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这几条的规矩,混社会必定“余额不够”和“电量不足”

人际关系的作用,在我们的生活各个领域无处不在。而能否将人际关系圆融通透地理顺,在于我们能否最核心地把握人情世故的轻重。和人交往,若是我们嘴上不会说话,办事不够练达,人家嘴上不说,但“哪个腹中无算盘”,来龙去脉都记着,面子上过得去,心照不宣地等着看你出丑。

不懂这几条的规矩,混社会必定“余额不够”和“电量不足”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能够吃透人情世故这盘棋的,想必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可以在职场混得顺风顺水,在官场混得春风得意,在家里做到夫妻和谐,亲族融洽。反之,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则容易做事时时受阻,处处碰壁,甚至在家里也是夫妻不和,也不受亲戚待见。比如,下面这几个人情世故的坑点,就是我们需要时时刻刻注意和警惕的地方。

不懂这几条的规矩,混社会必定“余额不够”和“电量不足”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1、言语的沟通,在于掌握合适的尺度。

就算是出于好心的目的,还是基于博学后的理性思考,把话说得过于透彻,话语的舒适度都会大打折扣的。把一句话或者某一个十分正确的观点,一次性的说得过于全面透彻,听者未必发自内心的接受,也就是,不一定领情。曾看黄渤的一个演讲,他的观点就是:真正的高情商就是不让人感到尴尬。让别人愉快,也是不为难自己。好好说话,也会使得两个人的交往变得更加的亲近、愉悦。

我见过太多的人,由说话来找自身的优越感。明知道别人是单亲家庭,偏偏喜欢在人跟前秀自己来自父疼母爱的幸福;明明知道对方买不起对号、Y-3的大牌子,还偏偏喜欢说我初中从不穿某纯、某步产品;明明知道人家对象长相一般,还自顾地说,真不知道那些丑的人怎么找着对象的,诸如此类。那么,我们来看看,会说话的人,是如何赢得一个人的好感的。

不懂这几条的规矩,混社会必定“余额不够”和“电量不足”

优越感爆棚

一位朋友从事酒店行业,一日,她和我说,在前台看到一位典雅的女士在核对房卡信息时等待了一些时间,拿完房卡后她问到:“明天的早餐有什么不一样吗?”

这位朋友微笑着说:“会的,因为您而不一样”,这位女士顿时喜笑颜开,说“谢谢。”

事实上,酒店的自助早餐每天的种类基本一致,更换的内容也就仅限于少部分菜品,但是这位女士听了朋友的话,却很舒服。由此可见,好好说话,换种方式说话,往往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不懂这几条的规矩,混社会必定“余额不够”和“电量不足”

会的,因为您而不一样

口不择言往往会导致祸从口出。在不知道谈话对象心理状态的情况下,看似坦率地说出一些自以为正确的言语,无形中就破坏了谈话的氛围,进而影响到人际关系的沟通效果。诚然真诚可贵,但是在真诚之上,和谐圆满更是前提。“话到舌尖留半句,事从礼上让三分”,言传一部分,意会一部分,剩下的部分有对方自己作内心的自我阐释,其实也是给自己留下了充足的余地。

不懂这几条的规矩,混社会必定“余额不够”和“电量不足”

口不择言往往会导致祸从口出

2、左右逢源可以,但不要奢求所有人的青睐。

在现实生活中,取悦所有的人是一件难于登天的事情。企图取悦所有人,其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每个人的思维结构和方式都不尽相同,天大的能耐,超然的智慧,也很难均衡匹配身边所有人的好恶,众口难调,众“心”更难调。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比尔・寇斯比在出席自己的新片发布会时,有记者请他谈谈成功的秘诀。他说:“我不知道成功的秘诀。不过我可以确定失败的秘诀,就是想要取悦所有的人。人生中,有的人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他不能,而是因为他想取悦所有的人,结果一事无成。”

所以,阅读此文的你一定要懂得,我们不是人民币,要做到人人喜爱不可能。适当迎合一部分人即可,取悦所有人就不必考虑了吧。一件事,就算你做得太到位,总有人欢喜有人不满,众口难调是永恒的真理。任何关系里,只有先优化自我,才能朝着你期待的领域进一步拓展。

