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回購熱潮新年更澎湃 機構全力備戰

A股回購熱潮新年更澎湃 開年三天5公司披露回購預案

新年伊始,上市公司回購股份依然熱情似火。

開年前三天,已有5家A股公司披露大手筆回購股份預案,合計涉及金額44億元。其中,東陽光科擬斥資不超過20億元回購股份,在擬回購規模上一馬當先。

同時,不少在2018年披露回購計劃的公司也在加緊實施。數據顯示,截至3日晚間,有近250家公司發佈了股份回購進展公告,鼎龍股份、兔寶寶、東華能源等公司回購股份佔比已達3%。

“大量回購資金還在路上,未來幾個月都將是回購的高峰。”有券商人士表示,2018年是A股上市公司回購大年,總金額達數百億元的回購計劃已經進入實施階段。

大手筆回購方案頻出

1月3日晚間,東陽光科發佈公告稱,為維護公司和投資者利益,推動公司股票價值的合理迴歸,擬以集中競價方式,斥資不低於10億元、不超過20億元回購股份,按照回購價格上限11.53元/股、金額上限20億元測算,預計回購股份約1.73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76%。回購股份將用於減少註冊資本、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計劃、轉換公司發行的可轉換為股票的公司債券等。

同樣“豪氣”的還有用友網絡。用友網絡1月3日發佈公告稱,擬以不超過26元/股的價格回購公司股份,回購最高不超過10億元,回購股份用於公司後期骨幹員工股權激勵。根據回購價格上限測算,公司預計回購股份數量為3846.15萬股,約佔總股本的2.01%。

“中字頭”公司的回購積極性依舊。中國動力1月3日晚間發佈公告稱,擬以不超過33.75元/股的價格回購公司股票,涉及資金不低於2.5億元、不超過5億元,回購的股份將予以註銷。同日,中航電子也發佈公告稱,擬以不超過18.5元/股的價格回購股份,涉及資金不低於1.5億元、不超過3億元;回購的股份將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計劃、轉換上市公司發行的可轉換為股票的公司債券等。

1月3日晚間,三七互娛發佈公告稱,擬以不超過15元/股的價格回購公司股份,涉及資金不低於3億元、不超過6億元;以回購金額及價格上限測算,預計可回購股份約40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88%。回購股份將用於減少註冊資本、後續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計劃等。

前期已經披露回購方案的東方日升,則在3日公告中調高回購金額下限,由1億元提升至2.5億元。東方日升2018年8月13日公告,擬以不超過16元/股的價格回購股份,涉及資金不低於1億元、不超過5億元。截至1月2日,公司已累計回購股份1970.9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1796%,支付的總金額為1.175億元。

數百億回購資金在行動

更多公司選擇在新年伊始實施股份回購。數據顯示,截至3日晚間,有近250家公司發佈了股份回購進展情況公告,其中,鼎龍股份、兔寶寶、東華能源等公司回購股份佔比已達3%。

鼎龍股份1月3日晚間發佈公告稱,截至1月2日,已回購股份3133.19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26%,成交價格區間為5.81元/股至8.91元/股,累計耗資2.35億元。

當日晚間,兔寶寶也披露了回購最新情況,截至1月3日,公司累計回購2418.66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成交價格區間為4.98元/股至6.81元/股,成交金額1.34億元。兔寶寶於2018年2月8日披露回購計劃,擬斥資1億元至3億元回購股份,該方案於2018年7月6日實施完成。此後,公司又於2018年7月13日啟動新一輪迴購方案,再次斥資1億元至3億元回購股份。

東華能源也在1月3日披露了回購最新動向,截至1月2日,公司累計回購4968.4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0116%,成交價格區間為7.94元/股至8.666元/股,成交總金額為4.07億元。公司表示後續將根據市場情況繼續實施回購計劃。

更多企業的回購還在進行中。開年前三天,萬業企業、維維股份、東軟集團、黃山旅遊、五洲新春等公司披露回購股份佔比已達2%。恆力股份、奮達科技、國軒高科等公司公告披露,回購股份佔比已達1%。

