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退群”!為什麼他們還是無法放棄“吃鯨”?

日本“退群”!为什么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吃鲸”?

據法新社及日本共同社最新報道,日本宣佈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將在2019年7月重新開啟商業捕鯨活動。

早在2018年的9月10日,在巴西召開的國際捕鯨委員會大會上,日方就曾提出要恢復商業捕鯨。但國際捕鯨委員會以41票反對、27票贊成的投票結果,否決了日方的提案。

有專家分析,正是由於支持捕鯨與反對捕鯨的國家無法達成一致,日本擔心影響自己的商業捕鯨活動,索性“退群”了之。

此前,日本就有試探性動作,表達過退群的意願,當時即遭到了多國的抗議。

澳大利亞海洋保護協會首席執行官達倫·金德利塞茲表示,日本“退群”意味著“背棄國際社會”,“會給其他國際條約或公約開一個非常危險的先例”。

新西蘭鯨類和海豚信託基金代表利茨·斯洛滕說,如果日本退出,可能在國際捕鯨委員會引發嚴重後果:一些國家或許會效仿,這一國際組織可能分裂。

許多網友也表達了擔憂——

No whale is safe (沒有一條鯨魚是安全的)

日本“退群”!为什么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吃鲸”?

為什麼大家的擔憂與譴責如此強烈?日本又為什麼非要“退群”捕鯨?庫叔今天就來講一講。

1

數量巨大

大家的擔心並不是空穴來風。

日本是如今僅有的3個捕鯨的國家之一,另外2個國家是挪威和冰島。但日本捕鯨的數量之大,手段之殘忍,引得眾多國家的譴責。

1951年,日本加入國際捕鯨委員會。1986年,委員會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禁止商業捕鯨,自此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停止了商業捕鯨。然而從1987年起,日方就利用公約漏洞,以“科學研究”為名持續在南極和西北太平洋等海域大量捕鯨。

日本“退群”!为什么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吃鲸”?

(圖為公約部分內容,其中提到,可以為科學研究需要適當捕鯨 圖源:瞭望財視客)

依據日本政府自己的統計,從1980到2010年的30年間,日本共捕獲了各類鯨魚40多萬頭,佔全世界捕鯨總量的80%以上

日本“退群”!为什么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吃鲸”?

(圖為日本科研船捕鯨 圖源:央視新聞)

與之對應的,是寥寥無幾的科研成果,以及被冰凍起來或擺上餐桌的鯨肉。

日本“退群”!为什么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吃鲸”?

(圖為被切割好的鯨肉 圖源:新華國際頭條)

由於日本“鑽空子”的行為太過明顯,2014年3月,聯合國海牙國際法院裁定日本在南極的定期捕鯨活動並非出於“科研目的”,應當停止。

給出的依據就是,2005年到2014年的9年間,日本以“科研捕鯨”的名義捕捉了3600頭小鬚鯨,並致其死亡,但經過同行評議的相關論文只有兩篇,研究結論也僅僅得自9頭小鬚鯨的解剖結果,這與遭捕殺鯨類的總量不成比例。

對此,日本暫停了2014年底至2015年初的捕鯨活動。你以為日本會有所收斂嗎,並不是,2015年末,他們的捕鯨船隊更換新名頭重返南極海域,捕殺的行為更是變本加厲。

根據國際捕鯨委員會的統計數據,2016年到2017年的捕鯨季,日本在全球共捕殺了488頭鯨。這些鯨魚裡面,只有38頭來自日本近海,其餘均來自南極海域和西北太平洋。

日本“退群”!为什么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吃鲸”?

(圖為日本北海道釧路,一頭小鬚鯨正在被卸船 圖源:美聯社)

2018年6月,英國《獨立報》報道稱,日本在最近一次南冰洋(也叫南大洋或南極海)捕鯨行動中,共捕殺333頭小鬚鯨,其中122頭是懷孕母鯨,114頭是幼鯨。要知道鯨魚2-3年才生育一次,小鬚鯨的妊娠期為10個月,通常每次只產一胎。

日本研究者辯稱,獵殺這些小鬚鯨是為了對鯨脂和其胃內容物的數據進行收集,此項目符合《國際捕鯨管制公約》的規定。

《衛報》對此質疑道:科學家們表示,在研究中運用“致死性取樣”的方法是沒有道理的。技術允許科學家們在不殺死鯨的情況下開展鯨類的追蹤和識別、收集DNA樣本以及食性評估研究。

有環保組織對致死類和非致死類研究方法進行了對比,再加上上文提到的兩篇論文,狠狠“打臉”日本所謂的“科學捕鯨”。

日本“退群”!为什么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吃鲸”?

