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上百萬90後被迫離開北京

“歡迎乘坐地鐵二號線列車,列車運行前方是北京站,下車的乘客請提前做好準備。”


晚上九點五十分,地鐵二號線在北京站停靠,一批又一批人拖著厚重的行李箱,走出地鐵口,融入茫茫深夜。

黃髮垂髫,不分老幼,他們紛紛穿過人行天橋,奔向對面火車站的前廣場,那裡正聚集著一批同樣的北漂人。

他們抽著煙,看著“北京站”三個大字發出通紅的亮光,眼中感慨萬千。

每年有上百萬90後被迫離開北京


離開北京,在所有死磕過很多年的北漂人印象中,大多數都是遺憾和解脫。

但這不意味著那些有夢想的90後也是這樣,對他們而言,除了遺憾,來到北京更是一種經歷。

在這段經歷中,他們體會到了人生中的五味雜陳,也算是一種成長。

每年將近有180萬90後離開這裡,和北京匆匆打了一個“照面”。他們曾幾何時,也想過在北京大展拳腳。


每年有上百萬90後被迫離開北京


對於有夢想的90後來說,來過北京的都想留下,沒有來過的想來。

今年剛從成都畢業的小張,96年出生,就是那種沒有來過北京的人。

在來北京前,他和大部分90後的想法一樣,打算把北京當作一塊試刀石,不管成功與否,都要嘗試一下。

小張在匆匆完成學校的論文答辯後,就帶著行李,坐了個夜裡的火車來到北京投奔朋友。

結果剛下火車,一大早就在火車站兜了一大圈,硬是沒找到地鐵進口在哪裡。

等朋友趕到,才把他從火車站“撈”了出來。


每年有上百萬90後被迫離開北京



兩人剛碰面,朋友便問他打算待多久:

“兩年,就兩年吧。”


其實,在小張看來,兩年時間說長也不長,無非就是抱著能待就待的心態,不能待學點經驗也好。

剛來兩三天,朋友就帶著小張把北京城轉了個遍。

早上的北京,哪個巷口都有早餐店,清一色的小籠包、豆腐腦、糖油餅…路過的人隨手買兩個,來份豆腐腦,看著蒸籠一揭蓋,熱氣蹭蹭往上升。

去王府井逛街,到處都是高檔商場,品牌專賣店。所有能想到的,都能在王府井找到。


每年有上百萬90後被迫離開北京



逛累了,兩人就跑到北新橋的小吃店,叫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滷煮,加點辣椒油,這是在北京最該享受的時候。

等到晚上夜幕降臨,什剎海公園的街燈亮起,行人漸漸地多了,兩人沿著後海,一路走到南鑼鼓巷、鐘鼓樓,時不時看看坐落在旁邊各色的酒吧。

裡面燈紅酒綠,一位駐唱歌手正在臺上彈著吉他,一首歌唱完,酒吧內一片掌聲。


每年有上百萬90後被迫離開北京



無論是熱鬧,還是繁華,都是小張在三線小城市從來沒有過的體會。

他一路吃吃喝喝,到處拍照留念,還嚷嚷著朋友啥時候一定要帶他去爬長城。

北京,一座讓所有人流連忘返的城市,沒有人能夠在北京的繁華面前保持震驚。

當晚回到住的地方,小張就在心裡暗下決定,一定要在北京留下來。

北京,所有來過的人都想留下。


每年有上百萬90後被迫離開北京



北京,它能讓你見證繁華,也能讓你看到現實。

來到北京,工作、住房、交通等諸多問題很快便會接踵而至,一點一點撲滅90後的希望。

剛來兩天時間的安安,勉強熟悉了一下北京,就面臨了第一個夢靨——找工作。

在來北京前,她已經事先在網上投了幾份簡歷,有的直接拒絕,有的石沉大海。唯一一家通過短信發來面試邀請的,是一份新媒體編輯的工作。

對於這份工作,普通院校出身的安安心裡沒有底。她學的漢語言,而這是一家小有名氣的公眾號,能接到面試邀請,真讓她感到驚喜。


每年有上百萬90後被迫離開北京



這家新媒體公司地處朝陽區,附近全是高檔寫字樓。

面試當天,安安早早起床,坐了將近兩個小時的地鐵,才趕上面試時間。

可她不知道,人生中的第一份面試,將會止於5分鐘後。

面試時,一番簡單的職場寒暄後,安安把一份打印好的簡歷遞給面試官,簡歷一共4頁,但面試官只看了一眼。

“黃先生,我們這邊只新聞專業,你的專業貌似不太合適。”


路程兩小時,但面試從等待到結束勉強5分鐘。

既然不合適,為什麼還要讓我過來面試?

“難不成,北京的大公司都是這樣的嗎?”


這個問題拷問過無數剛畢業生的人,但她們不知道所謂的短信邀面試,這樣非正式的操作,都只是HR完成任務指標罷了。

從此之後安安知道了,只要是沒有打電話約面試的都不要去。


每年有上百萬90後被迫離開北京



緊接著,似乎所有的面試都被下過魔咒。自己看上的,公司看不上,公司看上的,自己沒看上。

這裡有便宜的公交,也有貴的要死房租。

之後整整大半個月,為了面試,週而復始的往返外環、內環,促成了安安對北京交通的深厚感情。

因為學歷、經歷等諸多問題,大部分面試官都在一句“過兩天通知你”之後,但了無音訊。

每年有上百萬90後被迫離開北京


經歷過無數次面試失敗,從緊張到從容,她成長了,暫時不考慮工作職業,先活下來會更重要。

於是,安安找了一份自己勉強可以接受的工作——銷售。

在這裡,有一位師父專門帶著她跑業務,是一個從新疆來北漂的80後,在北京待過9年。

可能是在安安身上看到自己當年的影子,兩人聊的很來。安安曾經問過師父,為什麼會在北京待這麼多年?

