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中国的美国女儿”

12月23日是“中国的美国女儿”、“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教师、社会工作者、作家、翻译家和政治活动

家普艾达女士诞辰130周年纪念日。普艾达女士是二十世纪促成中美两国相互理解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在促进美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她通过写作、演讲等不懈的努力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和西方之间的理解,是最接近中国人的西方人。普艾达女士一生的价值、经历和生活目标都凝聚在了中国工业合作运动和培黎学校之中。

缅怀“中国的美国女儿”

青年时期的普爱达女士

普艾达(Ida Pruitt, 1888.12.23-1985.7.24,国内文献亦有将其写成“蒲爱德” 、 “浦爱达” 、 “艾达” 、 “艾达・普鲁伊特” 、 “艾达・普律特” 和“普鲁伊特小姐”等),父母为美国南方浸礼会传教士,于1888年12月23日出生在中国山东黄县宋家村,并在那里度过了她的童年时期。后来赴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毕业后重新回到了中国。1918年至1919年在费城组织慈善协会(家庭协会)工作,积累了社会个案工作经验。 1920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遴选她在新建的北京协和医院设立社会服务部,从事儿童保护和福利工作。她是北平协和医学院社会服务部首任主任,培训了中国第一代专业的妇女社会工作者,支持妇女合作企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到上海,结识了斯诺夫妇和艾黎。1939年,任中国工业合作社(Indusco)美国执行秘书。自此,她一直投身于工业合作社的推进和宣传工作,先在上海担任工合推进委员会的秘书,后来又到香港帮助组织工合国际委员会。工合国际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后,她受宋庆龄之托用自己的微薄的积蓄去美国筹组工合美国推进委员会。委员会成立后,她一直担任这个委员会的秘书,为宣传工合、宣传中国抗战作了大量的工作。委员会不仅在财力和物力上,而且在建立友好感情和了解中国的斗争方面给予了巨大的援助。她说她自己既是美国人,又是中国人。她热爱中国的老百姓,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抱有深厚的同情,立志要一生为中国普通老百姓服务,为中国和美国两国人民的友好和合作服务。工合美国推进委员会得到了罗斯福总统夫人安娜·埃莉诺、卢斯出版系统的亨利·卢斯等知名人士的声援。普艾达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在整个40年代领导了这个设在纽约的委员会,给“工合”寄来了图纸和机器,筹款达350万美元。在诸多为工合捐款的国家中,美国占第一位,这是和普艾达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

国民党解除路易·艾黎在行政院的职务后,普艾达大力支持艾黎创办山丹培黎学校。在建校初,美国公民通过联合中国救援组织捐赠了大部分初始资金。普艾达带头筹款,并监督向学校运送材料、机械、书籍、教师、技术人员,甚至食品的艰巨任务。 她还多次专程从香港到山丹了解情况,并为学校买了卡车。

工合国际委员会结束后,她继续致力于美中友好活动,直到90多岁的高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普艾达通过写作和演讲,致力于在平等和互不干涉的基础上实现两国外交关系的正常化。她是美国美中友好协会主要创始人之一。

1959 中国政府邀请她作为贵宾访问中国,以表彰她的卓越工作和随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力支持。1972年再次来访中国,得到了宋庆龄、邓颖超和艾黎的接待。

缅怀“中国的美国女儿”

1972来访中国时在北京与艾黎再次相聚


1985.7.24艾达·普鲁伊特,去世。

她的两部关于中国传统女性的著作:《汉族女儿,一个中国劳动妇女的自传》和《尹老太太:北京生活回忆录》是研究中国女性工作的独特资料。

为了纪念她逝世20周年, 2005年秋天专门设立了山丹培黎学校“普艾达纪念奖学金”项目,每年提供150美元的奖学金给学业合格的贫困女孩以帮助山丹培黎学校的女性学生。 后来山丹培黎学校“普艾达纪念奖学”基金由隶属于亚洲基金会的慈善机构Give2Asia负责提供。

缅怀“中国的美国女儿”

普爱达纪念奖学金项目

自2005年起,截止2011年,学校用 “普爱达纪念奖学金”基金先后资助了140多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女学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11年4月28日至5月4日,普爱达奖学金项目主要发起人美国友人金敏教授来校核查奖学金执行情况,并就2012年及今后如何有效开展资助资工作与学校领导进行了认真讨论,形成了广泛共识。后因多种原因,“普爱达奖学金”项目终止。

缅怀“中国的美国女儿”

金敏教授与部分普爱达奖学金受助者合影

普爱达女士终身为培黎学校、工合事业和美中友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谨以此文缅怀之。(撰稿:山丹培黎学校 马国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