國際人道協會高級項目經理維爾貝洛夫(Alexia Wellbelove)十分直白地評價到:“122頭懷孕母鯨被捕殺,這是個驚人的數字,並暴露出日本捕鯨的殘忍性。在非致命性方法已經足夠用於科學需求的情況下,日本的捕鯨行動本質上極其可怕,並且毫無必要。

2

手段殘忍

除了假借科學、數量巨大,維爾貝洛夫提到的“手段殘忍”,也是日本備受譴責的另一大原因。

日本捕殺鯨類的方式極其殘忍。

船隊進入目標海域後,根據鯨噴出的潮柱形狀,高度等特徵判斷出鯨種,迅速駛近鯨體,同時炮手將爆炸性的斧榴彈魚叉裝入炮膛,達到射程以內後瞄準鯨魚的要害部位射擊。

日本“退群”!为什么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吃鲸”?

(圖為捕鯨炮模型)

射中鯨體以後,斧榴彈會在鯨體內炸裂,叉爪伸開,迅速放出拖綱,捕鯨船根據鯨的遊速,調整船速追隨。待鯨魚失去反抗能力後,收絞拖綱將鯨體拉進捕鯨船,隨後進行現場分割,血流滿地。

日本“退群”!为什么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吃鲸”?

(圖為日本捕鯨船“勇新丸”號在捕捉一頭鯨魚,捕鯨炮擊中鯨魚身體後,血水四溢 圖源:法制晚報)

上文提到的333頭小鬚鯨就是被綁有30克斧榴彈的魚叉擊中,拖上船的。

還有更令人觸目驚心的事實:斧榴彈魚叉插入鯨魚體內後,僅有50-80%的概率會一擊斃命,也就是說鯨魚有很大可能是在折磨中痛苦死去

日本“退群”!为什么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吃鲸”?

(圖為被捕捉上船的鯨魚 圖源:央視新聞)

日本“退群”!为什么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吃鲸”?

(圖為血跡斑斑的捕鯨船 圖源:央視新聞)

日本“退群”!为什么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吃鲸”?

(圖為日本近海的捕鯨活動 圖源:央視新聞)

日本“退群”!为什么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吃鲸”?

(圖為鯨魚被分割 圖源:央視新聞)

日本“退群”!为什么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吃鲸”?

(圖為鯨魚被從中間劈開 圖源:央視新聞)

種種血淋淋的事實,讓庫叔想起了2009年的紀錄片《海豚灣》中,日本對於海豚的捕獵與虐殺。關於該紀錄片還有一個插曲——主演理查德·奧巴瑞(Richard O'Barry)在2016年時想再次入境日本調查海豚現狀,在機場被拒絕入境並遭到扣留。

【注:從物種上講,海豚同樣為鯨目,因此廣義上海豚也可以說是一種鯨。】

日本“退群”!为什么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吃鲸”?

(圖為日本漁民用帶有倒鉤的魚叉捕捉海豚 圖源:紀錄片《海豚灣》)

日本“退群”!为什么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吃鲸”?

(圖為被海豚鮮血染紅的水域 圖源:紀錄片《海豚灣》)

如此血腥暴力又貪婪,引得國際輿論的譴責,實在不足為奇。

3

傳統行為

既然這麼多人反對和譴責,為什麼日本還要堅持?

許多日本人說,捕鯨是他們的民族傳統。

日本曾經出土過繩文時期(公元前14500年-公元前300年)的土器,上面有狩獵鯨魚的圖案,同時還找到了鯨魚的骨頭。根據推斷,那時候日本北部的少數民族阿伊努人通過採集毒性植物來提取毒素,塗抹到矛器上,然後乘坐小船靠近鯨魚獵殺。

日本“退群”!为什么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吃鲸”?

