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黃土坡坡上的“科學館”

现场|黄土坡坡上的“科学馆”

冬月天,陝北黃河岸邊保持零下20多度的低溫,寒流頻頻肆虐,西北風呼呼啦啦,卻擋不住鄉村遊黃土版的“赤牛坬熱”?就在當下,晉陝蒙寧毗鄰周邊地區乃至西安和太原的遊客,都紛紛選擇利用週末及節假日,拖家帶口來到這裡“尋根”與“穿越”。

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榆林市委書記戴徵社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每年的陝北榆林過大年主題活動吸引著一大批海內外遊客,隆冬來了春天也就不遠咯,佳縣赤牛坬村最陝北。

现场|黄土坡坡上的“科学馆”

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

說起陝北榆林市佳縣就有講不完的故事,那裡是中國紅棗之鄉,是頌歌《東方紅》的故鄉,那裡有道教名山——白雲山,那裡還是毛主席和中央紅軍轉戰陝北時居住了整整100天的地方。

现场|黄土坡坡上的“科学馆”

動聽故事講完,現實中的佳縣永遠處於秦晉黃河峽谷西岸低矮土石山區,農業生產基本上還是廣種薄收、靠天吃飯,大部分農民住的還是土窯洞,吃的還是集雨水,這裡因此被稱為“不適合生存的地方”。

现场|黄土坡坡上的“科学馆”

赤牛坬村是佳縣黃河岸邊一個非常具有有代表性的平凡小山村,曾經長期距離縣城上百里地,沒有一點自然資源稟賦,文化歷史遺存等常規比較優勢嚴重欠缺,這裡普通的甚至連赤牛坬村民們自己也找不到發展的自信而紛紛舉家外遷或者外出打工。全村260戶、近千名總人口當中,曾在村留守常住過夜居住的孤寡老幼、病弱智殘者也不足百人,即將瀕臨消失倒閉。

现场|黄土坡坡上的“科学馆”

一個建在山村裡的科學館

“一隻螞蟻很普通,一萬隻、一百萬只螞蟻群集結起來那可不能小視!” 赤牛坬村籍返鄉幹部、原榆林市人大副主任、市城建局長高永東對科技日報記者說:“城鎮化依然是發展趨勢,大部分傳統村落衰敗不可逆轉,可總會有個別村子會保留,我們從哪裡來?那些破舊而隨手丟棄的臭鞋、酒瓶以及舊物件和舊傢俱,件件都不起眼,但把它們大規模集結起來,其意義和價值並不比故宮遜色!”

现场|黄土坡坡上的“科学馆”

自古以來,為什麼黃河邊上的後生們個個水性頂呱呱,橫渡黃河人人不在話下?孑身一人走西口、過黃河,陝北漢子隨身攜帶的盤纏或者金銀財寶怎麼辦?普通農家沒鐵沒銅,用柳條編織的油桶為什麼輕巧還不漏?傳統的三十六行都有哪些?走進赤牛坬村建成開放三年多的黃土民俗科學博覽園,黃土高原上的先民們數千年的生存軌跡和密碼全部答案全在其中,一覽無餘,妙趣橫生,回味悠長。

现场|黄土坡坡上的“科学馆”

走進赤牛坬村,最先映入眼簾的是由上百孔窯洞組成的層窯疊院式“窯洞布達拉宮”,更加引人入勝的是另一頭被譽為“黃土文明基因庫”的民俗科學博覽園,這裡收集的都是黃土高原民間並不起眼的老舊物件,以量多品豐而引人入勝,集歷史、人文、民俗民風、為一體,裡面分門別類地展出了艱苦年代,人民在勞動、生活中的大量用品、用具。設有民俗文化博覽室、農耕文化博覽室、燈展室、工匠器械室、度量衡室、紅棗博覽室、傳統飲食博覽館、五穀雜糧館、婚喪嫁娶展覽館和服裝鞋帽館10個展館。各展館共陳列各類民俗物品5000多件,有紡線車、土布衣、犁杖、舊木桶、打火器等,這些曾在農村發揮過重要作用的生產、生活用具,現在非常罕見。其中主要有農耕用具1500多件、生活用具2100多件、其他實物900多件、各類紅棗樣品200多種。其鞋室內收藏著不同時代的各類布鞋13000多雙,鞋牆堪稱中國之最,鞋花造型別具匠心。其“酒鬼俱樂部”珍藏著不同時期、各地大小酒廠造型各異的酒瓶3萬多個,而且還大部分有酒,規模叫板吉尼斯世界紀錄。整個園內展品內容豐富、品種多樣、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觀賞價值,是黃土高原勞苦大眾勤勞、樸實、善良的最好見證。

山東遊客馮先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來到赤牛坬,彷彿在時空穿越,既欣賞了黃土農耕文明,又對先輩們過去的艱難生活感同身受,讓這一代青年人更加懂得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花了50元門票還吃了一頓特色鮮明的紅棗宴,值!”

现场|黄土坡坡上的“科学馆”

高高山上一頭牛

陝西的大牌景區聞名世界,但基本是“白天看廟晚上睡覺”;陝西的大牌鄉村遊火爆全國,卻格調基本是“小吃”獨行,赤牛坬村委會主任高喜偉向科技日報記者分享了其發展鄉村遊的實踐與體會,即通過實景演出“活化”記憶,“物化”民俗,“普化”科學。

特色燉羊肉、紅棗宴和雜糧養生食譜是赤牛坬村呈獻給廣大遊客的美味大餐。除此之外,這裡以黃土高原農耕文化為主題,精心打造的《高高山上一頭牛》和《又是一年春滿園》等鄉村原生態大型實景演出,讓村民變演員,村臺變舞臺,農具變道具,男女老少齊參陣。參與演員全部為本村村民,約120餘人,最大年齡80多歲,最小年齡只有6歲。這些實景演出中真實地再現了他們的過去,他們的從前,多點佈局,縱橫連綴,猶如一幅大筆潑墨的民俗畫卷,高亢激越的勞動號子,悽美純真的男女愛情,敢天動地的祭祀活動;如泣如訴的天籟之音,大開大合、大俗大雅、真切感人,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心靈震撼,於是山峁峁上,圪梁樑上,山溝溝裡,站滿了遊人,擠跑了常客。近三年來,來此村的遊客累計突破20萬人次,村集體年純收入也超過50萬元。

现场|黄土坡坡上的“科学馆”

“前山高,後山長,我家就住在高坡上,拉著老牛扛著‘槳’,爺爺的爺爺就這樣。前溝短,後溝長,我家就住在高畔上,搖著紡車揚著場,奶奶的奶奶就這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大山深處赤牛孤人民基本的生活狀態。這裡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起早貪黑,默默耕耘,播撒著春天的希望,營造著夏日的絢爛,收穫著秋天的果實,儲藏著冬日的溫馨。

獨具特色的黃土高原民俗,期待已久留在且舌尖上的記憶,還有那原生態的實景表演,這些都是遊客們蜂擁而至的內生動力。如今,赤牛坬村已經成為中國美麗鄉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全國文明村。正在衝刺國家4A景區,創建全國優秀科普教育基地。

现场|黄土坡坡上的“科学馆”

“春賞棗花美,夏乘棗樹蔭,秋品油棗香,冬踏棗林雪”中共佳縣縣委書記劉生勝對科技日報記者說,赤牛坬的崛起再次印證了陝北人民的生活生存智慧,佳縣縣委、縣政府將帶領全縣人民在脫貧摘帽中努力實現科學致富奔小康。

識別以下二維碼,關注中國科普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