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聊小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在聊什么?建议收藏

小人,这个词一提起,就会使得大部分人的体温身高,呼吸急促,血压上升,说话声音升高,道德水平更合规范。小人的行为,一经提起,让人义愤填膺,怒不可遏。自古及今的文学家,道学家们,为了小人发明了数不尽感情强烈的形容词和专利样的名词,这些个词汇极大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道学家们以过去失败的鲜活例子,和总结出来的历史因果关系,把小人归类,因为有了这些便利,人们公开对小人的反应用词几乎是本能的。

我们聊小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在聊什么?建议收藏

小人的基本特征是在别人不防备他的时候,主动进攻他人,因此,对小人决不可没有提防之心。我们先来谈谈,小人活动的四个基本规律:

规律之一:小人表现为“志色辞气,其人甚偷;进退多巧,其人甚数;辞不至少,其所不足。”这种人无论在言语、表情上看,都有假象;办事好投机取巧,讨好别人却不厌其烦;花言巧语不少,但值得相信的不多,不负责任,一肚子坏点子。

规律之二:小人是“言行多变”,对人前后不一,态度反复无常,行为不淳朴厚道的人。

规律之三:小人“少知而不大决,少能而不大成,规小物而不知大伦”的人,即卖弄小聪明而决定不了大事,炫耀自己的小能耐而没有大能力,局限于鼻子底下的小事而不懂大道理的人。

规律之四:小人是“规谏而不类,道行而不平”的人。这种人虽然也进谏,但都是讲些不伦不类的事,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办事却很不公道。他们这样做欺世盗名。无非是为了捞取名誉,所以小人在上述基本规律的控制下,常喜欢造谣生事,他们的造谣生事都另有目的,并不是以造谣生事为乐。

我们聊小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在聊什么?建议收藏

他们喜欢挑拨离间,为了某种目的,他们可以用离间法,挑拨同事间的感情,制造他们的不合,好从中牟利。

我们聊小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在聊什么?建议收藏

西汉江充,是小人中挑拨离间起来最有“魄力”的一个。他先是搅得赵王父子不得安宁,为报复私怨,诬告赵太子秽乱后宫,导致赵太子险些被汉武帝判了死刑,虽赦其死罪,太子地位却被废。后又蛊惑汉武帝,挑唆其父子关系,制造大量冤假错案,最后逼得太子造反被杀。

这场大乱,史称“巫蛊之祸”,不仅白白死了好几万人,就连汉武帝自己也弄得骨肉相残,国运险些就此衰微。

喜欢拍马奉承,这种人虽不一定是小人,但这种人很容易因为受上司所宠,而在上司面前说别人的坏话,所以这样的人,大部分情况下,可以界定为小人。乾隆五十大寿,百官朝贺,可是乾隆都活了五十年了,身为皇帝,天底下有什么奇珍异宝他没见过?什么恭维奉承他没听过?因此,如何给皇上献一个出彩的寿礼就成了大难题,只见纪晓岚呈上两个画轴,卷开一看,上联: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下联:五十年圣寿,自前兹往,还有九千九百五十年。乾隆大喜,百官齐赞。

上联暗指清朝西起葱岭,东濒大海,北到外兴安岭,南至南海,纵横四万里,历史上从没有一个朝代版图如此之大。下联中乾隆五十大寿再加九千九百五十年,刚好一万岁。上联“无疆”,下联“万岁”,恰好“万寿无疆”!这就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和郭沫若的区别了。这一副对联虽然极尽赞扬,毫无掩饰,但拍马屁的水平可谓是炉火纯青,堪称文艺界的模范。真正有才华之人马屁也能拍的新颖脱俗。

余秋雨先生说:“ 当上述各种小人获得了一种文化载体或文化面具,那就成了文痞型小人。”

喜欢阳奉阴违,这种行为代表他们这种人的行事风格,因此对你他们也可能表里不一,这也是小人行径的一种。袁世凯当面接受光绪的密令,背后向荣禄告密,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

清政府中的一些权贵显宦、守旧官僚对新政措施阳奉阴违,托词抗命。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绪连下三谕,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准备发动政变。 “百日维新”开始后,清政府中的守旧派不能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

