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學說—心

五臟學說—心


五臟學說

五臟學說就是把人體所有的系統劃分為在五臟。這五臟分別是肝,心,脾,肺,腎。這裡的五臟並不只是我們人體裡面的五種臟器。其實代表的是五種功能體系。我們解剖上面的臟器是不能完全對應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千萬不要完全對應起來。

心主血脈主藏神。為陽髒而主通明。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在竅為舌,在志為喜,在液為汗。五行屬火,和夏氣相通應。

主血脈,就是主血和主脈。也就是和血相關的,心起到了主要作用。

心首先是推動血液運行的動力。也就是說只有心臟跳動,血液才會流動。心臟不跳,血液就不流了。 所以心臟跳得快和慢,直接決定了血液流出的能力。如果心氣不足。推動不了血液。其他的臟器都會出現血虧的情況。比方說,女性常見的心率特別慢,血壓也低。就會出現經常頭暈。心慌,全身沒有力氣。不想動。老想睡覺。腦子不清楚,全身怕冷。四肢怕冷特別明顯。

中醫理論血是通過宗氣經過心的化赤作用形成的。這個放到現代醫學裡面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首先是動脈血到達腸道,給腸道提供營養和氧氣,然後變成靜脈血,同時把腸道吸收的食物的營養物質。

再通過靜脈回到心臟右邊。這個時候回去的血液是非常有營養的,但是沒有氧氣。心臟再把這些血液。發送到肺臟,在肺臟完成氣體交換。也就是把二氧化碳排出去把肺吸進去的氧氣換到血液裡面去。這個時候的血液就變成了既有營養又有氧氣的動脈血然後回到心臟的左邊,心臟的左邊,再把這些好的動脈血。輸送到全身。

這個過程當中血液由靜脈血的黑紅色。變成了動脈血的鮮紅色。古代時候的解剖沒有這麼發達。沒法很完美的把它解釋。所以就用了奉心化赤這樣一種表達方式。來表示心主血。所以心功能降低的時候。產生的動脈血就少。全身的營養和氧氣就不夠。就會出現血虛的表現。

心主脈。脈就是血液流通的管道。心臟跳的好不好,直接影響了血管充盈不充盈。而且心臟的跳動如果太過亢進,比方說形成高血壓,那麼血液對於血管的衝擊力就要增大,血管就容易損壞,形成血栓。堵塞住血管。所以高血壓的人一定要注意保護血管。但是心臟跳動如果太弱。在脈道中流動的血液速度太慢。也會造成血細胞沉積,進一步形成淤血和血栓。脈管也就不通了。

心藏神

我們所有的人都知道。人的思想和思維,全部都是由大腦決定的,但是我們中醫裡面仍然是認為心藏神。大腦可以看作是心的一部分。別過於糾結它是在頭上還是在胸中。要不我們怎麼說一個人智商不在線,就說他缺心眼兒。而不是說缺腦子眼兒。

因為心藏神所以自古以來就把心比作君主之官,他就是全國的皇帝。皇帝聖明還是昏庸,直接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活力,心火旺盛。整個人就會比較精神。心火比較衰弱。整個人就比較萎靡。心火太過亢奮,晚上就睡不著覺了。心火衰弱嚴重了,就老是睡不醒。再嚴重就是昏迷。

因為心臟每天都在不停的跳動,所以他的陽氣是很充足的。從陰陽上來分析,心屬於陽髒,而且是陽中之陽,五行當中又屬於火。所以她是整個人的精神支柱。指路明燈。指揮人體所有的器官協調一致。(其中一部分具體的可以分工到大腦)。所以其他疾病比較少出現瀕死感。唯獨心臟的疾病,最容易出現瀕死感。

在體合脈,其華在面

心臟和脈是相連一體的,所以在身體上最能反映心臟問題的是脈搏,在臨床中經常可以通過把脈或者測量血壓發現心臟早搏,或者房顫之類的心臟問題。因為人身所有經絡都有小的絡脈彙集於面部,這些絡脈的盛衰,氣血是不是充足,整體水平上是由心氣決定的,所以一個人面部的整體面色水平可以反應人的心臟功能。

比如說一個人紅光滿面,油脂分泌比較旺盛,說話聲高氣足,說明心臟陽氣比較足,將來發生高血壓,腦溢血的幾率要比其他人高很多。相反的如果一個人的整體面色比較灰暗沒有什麼光澤,那就說明心血虧虛,很有可能會出現心悸,失眠,頭暈血壓偏低的問題。

在竅為舌

又叫做心開竅於舌,就是說舌頭的顏色、質地、靈活度、直接反應了心的功能情況。舌頭靈活說話就能夠很快,巧舌如簧的人不只是舌頭要靈活,大腦(中醫屬於心繫統)反應也要足夠快,笨嘴拙舌的人往往會被笑話成缺心眼兒。心血不足的時候,舌頭又瘦又薄。心火上炎的時候舌紅,舌尖生瘡,有時候還會有被開水燙了的感覺。心脈瘀阻的時候,舌頭變成紫紅色,嚴重時會是暗紫色。腦梗神志不清的時候(失神),舌頭僵直,不能言語。

在志為喜

歡喜的情緒和心關係最為密切,因為高興的情緒會促進多巴胺的釋放,交感神經興奮,整個人的面色都是紅撲撲的滿面春風。有的地方會有一種風俗叫沖喜,就是如果家裡有久病不愈的病人,家人會盡可能安排一場喜事,幫助病人恢復。這個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心在志為喜,同時心五行屬火,有了喜事心氣就會比較足,五行火生土,會產生心火補脾土的效果,脾胃是後天之本,為全身臟器提供能量,脾土充足,疾病也就此出現轉機,逐漸恢復。

還有一個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範進中舉的故事,范進多年落魄,一朝中舉,心氣太過旺盛,竟然瘋了,是有人把他最害怕的老丈人請出來,嚇了他一下,才把他的失心瘋治好的。可以說作者也是懂中醫的,因為心在志為喜,所以突然來的喜事導致范進高興地瘋了,根據五行水(腎)克火(心),所以運用和腎相關的情緒--恐懼,也就是他最害怕的老丈人,還打了范進一巴掌,這種恐懼情緒一下子壓制住了心火,范進也就因此痊癒了。

在液為汗

這裡的液指的是人體分泌的五種液體(汗,唾,涎,涕,淚),心和汗相聯繫這個主要是因為血汗同源,血液生成津液,津液生成汗液,血不足汗也不足。所以好多皮膚乾燥的人是因為心血不足引起的,補足了心血,皮膚就會比較溼潤,冬天就不容易出現乾燥的小裂紋。

我們在電視上看到人要死亡的時候,總是額頭上汗津津的,是因為心的陰陽要分開了,兜不住汗了,才會出現這種情況。而且大汗會傷心血,出現心陰不足的情況,有的人是早搏,心慌。還有的人是舌尖出現破潰,經久難愈。(產後發汗最易出現這種情況)

與夏氣相通應

有心臟病的人會很有體會,一年之中只有初夏是最舒服的時候,其他季節心臟都不太舒服,就是因為初夏和心都是五行屬火,同氣相求,夏天的氣最能滋養心氣,所以最舒服。有心臟病的人,在這個季節調養起來效果最好。

五臟學說—心

在中醫路上砥礪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