热烈欢迎。

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

凤山小学的孩子在重阳节活动上为长辈奉茶

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

闽南文化进社区游园活动

如今,苏颂文化节、传统佳节游园、文艺展演、日常体育活动等在凤山已是常态。更重要的是,凤山几乎所有的文艺展演活动,都由民众自发组织、志愿排演,演员和观众往往都是邻居亲友,这让文化传承在凤山拥有了丰厚的土壤和高度的黏性。

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

首届“万善堂”民俗文化节活动

“街道通过文化活动的引领,发挥出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苏永其告诉记者,社区有意识地将理财观念、教育观念融入文化展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赌博、酗酒等恶习渐渐销声匿迹。

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

辖区美益建材、苏敬祝、张春明等企业、个人

常年为社区优秀大学生进行捐助

今年,社区又如期拿出钱来,奖励村里考入大学的学生,向村民传递重视教育的积极信号。

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

在凤山书院门口,一副对联颇有意义:凤子龙孙人才皆从求学始,山清水秀风景总宜耕读来。短短22个字,道出了凤山文化兴村的理念,耕读精神也在这里找到真谛。

改善环境

乡村振兴带来发展新机遇

最近,村民苏玉珍正在装修自家的房子,邻居的出租房供不应求让她心动,她打算在每间都配上空调、电视,争取租个好价钱。

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

324国道穿境而过

整洁的村道、安全的治安环境、便捷的交通,加上邻近工业区的区位优势,让凤山越来越受到青睐。如今,本地村民与外来人口的比例接近1∶5,越来越多的新厦门人选择落脚在凤山。

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

位于工业区2号的村居篮球场 ( 何炳进 摄)

吸引他们的往往是细节:护村队每晚准时巡逻,路灯准时开关;书院、广场的健身器材、篮球场等公共设施,不分本村人还是外来人,统一管理使用;村里的党员还主动为新厦门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助其尽快融入……

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

凤山社区广场舞队伍

参加海沧区组织的广场舞选拔活动

“村里单单广场舞就有三支队伍,新老厦门人共同参与其中,跳着跳着关系就亲密融洽了。”凤山社区两委陈龙海介绍说,城市化的进程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村里正不断提升软硬件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新厦门人走进凤山。

改革开放改变了凤山人的生活,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又为凤山带来了新机遇。记者了解到,目前,新老厦门人在凤山的休闲娱乐中心——凤山街心公园正在规划建设中,公园内配建污水处理中心,全村的生活污水将集中处理排放,此举将大大提升村居环境品质。就在街心公园的一侧,占地数亩的运动场已经投入使用,康体健身设备一应俱全。

“接下来,我们会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加大力度发展集体经济,让百姓增收受益!”苏永其透露,一家影视公司已经看中了凤山的文化底蕴和硬件条件,计划在近期落地一个影视发展基地项目,如果项目能谈成,将进一步壮大凤山的集体经济。

人物故事

凤山村民刘三定:

参与人口普查 见证凤山发展

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

刘三定(右)接受采访

凤山村土生土长的村民刘三定,曾任村党支部组织委员,2015年退休后,偶尔发挥余热,帮朋友做一些与统计有关的工作。回忆起过去的凤山村,再与现在对比,刘三定笑得一脸满足,“现在的生活,真是幸福!”

刘三定亲身参与过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走街入巷,深入凤山村每家每户登记各项信息,可以说是凤山发展的见证者。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凤山还是一个纯农业地区,人们靠种地生活,人均年收入不超过90元。刘三定回忆,当年自己一家五个兄弟姐妹,和父母一共七口人,住在一间平房里,农忙时家里堆满农作物,连过道都被挤没了。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刚上初一的刘三定辍了学,来到凤山第六生产大队,通过劳动挣工分,为家里换口粮。刘三定回忆,小时候,几乎只有过年才能吃到鱼和肉。

2001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曾离家工作的刘三定已经回到凤山,成为凤山村党支部组织委员。这时,居民的生活环境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不少人盖起二层、三层的楼房。村里还引进了一些工厂,靠近公路的一侧也开始发展起餐饮业。

