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落月後 嫦娥四號將在月球“種菜” 開出月球上的第一朵花

姍姍來遲後,央視新聞30分終於頭條播報了“嫦娥四號1月3日10:26成功著陸月球

”的新聞。可謂好飯不怕晚,作為人類首次探索月背,謹慎的精神還是需要有的。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後,嫦娥四號將開展一系列的探測和科考活動,據悉,尋找“水”也是本次探測的重要任務之一。除此之外,最令人欣喜的是,嫦娥四號所攜帶的“月面微型生態圈”裝置,將在月球表面嘗試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通過種子生長成為植物,供給動物食用的一整套微循環生態圈。可以說,我們不但能看到首個在月球誕生的“蠶蛾”寶寶,還可以看到人類在月球上開出的第一朵花

成功落月後 嫦娥四號將在月球“種菜” 開出月球上的第一朵花

月面衛星生態圈裝置實物

這個被稱作“月面微型生態圈”的裝置,是由重慶大學帶頭實施的一項科普項目,是從全國幾百個項目中優選出來的,具備後期重大使命的的項目。該裝置由鋁合金製造的圓柱形容器,重約3kg、高18cm、直徑16cm,總共有數百個零件構成。容器內裝有:土豆種子、擬南芥種子、蠶繭、水、土壤、空氣等生物生長的必須品,同時還裝有攝像頭、透光光纖、數據傳輸接口的裝置。

如果你看過馬特達蒙的《火星救援》,你一定對“火星種土豆”這個梗歷歷在目。而這個微型生活圈就是要在嫦娥四號著陸後的100天內,通過容器頂部光纖,讓月球的光線照射到容器內,使得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產出氧氣和碳水化合物供給給蠶繭等昆蟲卵,促進幼蟲發育,昆蟲的呼吸作用和糞便垃圾又反過來提供給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分,構成一個完整的微生物圈,最終目的是讓昆蟲破繭成蝶、種子在月球開出美麗的花朵

成功落月後 嫦娥四號將在月球“種菜” 開出月球上的第一朵花

專家介紹生態圈裝置

由於月球表面的溫差過大,最低溫度和最高溫度相差接近300度,因此該容器的保溫設計要求格外地高。各高校整合了機械、控制、環境、生物、材料、能源、光學、通信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對電池等能源提供及溫度控制方面做了嚴密的分析,並模擬月球環境、溼度、微重力等進行了大量測試,最終制成了這個“在月球開花”的微型容器。

您也許不知道,這次實驗並不單單是一次科普,中國致力於在月球打造長期居住的月球基地,而食物的自給自足是迫切需要解決的一環。如果本次實驗成功,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中國的月球基地,將可以建設大規模的生態圈基地,並有能力大面積生產“土豆”等作物,保障我國月球基地計劃的實施,甚至對火星及更遠深空的探測提供了支撐。

成功落月後 嫦娥四號將在月球“種菜” 開出月球上的第一朵花

嫦娥四號著陸後傳回的首張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