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乐评:千禧后古风美少女双笙—游走在古风圈外的“大唐歌姬”

行舟:中国90后学院派欧美音乐乐评人 专注90后音乐听众行为的研究者

为了不在人海中失联,请把我们设为“星标 ★”哦~点击上方蓝字“行舟乐评” →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 → 点击第一栏“设为星标 ”。


行舟乐评:千禧后古风美少女双笙—游走在古风圈外的“大唐歌姬”


古风音乐作为中国乐坛的一个细小的分支,实力却不容小视,这个藏龙卧虎之地在近几年突然活跃在大众的眼中,而许多古风二次元歌手也被大家所熟知。

2016年,年仅16岁的双笙在古风圈一鸣惊人,纵使歌迷再有心理准备,16岁的年纪还是会被惊艳到。

从双笙发表过翻唱作品《故梦》后,人气便持续生长,至今粉丝竟已高达三百多万,超过了绝大多数古风歌手。


故梦

陵易/双笙 - 空


双笙的歌似乎有种特别的灵性,初听质感特别,再听动人心弦,越听越是沉迷。这种灵性源自从小的不断陶冶,小学时,双笙就爱上了古风音乐,初二时,双笙已经开始尝试自己直播唱歌,在知名国风电音制作人徐梦圆为她打造了一首《采茶纪》后,双笙的名号迅速红遍古风圈。

双笙的声音,温软细腻,曲韵绵长,初闻不甚惊艳,再听古风古韵,好比三月春雨细密润泽,悄悄落入心田。

很多粉丝冠与双笙“大唐歌姬”之名。这不仅是指她曲风和音色所蕴含的古典美,还有她古色古香的大唐歌姬造型,那种淡泊俗世飘渺出尘的气质。

2016年,双笙跨界网游,为《龙之谷》演唱插曲,次年又涉猎影视剧,为青春版《红楼梦》演唱推广曲。2018年夏天,双笙与GAI合作演唱的《都市惊奇夜》,大胆尝试古风混搭嘻哈的神秘搭配,再度引发歌迷热议。



行舟乐评:双笙对古风音乐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意境情有独钟,有着独特的嗓音,一种略带沙哑的女声“又沧桑又稚嫩”。靠翻唱成名之后,双笙逐渐推出自己的原创作品,都有不错的点击。这位18岁的古风姑娘收获大批粉丝的同时也成为古风圈的一位“大咖”。


双笙的音乐作品

双笙,2000年5月13日出生于重庆市开县,00后女歌手。

2015年4月,双笙在一款音乐App上发布了自己翻唱的古风音乐《故梦》。同年发布歌曲《采茶纪》。


采茶纪

双笙 - 笙音未止


2016年4月,为网游《龙之谷》演唱插曲《查尔德》;5月13日发行专辑《笙声不息》。

2017年3月,演唱《红楼梦》青春版推广曲《终身误》;4月,与歌手慕寒为网易网游《新倩女幽魂》六周年献唱《倩音流年》;同月,发布了一首为漫画《笑傲江湖》原创的东方不败同人歌曲。


终身误

双笙 - 终身误


2018年1月,发行单曲《少女净妖师》,GAI搭档最小二次元歌姬双笙组父女CP 跨次元演唱《都市惊奇夜》;25日,为手游《楚留香》演唱宣传曲《马步谣》;3月,发表单曲《司南歌》;5月,发行单曲《少年志·风清扬》;7月,发行合唱单曲《上里与手抄卷》;8月,发行单曲《阴阳诀》。11月,发行单曲《春水积木》。12月,发行单曲《谢芳菲》。


行舟乐评:千禧后古风美少女双笙—游走在古风圈外的“大唐歌姬”


行舟乐评:很多人喜欢双笙,是因为她的音色,她的声音是沙哑的少女音,咬字也很特别,辨识度也非常高。不得不说双笙非常会选作品,她那种略显稚嫩的童音很难在成年人中找到。虽然入行两年多,但已经凭借独有的嗓音和作品俘获大量粉丝,祝愿小双笙未来的道路越走越顺。