不懂这几条的规矩,混社会必定“余额不够”和“电量不足”

她竭力讨贾府所有人的喜欢,处心积虑得到的婚姻仍以不幸收尾

3、完美主义是大忌。

完美主义者的最大特点是追求完美,而这种欲望是建立在一个人认为事事都不满意、不完美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完美主义者们就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正因为人生有缺憾,由此才会有追求的动力,也由此不断完善的欲念,所以完美主义的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比如,当做产品时,我们往往“追求完美,臻于至善”;而当做项目时,我们会发现,完美主义是最大的敌人。

用现在的职场语言来说,曾国藩可谓是清朝最厉害的项目经理。他将一个岌岌可危的王朝,“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他曾说,“问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船之上驶,则绕屋彷徨”——内忧外患,火烧眉毛。慢工出细活?哪有这个功夫给你。要快功出细活。这才是本事。

不懂这几条的规矩,混社会必定“余额不够”和“电量不足”

慢工出细活?哪有这个功夫给你。要快功出细活。这才是本事。

即使像微信之父——张小龙这样的大才,慢工出细活的机会也不多见。2011 年,张小龙带领团队昼夜开发:饿了就叫外卖扒拉几口,累了就抽根烟提提神,困了,就地开始做俯卧撑驱除瞌睡……

不懂这几条的规矩,混社会必定“余额不够”和“电量不足”

正是这样的争分夺秒和抓大放小的过程,才能使得后来微信 1.0 版成功面世,按照业内的说法,张小龙在“腾讯太子争夺战”中涉险过关。

当你选择完美,你必然要付出成本:财务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等一些。而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这项成本的增加,而是成规模的。如果给我无穷尽的预算和时间,或许我也能做出 iPhone 那样颠覆性的产品——但那样的意义,只存在于实验室或概念机里。“先完成,后完美”,这是我学到的重要职场经验。一项工作,一个星期做到70 分,还是两个月做到 90 分?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

和“追求完美”这个方式相比,“螺旋迭代”这个做法更值得借鉴。先用一个简单方案解决 80% 的较为容易解决的问题,再慢慢攻克剩下 20%的难关——只不过,很多人都在这点上,由于完美主义作祟而吃了亏——他们一开始追求完美,费时耗力,最后使得整个问题不了了之。此外,基于完美主义的“一条路走到黑”的做事方式,还有着潜在的巨大风险:如果方向错了,那就全军覆没,很可能连东山再起的机会都没有。懂得轻重缓急,相比于完美主义,更是一件极端重要的品质。

4、乐于助人,救人于危难之中,但是行善之时,我们也要掌握度,切不可毫无保留地盲目付出。

我们从小被教育的美德莫过于乐于助人,帮人于危难,但是凡事有度,身边好人多,坏人也不少,而且即便是身边的好友,想去帮忙,也不能毫无保留闭着眼的只顾着盲目的付出。关键时刻才伸出援手,不失为一种“助人”之道。有些人借助你的帮助,一生命运由此改变乾坤,此乃积德之事。对于那些只想着不劳而获的乞讨者,我们必须毫不同情的不屑一顾。切记,盲目的好心,很容易遭人恶意利用,有时候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

不懂这几条的规矩,混社会必定“余额不够”和“电量不足”

乐于助人

看完电影《芳华》,楼主不得不感叹一句,过于善良的结局,就是“人善被人欺”。

故事开始于文工团,主人公刘峰是一个十足的活雷锋加老好人,年年评为标兵,十项全能,部队里只要有什么需要出力的事,所有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找他。刘峰也不会拒绝,心甘情愿,任劳任怨,脏活累活,不挑不拣。看到这里,所有观众都觉得刘峰人真好,日后“好人有好报”。然而事与愿违,刘峰不但没有好报,反而因为一点小错误,就上级被发配到前线。他走的那天,只有女主角何小萍来送他,而那些平时受到过刘峰照顾的人都没有来。

不懂这几条的规矩,混社会必定“余额不够”和“电量不足”

