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踴躍捐款:有的建橋有的修廟,修橋多的捐5萬少的捐10元


第十屆“安陽自然歷史研學遊”暨第二屆“安陽特殊地貌遊——天生橋發現之旅”行經河南省林州市橫水鎮窯頭村口,我們停車察看洹河“遇橫而入”特殊地貌,發現洹河上這座橋的附近還有一座小廟,都是群眾捐款修建的。

窯頭村位於洹河北岸,西南方有400餘畝良田與村莊隔洹河相望,其勢坦蕩如砥,肥沃似膏腴,但是30年前修建的一座小橋較低,河水大時往往影響通過,成熟的莊稼不能得到及時收穫而減產。

在村黨支部、村委會及群眾代表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10月31日在洹河上建成這座長110米、寬6米、高5米的“奪豐大橋”,有效解決了群眾的出行和生產難題。

村黨支部、村委會和群眾代表不辭勞苦,實地測量,繪就新橋藍圖,並千方百計爭取資金,奔波勞頓,四上鄭州募集建橋資金。窯頭村的賢達人士、在外創業的建築經理郭秋太、郭芳周、郭瑞昌、郭文昌獲悉本村修橋事宜,積極響應並慷慨解囊,每人捐資5萬元。

為建設這座“奪豐大橋”,窯頭村14隊的郝會生捐款2000元、郝貴民捐款1000元,另有捐款1000元、500元、200元、100元、50元、30元、20元不等的本村及附近村子的村民。

更有數量眾多的村民為建設“奪豐大橋”捐款10元,錢不多是人心,也要刻石以記、激勵後人。古人云:修橋補路第一功。

“奪豐大橋”的北端隔路有一座河神廟,也是眾人捐款所建,廟前兩通石碑上,旌表的是捐款分別為2萬元和1萬元的兩位人士。碑雲:修廟宇千古豐碑,德善重名垂青史;慷慨解囊行好運,平安順心永安康。

修橋,方便了人們的現實生產生活;修廟,滿足了人們的精神信仰需求。讓我們衷心祝願:做好事的人,一生平安!【《瑞視覺》發佈的照片全部是原創作品,歡迎關注、評論、轉發或者收藏,盜用必究!如果你身邊有奇聞趣事、感人故事或者需要幫助的人,請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