被赞大唐歌姬

双笙的粉丝如今已经突破300万,更令人欣喜的是双笙的古风音乐已经跨越国界,走向日本。

日本知名网站niconico是中国Bilibili站的原型,双笙在上面发布的《采茶纪》、《月出》等四首古风歌曲,不到两周时间里被点击了25000多次,平均每天有2000个日本网友在niconico上面听双笙唱歌。


月出

双笙 - 笙音未止


在5月的榜单中,双笙演唱的原创歌曲《月出》成了唯一上榜的中文歌。她的声音甚至被拿来和初音作比较。(初音是日本知名虚拟歌手,在喜欢二次元的年轻人群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日本年轻人形容她是“最具大唐感的中国女声”,“听完之后前所未有地想学汉语”

为了把歌唱好,双笙专门去四川成都某艺术学校学习声乐,专心学习的她白天与网络隔绝,只有晚上才会通过网络与粉丝互动。艺术学校的老师坦言,双笙在演唱方面确实要比同龄孩子高出一截,声音很有辨识度。

因为喜欢古风音乐,双笙在同学中显得特立独行。

起初,双笙只是喜欢古风音乐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意境,偶尔会给朋友翻唱由古风组合“墨明棋妙”或“银临”创作的古风歌曲。朋友总是评价:“唱得特别好听”。

这种喜欢古风的最初阶段被称为“入圈”。“双笙”也是她小学毕业那年给自己取的圈名。

初二时,双笙开始用社交软件直播唱古风音乐,也随着伴奏录过几首中国风的小情诗。随着点击量的暴增,双笙逐渐发现了自己独特的嗓音。

靠翻唱成名的双笙期待有自己的原创作品,先后推出《采茶纪》、《查尔德》后,双笙终于发行了自己的首张专辑《笙声不息》并将作品同步到日本网站,同样收获大量粉丝。


行舟乐评:千禧后古风美少女双笙—游走在古风圈外的“大唐歌姬”


行舟乐评:凭借独特的嗓音,双笙比同龄人更早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但她却没有因此骄傲,而是静下心来,自学作曲,声乐,弥补自己的不足。好音乐不分国界,对于向来重视盛唐文化的日本,推崇双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我们期待双笙能够向李玉刚一样,将盛唐的歌声带到日本。


行舟乐评:千禧后古风美少女双笙—游走在古风圈外的“大唐歌姬”


粉丝带来的烦恼

2018年12月,网易云音乐数据显示,双笙粉丝数超过240万,群体的IP地址各个省份都有,分布得比较均匀。

有些粉丝是听到双笙翻唱的作品后“入坑”的,有些则是因为喜欢汉服文化而开始关注古风音乐,进而成为双笙的粉丝。当然还有很多粉丝,是因为跟风粉丝。

庞大基数的粉丝对于双笙这个刚成年的音乐人来说,可谓福兮祸兮。

粉丝们还自发组成了双笙粉丝后援团和应援群。前者只要是粉丝都可以加入,相当于一个官方的粉丝社交平台,后者的成员则分工明确,负责帮双笙画一些宣传海报和插图,做一些古风音乐的简单后期,同时承担一部分宣传任务。

当然,双笙粉丝中24岁的女大学生温莨是双笙歌曲制作团队的核心成员。2015年夏天,双笙发微博找到温莨为她的古风音乐填词。一次合作后,双笙和温莨多次合作,一直延续至今。

温莨从最初被《故梦》吸引,由路人变成了粉丝。但百万粉丝给少女双笙带来的不只有甜蜜。

很多人千方百计想要更深入了解双笙。一位粉丝告透露,之前群里有人知道了双笙所在的学校,花钱雇学校的学生偷拍双笙的照片。甚至还有人专程从上海到开县去“朝圣”,之后在微博上晒出了机票票根,以及十几张在开县街头拍摄的照片。

