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补贴起家的趣头条,为什么却无法复制?

当下,流量为王的时代已演化为——王者降临。

BAT所占有的屏幕时长占比总和,2014-2017四年都在70%-76%之间。那么,新创互联网企业怎么办?难道陷入到不是卖掉就是挂掉的宿命吗?我们发现不是这样的。有一些企业非常特别。

一个是头条系,从2014年微不足道的千分之二的市场占比,到2018上半年的10%,已经可以和三巨头齐头并进。

另一个就是趣头条,从成立到上市仅用了27个月,即两年零三个月。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如美团上市用了104个月,小米用了101个月,拼多多用了35个月。

靠补贴起家的趣头条,为什么却无法复制?

它们分别从规模、速度,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样本:巨头流量的封锁是可以被突破的。

用什么方法去突破呢?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趣头条的战略。

产品糟糕、用户却100%分享,趣头条几乎完全是“社交+赚钱”模式成功的!趣头条的上市再一次印证,决定你赚钱与否的是商业模式,解决了客户“为什么愿意分享”的问题,你就能成功。

拉新:游戏化营销 用户看新闻能赚钱

裂变:用户100%会分享 每人会裂变6人

变现:产品糟糕靠模式变现 倒卖流量赚取差价

靠补贴起家的趣头条,为什么却无法复制?

这就是趣头条的模式。

现金激励+社交模式,趣头条从内容行业脱颖而出靠的就是广撒币的现金激励机制,但是撒币这种事情趣头条并不是第一个做的,如2011年的米赚,依靠下载APP换取积分赚钱,2014年酷划、惠锁屏等点开屏幕左右滑动浏览广告赚积分。

趣头条之所以玩的更出彩,自然是与武侠江湖中亘古延续的收徒机制有关。收徒、上供、分成等等,将师徒关系最大利益化,刺激用户不断广收门徒,在蝴蝶效应的原理下,上线不足18个月的趣头条累计注册用户超过7000万,不到三年成功敲响了美国纳斯达克的钟并靠上了腾讯这棵大树。自然,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建立在趣头条的巨额亏损上面。

靠补贴起家的趣头条,为什么却无法复制?

趣头条从一开始就是在做一件本末倒置的事情。

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内容平台,内容是主要目的,补贴是实现途径。而趣头条则恰恰相反,利用人性的弱点,以补贴拉拢用户,内容变得无关紧要,补贴成为主要的目的。上千万的用户更像是趣头条花钱买的水军,没有人在乎内容质量,人人只关心任务和收益。

对于为了完成任务赚钱才看趣头条,粘性来自平台补贴且不注重内容的用户群体来说,纵使内容升级成“阳春白雪”也不能代替补贴,毕竟赚钱才是目的。这一点,用户比平台看的明白。

“撒币”换来的用户,终将也会因“停币”一哄而散,如同风靡一时的百万英雄、冲顶大会。

换句话来说,用户习惯已经被趣头条养成,而这个习惯并不是在平台阅读的习惯,而是阅读做任务赚钱的习惯,这也是为什么内容平台和外卖平台、出行平台同样给用户补贴却留不住用户的原因。

外卖、出行养成的是用户使用该平台提供的方便、快捷服务的习惯,这种“save time”的习惯一旦养成,即使停止补贴,用户依旧会为服务买单。而当这种“kill time”的娱乐活动不能满足对于补贴的期待时,这种娱乐方式就会被废弃。

靠补贴起家的趣头条,为什么却无法复制?

况且趣头条的补贴模式正在被复制,类似的资讯平台层出不穷,例如淘新闻、悦头条、米赚头条等,都在推行相似的获客模式,想要留住用户,不但不能减少补贴还要不断地加码。在下沉市场关于内容平台的补贴混战才刚刚开始,要么被巨额补贴拖垮,要么等着对手垮掉,先入局的不一定会走到最后,但先停止补贴的一定会尸骨无存。

趣头条在用补贴套牢了用户以后,同时也套牢了自己,在《我在趣头条上干微商》一文中,就提到围绕读者、作者、广告商,以趣头条为代表的做任务赚收益的模式,正在形成完整的微商产业链。

依靠补贴发家的趣头条,即使杀死最初的立身之本,也并不意味着柳暗花明。在现阶段,内容升级无法代替补贴,但趣头条输出的内容低俗化,则暴露出这个平台更大的漏洞——“偏见让我无法爱别人”。

趣头条快速增长模型

获取×裂变——激活——留存——收入

趣头条APP从创立之初,骨子里就是用广告基因来做的,而不是一个新闻的端口。

广告逻辑在商业模式中又称三方逻辑:消费者,产品,广告主。广告逻辑中,产品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得用户关注,也就是流量。

怎么在三四五线市场,去抢夺还有50%甚至更高增长空间的流量呢?

常用的模型说,用户的生命周期是:获取——激活——留存——收入——推荐。但它有巨大的弊端:速度太慢了。

靠补贴起家的趣头条,为什么却无法复制?

你看到了一个新市场,别人看不到吗?你踏了进去,成长得很快,他们会不会来模仿?这时,对你来讲,最重要的战略变量就是速度,在别人模仿你之前赶紧跑起来。

因此,我对这个模型做了调整,把最底下的推荐,转变成获客当中的裂变,并放到最前面。成为:

获取×裂变——激活——留存——收入

当用户一被获取就开始裂变。当基础层的体量变得非常大时,接下来每一层的容量都会相应同比增加,整个模型就实现了企业的快速成长。

趣头条就采用了这一模式,用获客×裂变迅速扩大用户基础。

下沉市场裂变的秘密

那么,用户获取时,为什么会裂变呢?用户刚刚装了你的APP,就帮你向周围人推荐,有什么动力这么干?

道理很简单,因为可以赚钱

“信息时代,人人都在裸奔”.这就是下沉市场的特点:

· 对价格很敏感。10块钱以下的奖励,就会有60%的人向周围人推荐。

· 此外,这个市场的人有大把的时间。

· 而且,这是一个熟人市场,周围都是亲朋好友,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发一条消息说:你看,我已经下了这个APP,很有趣,还可以帮你赚钱,你安装一下吧,推送给你。

· 下沉市场消费观察:千万不要忽视小城青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周围的行业、企业、新的技术和现象,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

· 我们不但要去看它做了什么,为什么在当时的情景下可以做这些事;

· 还要分析作为它的对手,如何去面对它的成长带来的威胁;

· 甚至还要分析,当它的对手意识到了它的成长而发起了进攻之后,它该如何去防御。

只有通过这样攻守之间的此消彼涨,你才能够真正掌握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密码。

接下来这家公司会怎么样呢?这个竞争优势会很快被别人摧毁吗?

对手模仿你,怎么办?模仿你的对手中有很多小企业,更糟糕的是还有大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