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古道——虞坂道

春秋中期秦国有一位很会相马的人,名叫孙阳,曾推荐九方堙为秦穆公相得千里马。因熟谙相马术,他后来还被秦穆公选进朝中做了大臣。孙阳认为,相马必须要观察马的内质,而不能一味苛求它的外表亮丽。孙阳的这一套“马论”在当时很有市场,因此人们都以神话传说中掌管天马的星座名“伯乐”来称呼他。自然,久而久之,他的名气也就越传越大,有人甚至称其为孙阳伯乐。元代翰林学士、文学家王晖在其诗《虞坂晓行》中曾这样念叨他:

鸡声茅店月微茫。

山远行人促晓装。

良骥虺颓身自健。

不须拭目认孙阳。

河东古道——虞坂道

盐坂,正是当年伯乐遇骐骥困盐车“识马”处。坂者,山坡、斜坡。盐坂,顾名思义,运盐的山坡通道。盐坂古道进入中条山住南,路经一个小小的百里诸侯国一一虞国,所以盐坂道到了这里又被称作虞坂。虞国为周文王所封,其开国君主是虞仲的后代。当时的虞国地域相当于今天平陆县一带,其国都虞城建在今平陆县张店镇古城村附近。虞国国君闻知孙阳为秦穆公相得千里马,非常激动,即慕名请伯乐也能满足自已这一心愿。伯乐受托后,便马不停蹄处处留神寻访物色。他听人说解州盐池所产之盐通过盐坂道从原安邑县城南进中条山,途经虞国,经茅津渡口渡河南去,每日都有人拉畜载过往,所以他便往来于盐坂道上细细观察寻找。

河东古道——虞坂道

盐坂道从东郭镇磨河村南山底入山,经十八盘、伯乐识马处、青石槽、锁阳关,进入卸牛坪西北的坪头铺自然村。沿途山势险峻、坡道盘曲,路基全是在重重叠叠极为坚硬的石山中开凿出来的,其形恰如一条长长的回形石槽,故当地住民又唤其为青石槽,这是虞坂道最为险峻的路段。明御史、河南安阳人张士隆在拓宽青石槽后的一首诗中曾这样记述道:

禹凿开盐坂,虞关借石岑。汗牛前事古,策马近行吟。

泉蹬留天险,槐亭动夕阴。我渐空石志,谁识仰鸣心。

河东古道——虞坂道

由于此段道路多是从山崖边开凿,山坚石顽,虽经数千年风雨剥蚀,多处路面至今依然完好如初,往南可直通黄河古渡茅津及河南等地,所以自古以来一直是通过中条山之要冲。古时此道险而狭,明正德八年(1513年),张士隆出任河东巡盐御史后,突出办了两件事,一是创办了河东书院;第二便是重修了盐坂古道。有关专家、学者对这段攀山古盐道进行了实地勘查,进一步确认了盐坂道的始凿年代、探讨了它对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晋商的兴起、壮大所发挥的深层次影响。这五百里中条唯一的一条从山北通住山南,曾为人类出力流汗服役了数千年的运盐古道承载了太多的人世冷暖、见证了难以尽数的苦辣酸甜,今天,它已是疲惫不堪,寿终正寝了。

河东古道——虞坂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