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报告:互联网理财网民规模达1.69亿

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

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为57.7%;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达98.3%。

报告中多处提及了金融科技相关领域,根据报告,截至2018年6月,我国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1.69亿,较2017年末增长30.9%,呈现高速增长趋势。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到5.69亿,较2017年末增加3783万人,半年增长率为7.1%,使用比例由68.8%提升至71.0%。

互联网理财网民规模达1.69亿

根据报告,截至2018年6月,我国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1.69亿,较2017年末增长30.9%,呈现高速增长趋势。网民使用率为21.0%,较2017年末增长4.3个百分点。

在金融去杠杆大背景下,2018年上半年,互联网理财监管进一步加强,货币基金、互联网银行理财以及P2P网贷理财等多个领域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推动市场朝着合规化方向发展。

银行理财和货币基金方面,2018年上半年,资管业务打破刚性兑付,货币基金T+0赎回额度进一步收紧,有效降低行业风险,规范行业发展:首先,打破刚性兑付有效降低金融机构业务风险,减少监管套利,同时进一步提升机构主动管理能力;其次,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保本理财产品向净值型理财产品加速转化,有助于推动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创新;再次,货币基金发行放缓,相比2017年1-9月共成立71只货币基金,2018年以来仅有1只货币基金成立,“余额宝”等超大规模理财平台通过接入多个货币基金产品“分流”,互联网理财产品逐步回归“小额、普惠”的初衷。

P2P网贷理财方面,上半年备案登记工作加速推进,同时各地监管部门规定网贷平台业务规模不得增长、不得新增不合规业务,各项政策倒逼行业加速转型:首先,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抑制,2018年上半年,网贷行业成交额、贷款余额、平台数量均有明显下降。其次,问题平台加速淘汰,风险进一步释放。最后,行业合规发展逐步进入正轨,银行对接进行资金存管的网贷平台数量同比增长64.3%,接入互联网金融协会信息披露系统的网贷平台共117家。

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到5.69亿

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到5.69亿,较2017年末增加3783万人,半年增长率为7.1%,使用比例由68.8%提升至71.0%。网络支付已成为我国网民使用比例较高的应用之一。其中,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5.66亿,半年增长率为7.4%,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比例由70.0%提升至71.9%。

数据显示,网民在线下消费时使用手机网络支付的比例由2017年12月的65.5%提升至68.0%,其中城镇网民使用比例为71.9%,农村为57.0%。在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络支付的用户中,有44.0%首选手机网络支付,相比2017年12月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网民这一比例为46.8%,农村网民为36.5%。

2018年上半年网络支付应用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与《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政策逐步实施,网络支付交易资金透明度和安全性将显著提高,网络支付行业进入有序、可控发展新局面。

第二,移动网络支付市场仍处在两强竞争格局,但迎来强劲新入者。在线下消费使用手机支付的用户中,使用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比例分别达到95.6%和78.1%,几乎共享移动支付用户群体。中国银联携手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推出的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具备海量用户基础和一定品牌优势,且拥有NFC、二维码等多种支付方式。新入企业如能利用资源优势,从特定支付场景发力,将有望对现有市场格局带来冲击。

第三,我国网络支付全球化拓展步伐仍在加速。当前我国网络支付行业在用户规模、交易规模、商业模式等方面均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资本、技术、运营、业务发展战略等层面持续输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