粉丝的热情给双笙的个人生活带来了不少烦恼。

不仅如此,以翻唱出名的双笙,其翻唱作品往往被粉丝认为是原创,而跑去原唱或者其他翻唱评论区刷评论,闹出不少“乌龙事件”,这些极端粉丝认为双笙是古风前辈,落得双笙名节不保,还被古风圈人士排挤。

双笙为了引导和劝诫粉丝,也在网络平台上发出各种公告。但网络之大,无奇不有,双笙有这份心已十分难得。



行舟乐评:在这个粉丝经济的时代,每位歌手都希望自己有数量庞大的粉丝,双笙应该也不例外。但作为一个以青少年粉丝为主的歌手,还是应该将重心回归作品,毕竟最初也是因为作品才吸引的粉丝嘛。



不忘初心 笙声不息

虽然只是一名网络歌手,但双笙却真正做到了“坚守初心”。在双笙在圈内有了知名度后,很多知名综艺和选秀节目找到她,其中湖南卫视一档真人秀节目希望双笙能够作为嘉宾参与录制,但最终双笙选择了拒绝。

对很多艺人而言,一旦上了综艺节目就意味着更多的曝光,同时,同龄人中的耳熟能详,以及足够的话题炒作,当时还未成年的双笙也曾心动过。

但现实让她更加理性,对于她而言,成名只是个意外,大红也是个意外,她爱的只是唱歌,她只想唱更多更好的古风歌曲,太多的曝光率反而扰乱了她对音乐的追求。

网上走红的双笙开始得到了重庆某娱乐公司的欣赏,双笙也签约成为旗下艺人。新的平台让双笙能够脚踏实地的做好音乐,根据她的独特嗓音而改编的翻唱歌曲不断出品,如《采茶纪》、《竹枝词》、《阴阳诀》等让双笙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现在的双笙已经成了我国古风乐坛少女歌手的代表。


阴阳诀

双笙 - 阴阳诀


渐渐成名的双笙,也吸引了更多强大的合作伙伴。

她是第一个与我国自主研发的虚拟歌手洛天依合作的现实歌手;与同为网络少女歌手代表的封茗囧菌的多次合作圈了一大批组合粉,除此之外,双笙还和古风界的各位大大有了强而有力的作品。

除了经纪公司与古风圈,双笙也不断涉足漫展和Cosplay等二次元圈的活动,网游《龙之谷》的主题曲,《倩女幽魂2》的主题音乐制作等邀约纷纷而至。

渐渐地,双笙与主流音乐人展开合作,在2017年5月,与李玉刚合作《逐梦令》,逐渐进入主流音乐圈。2018年国风极乐夜荣获“最受欢迎女歌手”奖。

行舟乐评:千禧后古风美少女双笙—游走在古风圈外的“大唐歌姬”


逐梦令

双笙;李玉刚 - 逐梦令


在成都市中心的一间录音棚里,双笙几乎每周都会来录制新歌,为了更加认真和脚踏实地的生产更好的歌曲,双笙也专门拜师和去艺术学校学习。

身为高中生的她,是学校常任的文化部主席。现在十八岁的双笙,也和常人一样走到了高考的人生路口。纵观所有年少成名的艺人来看,高考都会选择相关的艺术类院校,可能双笙则会如此吧,但不论做何种选择,双笙低调的努力都值得被称赞。


行舟乐评:千禧后古风美少女双笙—游走在古风圈外的“大唐歌姬”


行舟乐评:双笙是古风音乐难得的好歌手,年少成名的她也拥有了更多的机会,这和她自己的勤奋努力分不开的。从她的作品封面可以看出,双笙正在涉足作词和编曲等创作内容,相信在保持初心的同时,双笙能顺利发展成为一个全能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