(圖為日本遠古時期的捕鯨圖 圖源:觀察者網)

但是,由於捕殺難度大,鯨肉並沒有成為當時人們的日常食材。日本大規模、有組織的捕鯨記錄出現在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的末期,那個時候捕鯨主要是為了獲取鯨油,用來製作燈油、稻田殺蟲劑等。《明實錄》中就有日本嚮明朝進貢鯨魚的記載。據推斷,15世紀日本每年狩獵鯨魚的數量大約是800頭上下。

此後,這一行業慢慢成為可以匹敵制銅業、制鐵業的國家大型產業。對鯨魚的利用也更加多元,除了燈油,鯨魚還被用來製作香皂、護膚品、潤滑油等等。

日本“退群”!为什么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吃鲸”?

(圖為鯨油 圖源:觀察者網)

到了明治時期,實業家岡十郎引入了挪威的捕鯨技術,從遠處發射帶有漁網的魚叉,降低了捕鯨的難度,還增加了安全性,捕鯨的效率大幅度提高。當然,這種“竭澤而漁”也造成日本近海的鯨類數量銳減,但漁民們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奔赴遠洋。1934年,日本第一支遠洋捕鯨船隊駛往南極。僅1938年-1939年間,6艘日本遠洋捕鯨船就在南極海域捕殺了2665頭藍鯨、3344頭長鬚鯨、883頭座頭鯨和647頭抹香鯨。

二戰期間,捕鯨業中斷。日本投降以後,民生凋敝,食物極度短缺。在麥克阿瑟的主導下,日本重開近海及遠洋的捕鯨活動。根據東京農業大學教授小泉武夫的《鯨魚救國》,在1947年的日本食肉供給量中,鯨魚佔動物性蛋白質的46%,而在捕鯨量達到巔峰的1957年-1962年,日本國民對鯨肉的實際依賴達到70%。當時,每年約有24000多頭鯨魚被捕殺。

這也造就了“吃著鯨魚長大的一代”,主要是指戰時或戰後出生的日本兒童。事實上,除了出於獵奇而嘗試鯨肉的年輕人,他們是當下鯨肉的主要消費者,居住在下關市的佐藤就是其中一員。

“我小時候並不知道牛肉和豬肉的味道,如果說吃肉指的就是吃鯨肉,如果說吃培根,那指的就是吃鯨培根。”

佐藤很喜歡鯨刺身拼盤,拼盤裡包括鯨肉、鯨心、鯨舌、鯨皮,他認為這是一種懷舊的行為,因為鯨魚“好吃,但並不讓人覺得出奇”。

日本“退群”!为什么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吃鲸”?

(圖為鯨魚“生魚片” 圖源:視覺中國)

事實上,隨著日本經濟騰飛,進口肉類增加,對鯨的消費量呈現出持續減少的趨勢。根據英國BBC的報道,2015年日本的人均鯨消費量僅在30克左右(一枚雞蛋大約重50克)。

此外,《海豚灣》中有很大的篇幅在宣傳海豚肉、鯨肉中含有極高的汙染物,部分數值已經遠遠地超出了日本政府設定的極限值,而這些有機汞化合物帶來的慢性中毒,極有可能使“水俁病事件”在現代重演。

【注:水俁病事件,是1956年日本水俁灣出現的一種奇怪的病,是最早出現的由於工業廢水排放汙染造成的公害病。】

可以看出,即便是傳統,也走到了沒落的邊緣,何況還隱藏著健康危機。

4

選票所繫

除了健康危機,捕鯨業還面臨著經濟危機。

2006年《朝日新聞》曾做過統計,在日本國民中,只有4%的人常常吃鯨魚肉,有9%的人非常偶爾地吃,有53%的人沒有吃過,33%的人永遠不準備吃。而2002年至2012年,日本未食用而滯銷的冷藏鯨魚肉,已經翻了一番,達到4600噸。

那麼,為什麼日本還要堅持大量捕鯨?

就業及其背後的選票是重要原因。

儘管捕鯨業創造的價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例較低,但是衍生出來的產業鏈是十分龐大的,僅太平洋海域日本就有捕鯨船1000多艘、捕鯨工人10萬人。如果日本全面放棄捕鯨的話,這些人將會失去賴以謀生的手段,這對於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日本來說,是巨大的衝擊。

此外,從事農林漁牧的民眾是目前執政的自民黨的重要票倉,如果動搖了他們的生計,支持率自然會走低。

日本“退群”!为什么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吃鲸”?