據券商測算,2018年共有超700家A股公司披露了涉及資金超600億元的回購計劃,其中大部分仍在實施過程中,有望在2019年初陸續完成。

中證報頭版:職業年金加速入市 機構全力備戰

國證券報記者獲悉,上海市職業年金基金受託人評選招標啟動,2019年1月2日到3日競評機構報名,1月18日各機構將現場述標。業內人士指出,上海市職業年金基金是“兵家必爭之地”,競爭異常激烈,部分機構早早地就到上海備戰。目前各地職業年金基金投資相關工作都在密集啟動,預計春節前還會有重量級地區啟動招標。多數地區的資金大概率會在2019年陸續入市。快的話第一批職業年金可能在春節後運作,但更大概率是二季度才開始運作。

機構全力衝刺

一位來自國有大行託管部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2018年12月底,受託人就得到消息稱,上海市職業年金基金受託人評選招標將啟動。從通知來看,2019年1月2日到3日競評機構報名,1月18日各機構將現場述標,“節奏不可謂不快。”

一家保險機構養老投資部人士告訴記者,上海職業年金基金這一戰是硬仗。他表示,其所在機構部分工作人員近期已經到上海備戰。由於上海事先未公開發布職業年金基金管理實施辦法,因此上海方面對於職業年金基金管理的期待,各家機構還不是非常明確。

不過,上述銀行人士直言,上海職業年金規模較大,競爭異常激烈。除了投資能力之外,競評機構也在競相提供附加值服務。“能對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幫助,會有一定的加分效應。”他說。另一家競評的機構也表示,“上海職業年金是兵家必爭之地。”

不僅是受託資格的候選機構厲兵秣馬,投資管理資格的候選機構也是未雨綢繆。“上海職業年金基金的選拔是重中之重。”一傢俱備企業年金投資管理資格的基金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上海職業年金的衝刺工作一直在做。早在2018年底,公司老總就親自帶著年金團隊,去上海做一些關係維護。”

最快有望節後運作

職業年金什麼時候才會真正入市?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目前還沒有職業年金基金真正劃撥到位,開始投資運作。

“拿到投資管理人資格之後,還需要籤合同、開戶。”一家在職業年金投資管理人“選秀”中脫穎而出的機構表示。

一家拿到多個職業年金計劃的機構負責人表示,估計最快的話也得春節後資金才能到賬,但更大概率是在二季度才會開始運作。另一家機構人士預計,2019年上半年資金有望入市。第一批資金入市體量不會很大,但對市場有較強的信號意義。

一家獲得職業年金受託資格的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預計最早到賬的是中央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基金。

實際上,到賬之後,職業年金的投資運作會力求穩起步,短期內並不會帶來基金的明顯增加。業內人士表示,根據以往經驗,鑑於考核辦法和受託人要求,投資管理人在運作初期,一般會先以成本計價類資產以及固定收益資產的配置為主積累安全墊,隨著安全墊的增厚逐步提升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

作為被寄予厚望的長線增量資金,職業年金規模有多大?機構人士預計,存量方面,從2014年10月1日至今,職業年金存量規模或近7000億元。增量方面,由於職業年金基金繳費是剛性支付,以後每年新增繳費約1500億元左右。

各地加速推進

日前,各地職業年金基金投管管理相關工作正在加速推進。近日,山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山西省財政廳制定了《山西省職業年金基金管理實施辦法》,並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也發佈《天津市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基金管理實施辦法(試行)》,規範職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合理控制投資風險,保障職業年金基金安全。

前述保險機構養老金投資部人士介紹,目前各地職業年金基金投資相關工作都在密集啟動,預計春節前還會有重量級地區啟動招標。這些地區的資金大概率在2019年陸續入市。

“各地都開始了,有種應接不暇的感覺。”一家機構表示,“拿下資格其實才是第一步,後面真正運作了,會有各種考驗。”

