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吊车尾”到“项目大奖收割机”:宁诺90后博导的逆袭之路

从“吊车尾”到“项目大奖收割机”:宁诺90后博导的逆袭之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波3315创新团队基金……入职短短数月,宁波诺丁汉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助理教授李灏楠博士就拿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科研项目8项。刚刚,这位90后博导还斩获上银机械优秀博士论文奖,并完成宁波市2025重大科研专项答辩。

30未满,李灏楠已经是制造领域顶级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 Manufacture》的编委成员了。该期刊编委里面只有6位中国专家,李博士是最年轻的一位。更传奇的是,这位年轻有为的博导曾经是乒乓球专业运动员,成绩在班上倒数。

从“吊车尾”到“项目大奖收割机”:宁诺90后博导的逆袭之路

博士研究成果已产业化

李灏楠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机械制造相关专业。博士期间针对地方企业需求,对陶瓷CBN砂轮制备工艺进行改良,取得突破性成就。研究成果已实现小规模产业化,在沈阳及周边工厂推广使用。

砂轮是精密加工领域常见的磨具,一家大工厂每天消耗量可达上万片。过去的陶瓷CBN砂轮打磨用时长、效率低,亟需改进。

李博士尝试将纳米材料和强磁场材料引入到陶瓷CBN砂轮的制备过程中,使得砂轮的工艺和机械性能均有明显提升。

从“吊车尾”到“项目大奖收割机”:宁诺90后博导的逆袭之路

其初步研究成果——基于强磁场环境烧结得到的陶瓷结合剂CBN研磨盘和含有纳米材料添加物的陶瓷结合剂CBN砂轮,于2015至2017年间应用到沈阳达亿超硬磨料有限公司,并带来约600万元新增产值。

在博士研究后期,李灏楠将两种技术进一步整合升级。最新研制的砂轮工作效率和性能均提高20%,同时成本降低10%。以10元每件的便宜砂轮计算,一家大工厂每天光成本就能节省上万元。

基于这项研究,李灏楠博士期间撰写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均发表在机械制造领域顶级SCI检索期刊上,博士毕业论文也获得了刚刚出炉的第八届上银机械优秀博士论文奖。

从“吊车尾”到“项目大奖收割机”:宁诺90后博导的逆袭之路

曾经被八一青年队球探相中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么一个学霸居然是个被学术“耽误”了的专业乒乓球运动员。李灏楠酷爱乒乓球,6岁时被选拔到西安市阎良区区队进行专业训练,一直到12岁,每天练球12小时。小学时曾经代表西安市参加陕西省运动会并获得第四名的成绩。

基于其突出表现,李灏楠顺利成为国家二级运动员,还被八一青年队球探相中,差点走上职业道路。

“我爸爸是个乒乓球迷,十分希望我成为乒乓球国手,但是我觉得中国乒乓球人才济济,我做不到最好。”

从“吊车尾”到“项目大奖收割机”:宁诺90后博导的逆袭之路

就这样,李灏楠回归校园生活。因为长期训练,他的成绩在班上一直倒数。但是运动员身上的坚韧、拼搏和力争第一的品质一直伴随着李灏楠,让他在学业上迎头赶上。高中毕业,李灏楠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东北大学,开启了人生新篇章。

李灏楠真正开挂的人生在博士期间,他进入一个中英联合培养项目,一方面在东北大学先进制造实验室师从东北大学校长赵继教授,另一方面作为英国诺丁汉大学劳斯莱斯先进制造实验室研究员,得到该实验室主任Dragos Axinte教授的真传。

在中英两位学术大牛的指导下,李灏楠先后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工信部重大专项等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重大专项,还有英国的各类课题研究。

“博士期间,我每天都只睡5个小时左右,但是收获很大。不仅完成了中英两边的科研项目,还拓展了两国的学术朋友圈。”

从“吊车尾”到“项目大奖收割机”:宁诺90后博导的逆袭之路

目前,李博士在宁波诺丁汉大学教授航空设计与制造课程,并作为主持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以及企业合作课题数项。作为航空学院的一员,李博士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致力于飞机发动机叶片打磨工艺的提升。立足其擅长的先进磨具制备技术和磨削技术,李博士还计划将研究进一步拓展到功能性表面制备、航空自由曲面成型打磨、光伏光电产品表面精密加工等领域。

©Copyright

宁波诺丁汉大学品牌与传媒办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