“老好人”刘峰

刘峰作为一个典型的老好人,主动帮战友捎行李,吃破皮的饺子,只讲付出,不求回报。这就导致了在一个群体内刘峰的付出与回报长期不成比例,大家逐渐从感激刘峰,变成理所当然,有的人还说:“谁让他是活雷锋呢?”所谓“斗米恩,升米仇,”其实就是这个道理。那如何避免成为刘峰式的老好人?1.过分的要求,一概拒绝;2.底线划清;3.善良是对的,但付出是相互的。

5、优秀,让我们彼此相连

有研究表明,你若身边朋友都是胖子,不知不觉体重也会增加,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圈子的作用不容忽视,自己的自控能力加上圈子的环境场作用,在一种相互欣赏和学习的状态中,互相促进。

不懂这几条的规矩,混社会必定“余额不够”和“电量不足”

“圈子”的力量

上学的时候,会出现学霸,学神,学渣三类学生,往往这三类学生是不可能玩到一块去,如果学渣想要和学霸同学一起玩耍,除非自己的成绩真的能上升到好学生之列,否则他们每天谈论的内容,学渣根本听不懂吗?如果成绩不好,连交流都是困难。反之亦然。

不懂这几条的规矩,混社会必定“余额不够”和“电量不足”

相信很多人都发现了这个规律:喝茶的圈子比喝酒的圈子更有经济实力。道理很简单,喝茶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聊怎么做生意,琢磨怎么赚钱。茶越喝脑子越清醒,思路越来越明晰而开阔。喝酒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在吹牛,都觉得自己比别人行,必须让别人知道。就像之前一个网友说的:喝完酒后感觉整个中国都是自己的。最关键的是,喝完酒,脑力下降明显,就更加谈不上醉酒后的赚钱思路了。喝茶会让人清醒地去考虑事情。能一起喝酒的人很多,真正能坐下来一起喝茶的人很少。

不懂这几条的规矩,混社会必定“余额不够”和“电量不足”

喝茶的圈子比喝酒的圈子更有经济实力

在网上我们做生意,都希望加入某个贴吧或者行业论坛圈,其实加入这些圈子,无非就是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商友,形成一个可以互通有无的资源利益循环圈,这样有利于业务的拓展,事业的提升。

不懂这几条的规矩,混社会必定“余额不够”和“电量不足”

当然,圈子只是外因,最重要的内因,是优化我们自己的能力。

圈子很重要,这是事实。但大多数人混圈的真相是,比你厉害的圈子你根本挤不进去。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是一部活生生的挤圈失败史。

不懂这几条的规矩,混社会必定“余额不够”和“电量不足”

艾玛对于进入巴黎贵族的圈子那可是朝思暮想的渴望,她不甘心自己的命运,以穷裁缝女儿的起点和嫁给平庸的农村医生作老婆的情节中收场。为了挤进巴黎贵族圈,她去参加伯爵的宴会,一番折腾,却狼狈归来。她搭讪过乡绅,还包养了巴黎大学生。她不肯放过任何向更优质的圈子进军的希望,却一次次被圈子无情抛弃。

不够分量的身份和价值,再怎么努力挤,都无法融入。

在萧红成名之前,她不过是个默默无闻的文艺女青年加小作家。不一样的是,正是由于自己才华出众,被鲁迅先生看中了她,她随即进入了鲁迅的圈子。她以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获得了鲁迅先生的称赞----“中国当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鲁迅把她介绍进入文坛的主流媒体,为她的《生死场》作序,邀请她喝茶聊天……

不懂这几条的规矩,混社会必定“余额不够”和“电量不足”

鲁迅之所以这么不留余力地培养这位作家新星,是因为萧红本身的作品价值,再加上萧红之前曾不断给鲁迅写信,终于因自己的才华打动了偶像,才因此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因为才华,两人惺惺相惜,萧红自身在创作上的努力和努力融入一个圈子的精神,也印证着她拥有这个圈子的属性。融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那些真正靠能力扬名立万的人,并没有一个是靠混圈子混出来的。

也并不是说你进了哪个圈子,你就能和里面的人一样牛逼,因为没有谁的资源可以无条件置换给你。

本期的文章就和您聊到这里,如果您喜欢,欢迎您关注头条号“心灵感触”,我们竭诚为您提供有价值有内涵的文字,因为,我们不止做鸡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