2011年,刘三定参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大部分居民的生活都已步入小康,村内大大小小的街道都铺上水泥,私家车的身影越来越多。2013年,凤山村开始全面整治,道路拓宽,为车道预留空间。

现在,许多村民在宅基地范围内盖房出租、开办工厂,街道为失地农民提供免费培训,不少人转岗就业。失地农民保险、医疗保险等惠民政策,让凤山人的生活和健康有了保障。篮球场、小公园、村庄文化广场等便民文化设施越来越齐全。“这样的日子,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老人感慨地说。

人物故事

乡村医生傅献孟:

继承父亲衣钵 守护村民健康

厉害!改革开放40周年,厦门这个社区的变化你想象不到……

傅献孟(左)为患者看病

作为凤山社区卫生所里唯一的医生,傅献孟和蔼亲切,丝毫没有自诩独家。他的父亲曾是赤脚医生,大半辈子服务乡里;而他继承父亲衣钵,又经函授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是新一代被村民信任的健康守护者。两代人、前后40年,傅献孟和他的父亲是凤山村医疗服务进步的践行者和见证人。

在傅献孟的记忆里,最早的村医院其实就在自己家里,每天几乎都有村民上门找父亲看病。“我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时,看病基本只要1元8角,即便如此,依然有好多村民赊账看病。”傅献孟说,因为条件艰苦,村民基本没有闲钱,要等卖掉手上的粮食和猪肉以后,才能还得起医药费。

2010年,凤山社区卫生所建成,傅献孟搬进了足有120平方米的新办公室。这间新落成的卫生所干净明亮,诊室、主治室、观察室、医疗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2012年,凤山社区卫生所被市卫计委选定为第一批镇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单位,还开通了医保结算功能。傅献孟说,如今,村民每年都有500元医保范围内补助,小热小痛等常见病,基本不需要再额外花钱看病开药;卫生所里还配备了全自动血压计、提供一年4次的免费血糖检测,每名村民都可以随时前来,检测自身的健康状况。

而傅献孟自己,也从毛头小孩变成了在凤山村行医21年的“最美乡村医生”。他一心为卫生所奉献,每天工作9个小时以上。20多年来,他耐心地回应每一次求助,村里每个人都对他无比熟悉、信任,甚至把临终关怀都放心地交给他安排;每年,傅献孟也都会抽出时间,为村里的老人们上两节公开课,讲解病理、悉心叮咛。

“父亲是个正直朴实的人,我也努力继承他的品格。”他说,从父亲到自己,这40年间美好的发展他都看在眼里,因此,更应传承好医德和家风,照顾好凤山村的乡亲们。

@凤山社区老人会会长苏吉祥:我今年70多岁了,办了医保卡看病能报销,每月还能按时领到2000多元养老金,不用个人交一分钱,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但这些变化就在我身上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凤山社区两委陈龙海:我小时候看见汽车从村子里经过,觉得很稀奇,当时对我的母亲说,长大了我也给你买一辆汽车,载着你出去玩!她笑着说我吹牛。现在看看,我们村几乎每户都有一辆小汽车,生活越来越好了。

@凤山社区居民苏成来:我已经60岁了,庆幸自己赶上了党的好政策。我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去亲戚家做客,只能和兄弟轮流去,因为家里只有一条像样的裤子,要轮着穿。现在,家里的房子楼下开超市,楼上出租,每个月收入不算少,我觉得很满足。

内容整理自:厦门日报

< END >

❖ 海海重磅推荐 ❖

往期精彩噢!

◎海沧版“陋室铭”走红网络!佛性休闲凭啥吸引当代年轻人?

◎海沧街头惊险一幕!女司机追尾侧翻,之后发生的事情太感人了……

◎欢呼吧,海宝们!地铁就要来了!2号线全攻略奉上,与1号线在这里换乘

─ 关注查看历史消息 或点击下列关键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