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自肺腑的慈善,許家印的“創業教科書”

1958年,那是一個“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大躍進”的開端,河南周口市的太康縣,十年九澇,當地人常以外出討飯為生,許家印便出生在這裡。不久之後,母親得了敗血病,無錢醫治,也無處醫治,熬了幾個月,撒手而去,一歲零三個月的許家印成了半個孤兒。

奶奶通過製作酸醋,到集市上販賣,貼補家用;父親栽種柳樹,集市上一根賣幾毛錢,一車也就賣幾塊錢。如此貧苦的家庭環境,1978年,國家恢復高考的第二年,住著破屋子、蓋著滿是補丁被子的許家印,以周口市第三名的成績考上了武漢鋼鐵學院。

或許這是許家印二十年來,第一次感受到時代的饋贈,而這一步,也成為他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

發自肺腑的慈善,許家印的“創業教科書”

比起那些“出生即在羅馬”的創一代或者富二代,許家印的童年經歷,讓他做起慈善回報社會的時候,顯得更加發自肺腑。

許家印是吃著村裡千家飯長大的,所以成功後的他,給家鄉捐款、修路、蓋學校。他是靠國家恢復高考政策、助學金完成學業的,所以在國家大力推進脫貧攻堅時,他大筆一揮,捐贈貴州畢節110億,出錢、出人、出技術,幫助畢節脫貧。

發自肺腑的慈善,許家印的“創業教科書”

12月15日許家印回鄉,在考察了前期捐贈的教育、醫療、農業基地等工程後,決定再捐款6.5億回報家鄉,其中3億建設家印中學高中部,並計劃在2019年9月1日開學前投入使用;2.5億元用於完成家印高中擴建;捐贈1億元為太康縣人民醫院高賢分院添置醫療設備。

英雄不問出處,富貴當思原由。許家印將一個人的堅韌、勇氣與毅力充分展示,對於命運的不甘,成為奮鬥的原動力,在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企業家之後,飲水思源回報社會,這樣的許家印,或許才是成為創業教科書的最終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