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訂《中英南京條約》的三個談判代表,最後的下場是怎麼樣的?

《中英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也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社會的開端。

參與條約簽訂的兩位中方代表分別是伊里布和耆英,英方代表則為璞鼎查爵士。

愛新覺羅·耆英,根紅苗正的皇族宗室,祖上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弟弟,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耆英被授予廣州將軍,以欽差大臣的身份代表簽訂了《南京條約》,此後又代表清廷簽訂了《虎門條約》、《望廈條約》等多個不平等條約。

在道光皇帝看來,簽訂這些條約都是耆英的政績,為清廷解了危難,並且賜予他“有膽有識”“有守有為”兩塊匾額。耆英的官也越做越大,官拜文淵閣大學士,其實耆英並無政治才能,在其政治生涯中唯一被人銘記的恐怕就是簽訂瞭如此多的不平等條約。

道光死後咸豐繼位,初登大寶的咸豐頗有些勵精圖治的意思,所以像耆英這樣有“汙點”的人自然不受待見,在遭到咸豐皇帝申斥後耆英不但沒有安分反而通過文字的形式發洩心中的不滿。

耆英本來可以憑藉簽訂合約而贏得西方列強的歡心,但是英法聯軍佔領廣州後,得到了一批檔案,獲知當年耆英在廣州,上報朝廷時多有不實之詞,因此也疏遠了他。先鋒八年耆英被賜死。

愛新覺羅·伊里布,同樣是滿清皇族宗室,祖上是太祖努爾哈赤的兄弟,伊里布比耆英大15歲,很早便開始在地方任職,道光十三年伊里布升任雲貴總督,成為清朝最有權勢的九名封疆大吏之一。在任上伊里布的口碑一向不錯,以清廉著稱的官員在當時是非常難能可貴。

在議定南京條約之前以伊里布就已經是十足的主和派和耆英一唱一和,《南京條約》簽訂以後伊里布擔任廣州將軍赴粵辦理中英交涉事宜,同時負責鎮壓反抗運動,條約簽訂第二年,年逾古稀的伊里布病逝。

璞鼎查爵士,《南京條約》的英方代表,同時也是英國侵華的全權代表,《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之後璞鼎查成為了首任香港總督,此後輾轉英國多個殖民地擔任總督,由於在海外的出色表現璞鼎查在國內也贏得了較高的榮譽,退休後安享晚年最後在馬耳他去世,可以說是三人中結局最好的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