長線資金無疑是投資機構的摯愛。但誰能拿到這些資金?對於投資管理機構來說,過往企業年金的投資業績會成為重要參照。

某機構負責企業年金投資的基金經理表示,2018年風格穩健的基金經理企業年金的排名有所上升,業績表現穩定會為投資管理機構競評加分。

證券業紓困民企成效漸顯 資管計劃陸續落地

《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各證券公司都在積極推進系列資管計劃落地,目前已有42家證券公司承諾出資規模累計達527.5億元。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14日,已有28家證券公司共成立了31只系列資管計劃和3只子計劃,出資規模總計417.11億元。

“我們正在積極推進資管計劃的落地實施,希望能儘快緩解部分民營企業的困難。”一家南方大型券商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已經陸續與多方達成了合作意向。

記者瞭解到,自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系列資產管理計劃全面啟動以來,得到了行業各機構的積極響應。例如,廣發證券管理的系列資管計劃於2018年11月13日出資近7000萬元,通過債權投資方式向美尚生態的控股股東進行融資,並制定了切實可行、模式靈活的退出機制,實現了項目的快速落地;天風證券管理的系列資管計劃於2018年11月19日出資2億元,與台州市金融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浙江農銀鳳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地方金融機構合作設立合夥企業,通過受讓水晶光電控股股東持有的部分股份的形式融出資金,在不影響上市公司控制權的基礎上改善了控股股東的資本結構;東吳證券私募子公司東吳創投於2018年12月3日募集資金成立系列資管計劃,通過受讓勝利精密控股股東部分持股的方式進行融資。

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12月18日,有5家證券公司管理的系列資管計劃已進行具體項目投資,投資金額總計19.5億元。

一家券商投行負責人表示,證券公司發起設立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不僅有利於支持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而且有利於提高證券公司應對危機拓展業務的能力和證券行業整體提升股權質押融資業務風險管理水平。

“各證券公司在關鍵時刻發揮投資銀行專業優勢,切實化解民營企業風險的行動力。”中國證券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協會將倡導證券公司在堅持“市場化、多樣化、個性化”的原則下積極行動起來,推動紓困實踐取得豐碩成果,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創紀錄!782家A股公司已實施回購617億,是2017年近7倍!

2018年,A股迎來了上市公司回購大年!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共有782家公司開展回購計劃,回購金額高達617.02億元,實現創紀錄增長。其中,145家公司回購股份的金額超過1億元,7家回購金額超過10億元。

諸多回購計劃中,美的集團無疑最為市場關注。

1月1日晚間,美的宣佈完成40億元回購計劃,這也讓其成為2018年A股最大規模的股份回購,其單次回購金額也僅次於寶鋼股份(600019,股吧)於2013年5月底完成的50億元回購,在歷史回購榜單中排名第二。

長期來看,上市公司持之以恆的不斷回購,會持續增加公司每股權益。美股近10年以來最大的幕後買家,實際上就是上市公司本身。也只有質地優良的公司才能長期持之以恆的不斷用真金白銀來購買自家公司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全年回購金額近7倍於2017年。2014年-2017年四年間回購股份金額分別為91.99億元、109.30億元、50.30億元、98.69億元,僅2016年回購金額超過百億,四年累計回購350.29億元,相當於2018年全年的57%。

A股回购热潮新年更澎湃 机构全力备战

更重要的是,A股市場仍有一大波回購資金在路上,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至少還有300多家上市公司的回購方案還處於實施中,而且近一個月,已有120家公司發佈了回購預案,是去年同期的2倍。那麼,股票回購對上市公司而言,到底有何魅力呢?

40億元!美的完成2018最大規模回購

早在2015年7月,A股大幅下挫時,美的集團就推出了首期回購預案,擬2015年7月14日至2016年7月13日以不超過48.54元/股的價格,以不超過10億元自有資金回購公司股票。

2015年8月,美的完成了首次股份回購,回購股份數量為2959.16萬股,金額約為10億元,最高價為35.74元/股,最低價位30.69元/股。

2018年7月,美的集團再次推出了40億元回購計劃,擬以自有資金不超過40億元回購公司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50元/股。在回購股份價格不超過50元/股的條件下,按回購金額上限測算,預計回購股份數量不低於8000萬股,約佔公司目前已發行總股本的1.2%以上。