事實上,日本不僅不會放棄,還一直在扶持捕鯨業。

日本現在進行的所謂“科研捕鯨”,國家是出經費的。“科研捕鯨”由農林水產省和下屬部門水產廳負責,一般情況下,他們都將這項任務委託給日本鯨類研究所進行操作。

據統計,2005年後的10年間,日本國庫向日本鯨類研究所提供了約80億日元(約4.9億人民幣)的稅金。

日本“退群”!为什么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吃鲸”?

而根據2015年環保組織給日本政府的一封聯名信的信息,日本政府給予“科研捕鯨”的補貼額度為31億日元(約1.8億人民幣),除此之外,捕鯨行業還會收到來自日本漁業局高達45億日元(約2.6億人民幣)的“有益於漁業”項目的補貼,以“振興日本漁業”。

除了以上種種,日本政府甚至挪用過災後重建的資金用於所謂的“科學研究”捕鯨。

2013年3月,《朝日新聞》報道稱用於幫助“3·11”地震和海嘯受災民眾的“復興預算”中,超過1000億日元(約62.4億人民幣)沒有用於災區重建。其中,有22.8億日元(約1.4億人民幣)用於加強捕鯨船隊的安全保衛,以備在南太平洋海域與反捕鯨環保組織“海洋守護者”周旋。

就業與選票雙重夾擊之下,讓日本放棄捕鯨業,很難。

5

國際博弈

當下,日本國內的一些學者認為,捕鯨業的發展關乎國家安全。

他們認為,西方國家反對日本捕鯨是為了扼殺日本,他們設置的商業捕鯨禁令,其目的並不是出於純粹的環保主義要求,而是試圖在政治經濟上遏制日本。

拿行動最積極的美國來說,主要是為了讓日本在糧食上對美國產生依賴感,增加牛肉的出口,從飲食文化上同化日本。

日本的某些保守勢力對此深感憂慮,他們認為,日本人就應該保持吃大米與海鮮的傳統。而現在年輕的一代卻日益習慣於吃麵包、牛肉,這會影響日本的民族意識,最終導致日本的糧食安全受制於歐美。

因此,日本人覺得,我們捕鯨,不是為了眼前利益,而是危機意識的體現。

日本的一些大型捕鯨公司經常會聯合當地學校,邀請學生觀看鯨魚解剖過程,用來向下一代灌輸日本的飲食傳統與捕鯨業的“光輝歷史”。

日本“退群”!为什么他们还是无法放弃“吃鲸”?

(圖為組織小學生觀摩學習鯨魚解剖 圖源:觀察者網)

除了所謂的島國危機意識,還有海洋權益的博弈

捕鯨與其他海洋資源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日本不放棄捕鯨,也是想以此為籌碼,保障自己的漁業政策,爭奪乃至控制海洋資源,尤其是南極地區的海洋利益。

這種訴求與政治目的,在日本經常派遣軍艦保護捕鯨船赴遠洋捕鯨等行為中,可窺一二。

但是日本人沒有意識到,任何一個民族、國家的所謂生存和發展,都不是破壞人類共有的自然資源的理由。

美國科學院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日本的捕鯨活動已經對太平洋與南極海域生態系統造成了破壞,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導致很多海洋生物減少、甚至滅絕。

具體來看,日本無節制的捕殺,直接導致鯨魚種群的減少,座頭鯨、小鬚鯨等珍稀鯨類已經瀕危乃至滅絕,在很多海域中不復存在,而全球13種鯨魚類型中,至少有5種處於瀕危狀態。

美國阿拉斯加大學海洋生物學家普林格教授指出,鬚鯨的大量減少導致處於食物鏈頂端、以這些鬚鯨為食物的虎鯨改變了獵食屬性,捕食目標逐漸轉向食物鏈下方的海狗、海驢、海豹、海獺等。由此可以認定,捕鯨活動導致了海洋生物鏈的複雜連鎖反應,引起了某些海洋物種的減少。

【注:海驢,即北海獅,是海獅科中最大的一種。】

普林格教授還悲觀地認為,大規模過度地捕殺鯨魚已經給海洋生物鏈造成了無法想象的衝擊與破壞,要使這些瀕臨滅絕的海洋物種恢復到從前的生態水平,無疑是痴人說夢。

不知道日本何時從夢中醒來,擔負起應有的國際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