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豆瓣評分最高華語電影,為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2018年豆瓣評分最高華語電影,為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過去的2018年,國產電影逐漸迴歸內容為王。

電影市場正褪去IP和流量的泡沫,電影票房與口碑越來越成正比。

在近日發佈的豆瓣電影年終總結中,也可以窺見這一結論。2018年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與最受關注的院線電影第一名均是《我不是藥神》,而且這部電影也在今年夏天獲得31億票房的好成績,這既說明了現實主義題材的迴歸,也預示著優秀的內容自然就是最好的口碑。

除了觀眾的評分,《我不是藥神》也獲得了許多電影節的青睞。


2018年豆瓣評分最高華語電影,為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在第十四屆長春電影節拿下“最佳故事片”、“最佳青年編劇”、“最佳青年男主角”、“最佳青年男配角”四項大獎;在第42屆蒙特利爾電影節斬獲“最佳劇本獎”;在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收穫“最佳故事片大獎”,同時還在第55屆金馬獎提名包括“最佳劇情長片”在內的7項大獎,最終拿下3項。

可以說,《我不是藥神》兼得了票房、口碑乃至專業性的三重認可,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8年豆瓣評分最高華語電影,為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扎出血的現實主義

中國電影的本土力量


除了在電影節,很少有電影在放映結束後,會讓觀眾集體自發鼓掌。

《我不是藥神》,是我2018年第一次在影院經歷這種場景。隨後,它也在豆瓣被“自來水”刷到了9分的高分。要知道,上一部在豆瓣超過9分的華語電影還是16年前的《無間道》。


2018年豆瓣評分最高華語電影,為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這部電影,沒有高超的敘事手法、攝影技巧,但它勇於直面現實,在刺痛觀眾的內心後又讓人體會到被包裹著的善意與溫暖。作為一部商業電影,它在現實主義中透著強大的批判,讓觀眾產生了一種久違的激昂,而這激昂過後,留在心中久久不能散去的,還是那股向善的力量。

徐崢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是我表演生涯裡,迄今為止最滿意的作品。”


2018年豆瓣評分最高華語電影,為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的確,《我不是藥神》是近年國產片中難得一見的現實主義類型片,守法還是救命,不僅是主人公需要面臨的選擇,更折射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種種困境。

影片的結局,正版藥納入了醫保,藥品價格下調,2018年取消了進口藥的關稅,慢粒白血病的治癒率從2002年的30%達到了現在的85%。與此同時,《我不是藥神》引發的全社會討論,也引起了國家的重視,要求有關部門加快落實抗癌藥的降價保供等相關措施,這正是扎出血的現實主義作品能夠帶來的對社會的巨大推動力量。

韓國電影《熔爐》推動了《性侵害防止修正案》的頒佈,《我不是藥神》也讓人看到了中國本土電影在題材和深度上的重大突破以及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這是一部可以媲美《達拉斯買傢俱樂部》、《熔爐》、《辯護人》等影片的優秀作品。


2018年豆瓣評分最高華語電影,為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在現實主義的題材裡

看到中國人自己的英雄


《我不是藥神》雖然催淚,但卻不是用沉重表現沉重,影片開頭鋪墊了將近55分鐘,講述潦倒中年男子程勇(徐崢飾)的困窘生活,偶然成為藥販子的發財之路以及“治癒小隊”的日常生活。可是好景不長,警察查處仿製藥、假藥販子張長林和瑞士醫藥公司代表從中破局,讓程勇與“治癒小隊”決裂,放棄賣藥。

可以說,整個“治癒小隊”都是程勇的精神導師,因為生病,他們每個人不得不成為生活中的英雄。當呂受益(王傳君飾)去世,程勇內心的慈悲終於被激發出來,也點燃了觀眾心底最善良的那一面。