在實施5個月後,1日晚間,美的集團公告稱,截至2018年12月28日,公司累計回購股份數量9510.5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43%,最高成交價為48.40元/股,最低成交價為36.49元/股,支付的總金額約40億元,回購股份金額已達到最高限額,回購方案已實施完畢。而40億元的回購也創出了2018年A股最大規模的常規回購。

美的公告稱,回購股份將予以註銷,註銷完成後,公司總股本將由66.62億股減少至65.67億股。

2018年三季報顯示,美的集團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057.6億元,同比增長10%,實現淨利潤179億元,同比增長19.35%。

美的、格力、青島海爾國內三大白電巨頭中,從營收體量看,美的居於首位。格力2018年前三季度共實現營收1500.50億元,同比增長33.94%;淨利潤211.18億元,同比上升36.59%。青島海爾2018年前三季度共實現營收1381億元,同比增長12.77%;淨利潤61億元,同比增長9.35%。

數據顯示,自2011年回購開啟以來,除了2014年*ST油服因為重組實施的63.03億元回購以外,常規回購中,美的集團單次40億元的回購金額僅次於寶鋼股份於2013年5月底完成的50億元回購,在歷史回購榜單中排名第二。

上百家公司回購超億元,總回購超600億

2018年,被稱為A股的回購年,這一年有近千家公司實施回購計劃。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共有782家公司開展回購計劃,已實施回購金額高達617.02億元,實現創紀錄增長。

其中,共有145家公司實施回購股份的金額超過1億元。7家回購金額超過10億元,分別是美的集團40億元、中國建築37.32億元、均勝電子18.01億元、永輝超市16.28億元、陝西煤業12.79億元、龍蟒佰利12.14億元、永輝超市10億元。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2018年實施回購金額超過3億元的上市公司共有36家。

A股回购热潮新年更澎湃 机构全力备战

股票回購政策不斷鬆綁和細化

2018年11月10日,證監會、財政部、國資委三部委聯合發佈《關於支持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意見》,拓寬回購資金來源、適當簡化實施程序、引導完善治理安排,鼓勵各類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促進公司夯實估值基礎,可謂“超預期支持回購”。11月底,滬深交易所發佈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實施細則的徵求意見稿,再次對回購規則進行明確。

回購政策的不斷完善,使得推出回購計劃的上市公司數量與日俱增,這也將促進投資者更加註重公司的實際價值,因為只有質地優良的公司才能長期持之以恆的不斷用真金白銀去回購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平安的千億回購將成為2019年市場關注的焦點。中國平安10月29日發佈公告,擬酌情及適時回購公開發行的境內、境外股份,回購總額不超過總股本的10%。以平安1.1萬億市值計算,按照公告中10%回購上限計算,回購資金約1100億元。

為何股票回購如此受關注

巴菲特早在《2017年致股東的信》中就對股票回購進行了專門的闡述,他說自己非常喜歡進行股票回購的公司:“包括美國銀行在內的多家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投資過的公司,一直以來都在回購股票。許多公司回購股票的數額相當驚人。我們非常喜歡這種股票回購,因為我們相信大多數情況下,公司回購的股票在市場中是被低估的。畢竟,我們持有這些股票的原因也是因為我們相信這些股票被低估了。當公司的經營規模不斷擴大,但流通股數量不斷下降,股東將會非常受益。”

行業人士分析稱,上市公司進行股票回購,是一種提升公司股票價值的有效方式。從長期來看,上市公司持之以恆的不斷回購,會持續增加公司每股權益,使得公司股價提升。“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之所以股價高達30萬美元/股,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其堅持長期的回購自家股票。

雪球的原創專欄《美國消費》指出,針對股票回購,在全市場、行業和個股三個維度上看,發現了三件有趣的事情:

一是美股近10年以來最大的幕後買家,實際上就是上市公司本身;

二是各行業回購規模和股價漲幅明顯正相關,最大的幾個行業也正是漲幅最大的,其中就包括可選消費行業;

三是從個股上看,蘋果公司不僅是回購的最大玩家,而且也堪稱優質藍籌股的股票回購的經典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