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為什麼要在夜裡發射?在月球背面著陸很難嗎?

“嫦娥”為什麼要在夜裡發射?在月球背面著陸很難嗎?

今天凌晨,“嫦娥四號”探測器順利發射升空,後續它將進行人類歷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展開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開啟中國探月工程全新旅程。

“嫦娥”為什麼要在夜裡發射?在月球背面著陸很難嗎?

但是,“嫦娥”的發射時間為什麼選擇在夜裡?“嫦娥”的“座駕”有何特別?在月球背面著陸難度有多大?要經過哪些步驟?你知道嗎?

“嫦娥四號”發射時間是如何設定的?

“嫦娥四號”任務雖然整個過程將歷時一個多月,但“嫦娥四號”的出發時間和降落時間都有著精準到分秒的設計,來保證這次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任務的圓滿成功。

在我國探月工程中,“嫦娥四號”探測器與“嫦娥三號”一樣,都選擇了在凌晨發射,這是由於他們都要要月球著陸,和月球交會的時間和落月的時間都是受到約束的。

“嫦娥”的座駕,瞭解一下?

此次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是我國長三甲系列火箭家族的一員,它也是用於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專屬座駕。

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是由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長征三號丙三種大型低溫液體運載火箭組成,是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高強密度發射的主力軍。從2007年到2018年,長三甲系列火箭先後將“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四型月球探測器以及一型“再入返回飛行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成功率百分之百。

“嫦娥四號”的奔月路

這次的地月旅行,嫦娥四號要跨越42萬公里的距離,這次,長三乙火箭送嫦娥走的是直飛月球的航線,這可是為探測器省時省力的一條捷徑,也是國際上奔月的主流方式。經過1000多秒的飛行過程,火箭把探測器送到地月轉移軌道的入口,剩下的路就要靠探測器自己走了。

從今天凌晨的發射算起,嫦娥四號最終要到達月球,還要經過大約20多天的飛行。它到達月球要經歷哪些步驟?↓↓↓

“嫦娥”為什麼要在夜裡發射?在月球背面著陸很難嗎?

著陸月球背面難度有多大?

“嫦娥四號”是第一次著陸在月球背面的人類航天器,而要著陸到月球背面,探測器可能遇到怎樣的風險和挑戰,我們的探測器又做了怎樣的準備呢?

據悉,要探索月球背面,選擇合適的著陸點很重要。我國在進行首次月球軟著陸任務,也就是“嫦娥三號”任務之前,不僅獲取了高分辨率的全月圖,還對預選的著陸區“虹灣”進行了高精度的成像。而此次,“嫦娥四號”的著陸區?——月球背面的“馮卡門”撞擊坑,不僅沒有精確的成像作為參考,同時地形要比“虹灣”更加複雜。

崎嶇的地勢不僅不利於尋找合適的著陸地點,地勢忽高忽低也會影響探測器對距月面高度和相對速度的判斷,這對著陸過程的影響更加致命。為此,探測器在導航控制上進行了特殊設計。

對未來深空探測有什麼意義?

除了基本的科學任務,“嫦娥四號”任務本身也是我國多項深空探測技術的一次“大考”,為未來探索更加遙遠的星體探路。

“嫦娥三號”任務時,因為無法獲得太陽能,探測器在月夜期間是完全斷電,所有電子設備都不進行工作的。而這一次,“嫦娥四號”探測器卻做了特別的嘗試,它將利用供熱系統來給設備供電。

在嫦娥四號任務中,它們將首次測量月夜期間月壤的溫度。這種方式對未來探索距離太陽較遠、難以利用太陽能的行星探測任務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