2018年豆瓣評分最高華語電影,為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在這種現實主義的題材裡,我們還傳遞了一種社會性,傳遞了一種關懷、一種靈魂。我們需要在中國電影裡面看到中國人自己的英雄,看到中國的希望,那樣才是在傳遞一種文化自信。”徐崢這樣理解。


2018年豆瓣評分最高華語電影,為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編劇韓家女介紹,《我不是藥神》整個故事也是一個勸人向善的正能量故事。

另外,電影中也不乏感人至深的細節。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行嗎?”當身患慢粒白血病的老太太眼含淚水抓著警察的手說出這句話時,也成功地擊中了觀眾的淚點。


2018年豆瓣評分最高華語電影,為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在呂受益的葬禮外,黃毛(章宇飾)一邊剝著橘子,一邊顫抖著身子掉眼淚時,也讓人內心觸動。

《我不是藥神》中刻畫的是小人物的群像,每一個人都在為了活下去而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傳達了堅韌的生命力量,病患們排成長隊摘下口罩默默護送程勇坐著囚車離開的鏡頭,讓人看到了人性的溫暖和光芒。


2018年豆瓣評分最高華語電影,為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這也成為2018年最令人感動的鏡頭之一。

2018年豆瓣評分最高華語電影,為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教科書式的草根群像

讓中國電影界欣喜不已


從《我不是藥神》中還走出了許多讓觀眾難以忘懷的教科書式表演。

徐崢讓程勇有了主角的弧光,從賣神油的小店老闆到成為印度仿製藥代購,他的每一次轉變,都刻畫得恰如其分,憑藉此角他獲得了第14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青年男主角獎,以及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2018年豆瓣評分最高華語電影,為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形容枯槁,被病痛折磨到骨瘦如柴的呂受益,彎著腰求程勇,“吃個橘子吧”,王傳君把一句看似簡單的臺詞,說出了層次感,一個癌症病人想要活下去的謹慎和卑微,一覽無餘。在大眾視野中消失了一段時間的王傳君,憑藉“呂受益”一角獲得了第14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青年男配角獎。


2018年豆瓣評分最高華語電影,為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章宇的“黃毛”是極具類型特點的人物,性情耿直,愛憎分明,在關鍵時刻完成類型使命。


2018年豆瓣評分最高華語電影,為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除了獲得獎項認可的演員之外,週一圍演出了警察小舅子在情與法之間的痛苦掙扎;王硯輝飾演的“吃人血饅頭”的假藥販子張長林在事發之後並沒有供出程勇,他在審訊室的那場戲,笑得悽愴而意味深長,刻畫出了人性的幽微複雜;楊新鳴飾演的基督徒信仰上帝,但卻無法救贖自己;李乃文演出了一個瑞士醫藥代表的功利和庸俗。


2018年豆瓣評分最高華語電影,為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影片中為數不多的女性角色,也同樣生動鮮活。譚卓扮演的“劉思慧”,為了治好身患白血病的女兒,在夜店裡跳鋼管舞,當程勇幫助她羞辱夜店經理,她對著跳鋼管舞的老闆大聲喊“脫脫脫”的時候,也找回了自己被迫放棄已久的尊嚴。


2018年豆瓣評分最高華語電影,為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我不是藥神》的橫空出世,讓2018年的整個中國電影界都欣喜不已,這種欣喜不亞於2006年看到的《瘋狂的石頭》。同樣是新導演的扶持計劃,12年前從“亞洲新星導計劃”中走出來的甯浩,如今也策劃了“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簽約了文牧野,拍出了《我不是藥神》。


2018年豆瓣評分最高華語電影,為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12年的輪迴與接力,接下來,“壞猴子72變”的新作品也值得繼續期待。

大浪淘沙,方顯英雄本色。

今年的中國電影,不管從口碑還是市場上都逐漸恢復冷靜,在這樣的時代,國產電影市場也交出了超600億的年終答卷。如今,中國電影已逐步邁進健康有序的市場,伴隨著光影和歲月的打磨,也必將以獨特的中國魅力向世界舞臺展示優秀的中國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