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碎!初中女生相約跳樓,朋友圈發“死亡預告”,無人前來阻止!

2018年11月24日,重慶忠縣的中博香山湖小區發生了一起讓人心碎的事件:兩名初中女生一起從33樓跳下,墜樓身亡。兩人生前都在朋友圈發“死亡預告”無人前來阻止,是人間冷暖還是?

據瞭解,這兩名女生都是忠縣一中學的學生。兩人的微信朋友圈分別是在下午4點42分和下午4點44分發的,配圖都是她們站在樓頂拍的照片。一人發的是“我走了,再見”,配圖可以看得到她的腳站在樓頂的邊緣;而另一個女生髮的是“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叫(自己名字)的人了”,配圖可以看到女孩站在樓頂邊緣,手向外延伸,貌似在對這個世界告別。兩人在發完朋友圈的20分鐘左右,就跳下樓了。這期間,有沒有人看到她們的朋友圈,來阻止或尋找她們,我們不得而知。至於這兩位女生為什麼要自殺,原因警方還在調查當中。

中小學生自殺的事件頻發,讓人們不得不思考教育的缺失。大量的統計數據及經驗觀察表明,許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過自殺的念頭。自殺不是一個病態現象,而是一個很普通的現象。不管引發自殺者採取自殺行為的具體原因是什麼,也不管自殺者屬於哪種人格類型,真正直接引發自殺者在某一時刻下定決心結束自己生命的,是人生意義的匱乏感。

在物質富足的時代,年輕一代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已經發生很大改變。他們不再擔憂溫飽問題,而要求有更多的生命獲得感和意義感,以工具性為目的的教育、純粹的知識灌輸已不能滿足這種需求。許許多多青少年在成長路上都會或多或少遇到生命的意義匱乏感,我們需要幫助他們不斷重置他們人生的價值座標,幫助他們明白活著的價值依據是什麼,增強內心的安全感。希望經過多方努力,類似悲劇不再發生。

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駐馬店市第四中學張超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員梅智亮老師也關注到了這個問題,他提出不能再過分重視知識傳授,而忽視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了。小班把梅老師的這篇文章推薦給廣大班主任,希望生命教育、抗挫折教育能得到足夠重視。

最近一段時間,不斷看到中學生離家出走、心態失常甚至輕生等行為的發生,為什麼現在這麼多孩子顯得那麼脆弱?作為班主任,我感覺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過分重視了對學生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學校應該加強對中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實踐中,我認為重點應放在兩個方面。

一是認識到挫折是客觀存在,鍛鍊挫折承受力

1

樹立正確的挫折觀

挫折是一種客觀存在,誰都不可避免。我們要教會學生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和思想準備,使其對在學習、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挫折與困難事先有充分的估計。心理有所準備,就會減輕挫折感,增強戰勝挫折的信心與勇氣。可以在班級裡面通過開展一些活動課,如“憧憬未來,面對現實”“我的理想,我的現實”等,通過討論,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從而正視挫折,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2

確定適當的抱負水平

中學生關於自己的理想或抱負有不同的水平,過高的抱負水平是產生挫折感的一個重要因素。學生對未來懷有熱烈的嚮往,想象力比較豐富,往往離開現實條件構想自己未來的前景,形成“理想我”與“現實我”的巨大反差,挫折感便會油然而生。因此,教師可通過“自我標價”“鏡像自我”等輔導活動,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抱負水平。

3

適度感受挫折,鍛鍊挫折承受力

中學生正處在身心急速發展時期,心理脆弱、敏感,如經常遭受重大的精神打擊和接連不斷的挫折,就會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因此學校和家庭要儘可能預測和改變重大挫折的情景和條件,以避免學生受到更大的心理傷害。但這不等於說要對學生過分保護,不讓他們經歷任何挫折。事實證明,適度的挫折經歷,對於個人挫折承受力的鍛鍊和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對挫折的承受力也是一種能力,也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所以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提供或利用一些挫折情景,鼓勵學生主動地在學習、生活實踐中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積累經驗,不斷成熟。如孩子跌到了,鼓勵他自己爬起來;遇到難題,不要急於給他講解,引導他自己動腦筋等。

二是教會學生積極面對挫折,掌握自我調試的方法

01

理智地剋制慾望

這是一種成熟的適應方式。一個人的慾望無法得到滿足時,有意識地去壓抑、控制,想辦法延緩其滿足需要。比如,學生在家做作業,聽到電視里正在播放自己喜歡看的節目,就特別想看,可是一想,作業還沒有做完,於是,集中注意力做完作業,然後再看電視。一個社會之所以有序運轉,都是依靠每個人根據社會規範、理智來控制自己的行為而實現的。越是成熟、有修養的人,越能有效地管住自己,使行為適應社會規範。中學生心智還不太健全,但是通過訓練,是可以有效掌握這種方法的。

02

昇華慾望

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某種慾望無法為自己接受,且與社會規範、倫理道德、法律相悖時,為求得心理平衡,將其淨化、提高,使其成為一種高尚的追求。如中學生可以將對異性的好感或者愛情的萌芽轉向以求知、體育活動、音樂美術等形式,使原有的動機衝突得以宣洩,消除因動機受挫而產生的焦慮、不安。這就是昇華的表現。中學生年少氣盛,受挫後容易產生攻擊性行為,情緒急帶衝動性。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昇華的作用,把這種衝動性轉移到體育活動、學習及興趣小組中,使之合理化,這樣既可以使不正常的情緒得以合理轉移,又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

03

學會補償

補償是指個人所追求的目標、理想受挫後,或由於本身的某種缺陷而達不到既定目標時,用另一種目標來代替或通過另一種活動來彌補,從而減輕心理上的不適感。許多在身體上有殘疾的人,常採用這種方式來彌補與正常人之間的差距。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04

學習樂觀與幽默

幽默是與樂觀相聯繫的,幽默一笑解千愁。要引導學生做一個樂觀的人、懂得幽默的人。幽默,可使人感到愉快,使生活增添情趣和活力,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融洽,所以它是一種積極的適應挫折的方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05

合理宣洩情緒

人在受挫後往往會產生一些消極反應和心理壓力,如果不及時排除,就會使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這時就需要將心理壓力釋放出來。如考試失利後,將內心的苦悶向同學、朋友或是父母老師傾訴;把對他人的不滿、憤怒寫進日記;有時乾脆痛哭一場,用眼淚沖走悲痛和委屈。也可以到專門的“情緒宣洩室”去發洩一番,等到心裡平靜後在面對生活和學習。

但是應該注意的是,宣洩要合理運用,以不損害他人為前提,切不可違反法律,違反道德倫理。有的學生捱了老師批評,就將怨氣撒在比他弱小的同學身上或將教室、宿舍的門窗砸壞,以發洩憤怒。這是不合理的宣洩方式,教師應該注意並加以引導,是學生在受挫後會進行合情、合理又合法的宣洩。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挫折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壞事,關鍵在於他對待挫折的態度。”作為教師,我們都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和引導,讓挫折對孩子來說不再是生活中的風雨雷電,而是成長中一座座通往成功的橋樑,從而堅強起來,成熟起來。這將是教育者最大收穫和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