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奕劻、李莲英跪请太后“垂帘听政”;御史杨崇伊多次到天津与荣禄密谋;甚至宫廷内外传言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9月中,光绪皇帝几次密诏维新派商议对策,但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束手无策,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以对付荣禄。16、17日,光绪皇帝两次召见袁世凯,授予侍郎;18日夜,谭嗣同密访袁世凯,劝袁杀荣禄,举兵救驾。事后,被袁世凯出卖。

我们聊小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在聊什么?建议收藏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政变”成功。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杀害;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从6月11日至9月21日,进行了103天的变法维新,以戊戌政变宣告失败。

喜欢“西瓜倚大边”,谁得势就依附谁,谁失势就抛弃谁;喜欢踩着别人的鲜血前进,也就是利用你为其开路,而你的牺牲他们是不在乎的。

《士兵突击》里面,成才这个人就是代表。首先成才这个人做事专注,要不然他也成为不了一个合格的狙击手,脑子灵活,处事圆滑,在7连,他兜里时常揣着两包烟,在他的眼里基本已经处下了整个7连的人,但是这个人自私,墙头草,急功近利,他的内心是孤独的,很难会有一个人能够成为他真正的朋友。

这样的人物性格,让他成为了七连的第一个逃兵,在老a选拔赛中关键的时刻放弃了他的队友伍六一,然后又在老a的一场演习中因为畏惧而选择放弃执行任务。

我们聊小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在聊什么?建议收藏

成才圆滑,这种人在现实部队里往往很受上级领导待见,而在班排里面就是一个小人般的存在,但你不能否认他比许三多更有发展空间,现实与剧本总是大相径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美好的现实总因为小人的存在,而更加骨感。

《史记》中的〈酷吏列传〉记述到汉武帝的近臣杜周,此人表面上对人一派和气,实际上坏得罄竹难书。他掌管律法,他只要得知皇帝不喜欢谁,就千方百计设法陷害,手段毒辣;相反,罪大恶极的犯人,只要皇帝不讨厌,他也能判个无罪。

我们聊小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在聊什么?建议收藏

他的一个门客觉得这样做太过分了,他反诘道:“法律谁定的?无非是前代皇帝的话罢了,那么,后代皇帝的话也是法律,哪里还有什么别的法律?”由此可见,杜周固然是宫廷中践踏社会秩序的小人,但他的逻辑放在专制体制下看并不荒唐。杜周不听前代皇帝只听后代皇帝,那么后代皇帝一旦更换,他又听谁呢?当然又得去寻找新的主子去跪舔度日。

喜欢落井下石,只要有人跌跤,他们会追上来再补一脚。他们还喜欢找替死鬼,明明自己有错却死不承认,硬要找个人来背罪。

孝武帝时,王国宝和王雅都得宠信。孝武帝嗜酒如命,常常酩酊大醉,以致清醒时少。某天晚上,孝武与王国宝和王雅一起饮酒,王雅推荐名土王旬,孝武叫人去召王旬,王旬已到了门外,已听到了门卒的禀报声。王国宝自知才在王甸下,恐怕孝武对自己的宠爱被王旬所夺,因见孝武脸上已有酒红,便说:“王旬古今名流,不可以酒色见,自可别召见也。”孝武同意他的意见,认为这是王国宝忠于自己,于是,就传令不见王旬了。在这件事上王国宝的小人之心达到了目的,而孝武帝却还认为王国宝是在做好事。

小人,“面具带久了,那就是脸了”;小人,“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小人,“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小人,“如果别人看不出你的虚伪,你就不虚伪了”?

小人,“这么冷的天,你不冷呀!(你脸皮好厚呀)”

个人将自己人格支出得非常彻底,直到彻底灵魂已经彻底非人类,粉碎自身的人格结构,居然获得一种莫名其妙的轻松,尽管无所不为,都不存在心理障碍。人性、道德、信誉、承诺、盟誓虚化成空,更不会记挂朋友情谊、骨肉情深、羞耻和侧隐之自审。

小人,“祝你早日修成正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