師父告訴她,因為想在這裡紮根,想成為一個真正的北京人。

安安很不理解,為什麼80後來了北京都想成為一個北京人?

每年有上百萬90後被迫離開北京


但這只是北京的第一道關卡,想要留下來,還得經歷“黑中介”的洗禮。

來北京的大部分人,都被黑中介坑了無數回。很多人在沒體會到利益糾葛的時候,就因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找個地方落腳。

阿杰也是這樣,公司處於朝陽黃金地段,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他壓根沒有想過住在公司周圍。


每年有上百萬90後被迫離開北京



第一次找中介租房,那是一個幾平米的小單間,地處五環外,沒有陽臺,除了房租便宜,沒有任何優勢。

在對方一番保證下,24小時熱水、安靜、交通方便、季付…沒有過多的考慮,便達成了協議。

等到把錢交了、所有東西買好,才發現房子隱患極大,想要退房,卻發現中介壓根聯繫不上,只能被房東狠狠扣掉一個月押金。

每年有上百萬90後被迫離開北京


退房當晚,阿杰疲憊的拖著厚重行李,獨自走過街道,心裡五味雜陳,他不知道這個城市究竟適不適合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大部分人來到北京,都曾有過類似的經歷,一個人走到繁華地帶,看著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才會感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

他們經歷過很強的思想搏鬥,竭盡所能的說服自己留下來,這不僅是和別人的拼殺,更是和自己的博弈。

剛來北京的時候,他們嚮往地是一座繁華的城市,她們以為這裡的人都沉迷奮鬥。

可萬萬想不到,大城市在現實的時候,還藏著人心險惡。

生活在北京,每個人都曾活的竭盡全力。


每年有上百萬90後被迫離開北京


來到北京,外來人找不到歸屬感,想要生活下來,任何人都必須先接受現實。

在北京,朝九晚五的生活是枉然,有的時候,6點下班對大部分人來說是種負罪感。

對所有人來說,擠地鐵是痛苦並幸福的——擠的過程很痛苦,擠上去了很幸福。

剛來到北京兩個月的華子,似乎已經慢慢適應這裡的生活,住在大興合租房的他,每天早上必須7點起床,早一步去梳洗,然後去擠地鐵,這樣才不會遲到。

每天晚上10點之前必須下班,否則趕不上末班地鐵,就必須要打車回家。

每次剛發完工資,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去慶祝一下,而是先把房租交上,把伙食費、交通費留下,剩下的不到20%才是他僅有積蓄。

而這點積蓄,壓根不能滿足他在北京租個單人房,更別提以後在北京買房的事。

每年有上百萬90後被迫離開北京


就像他領導一樣,年薪三十萬,依然還在為著房貸、車貸、孩子教育奔波。

有一次公司聚會的時候,他私下問過領導:“為什麼一定要在北京硬熬?”

領導醉醺醺的告訴他,不待北京,他不知道自己該去哪,至於老家那個破地方,再也不回去了。

他實在不理解,為什麼來了北京之後,很多80後都不想走。

他想過離開北京,但二三線城市的情況他很一清二楚,未必會有合適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父母給他打來電話,希望他能回老家工作,考個公務員,離家近,又輕鬆。

華子猶豫了,他沒有反對,也沒有立刻答應,到底是繼續留下來,還是離開。

離開北京,會過的安穩些,以後買房應該不成問題。


每年有上百萬90後被迫離開北京


終於,在父母的催促下,為了不讓父母擔憂,華子決定離開北京,回到老家。

決定回家前的那幾天晚上,他有過掙扎、輾轉反側,但很快便覺得釋懷和坦然。

對大部分90後來說,北京能讓你投入全部的生活激情,也會榨取你的每一份精力。

在北京,每個人都必須先學會看清現實,在現實中學會取捨。

在北京,90後都成長。


每年有上百萬90後被迫離開北京


根據2014年QQ大數據統計,春節有4907萬用戶離開北上廣深,整整佔了四座城市的51%。

而春節過後,只有3837萬用戶返回北上廣深,還剩1070萬沒有回來,也就說2014年有11%的人逃離一線城市。

在其中,北京是逃離率最高的城市,大概佔了近3成,也就是近300萬人逃離了北京。

其中60%是90後,也就是180萬人。


每年有上百萬90後被迫離開北京


來到北京,他們都卷著行李、懷揣夢想、帶著最初的信念,他們希望未來某一天,能夠在“帝都”闖出名堂。

在北京,他們都曾在清晨的地鐵站留下匆忙的身影,在夜晚的路燈下映襯處疲憊的身影,這裡存在太多心酸與不甘。

但離開北京,可能是大部分北漂人最終的選擇,房價、北京戶口、工作、交通,似乎很多東西都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如意。


每年有上百萬90後被迫離開北京



對90後來說,離開北京,固然遺憾,但並非痛苦。

遺憾不是痛苦,它更像是一種瘙癢,是對曾經信念的灑脫。

到底要不要離開北京,無非是一個選擇的問題,有的人選擇咬牙堅持,有的人選擇離去。

北漂永遠不缺努力和故事,它有苦有樂,但那些所有經歷過的苦難都是一種幸福。

也許有一天,當我們從青澀到成熟,再次想起北漂的經歷。

你要記得:

“離開北京,不必遺憾,那是最好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