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风云榜: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积丰

网信风云榜

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积丰

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

1980年至1981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旧金山大学做访问学者;

1983年至1998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任高级研究员,

1998年起任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2002年成为华东师范大学首批终身教授。

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院长,上海嵌入式系统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开源大数据研究院理事长。

2016年7月1日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他是软件模型的先驱者,也是注重最新学术思想的传授和科学思考方式的引导者。

这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

网信风云榜: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积丰

1980年起,何积丰院士开始从事程序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1986年和C.A.R.Hoare提出了"程序分解算子",并将规范语言与程序语言看成是同一类数学对象。接着又提出了采用"关系代数"作为程序和软件规范的统一数学模型,使得关系代数可用来描写程序的分解和组合过程,直接支持软件的开发。

在数据精化方面,何院士给出了处理非确定性程序语言数据精化的完备方法。1995年,在总结了多类程序语言语义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其与C.A.R.Hoare提出了程序设计统一理论和连接各类程序理论的数学法则。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用形式化的界面理论沟通几种程序语言,以及非确定性数据流的数学模型及代数定律。他研究的软硬件协同设计系统,为减少系统芯片设计时间和降低成本提供了有益的方法。

网信风云榜: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积丰

科研成就

1.提出数据精化的完备理论针对当时数据精化方法上存在不完备以及只能处理确定性程序语言等缺陷。

2.建立程序和软件规范的统一数学模型,

3.提出编程统一理论和连接各类程序理论的数学法则

4.提出非确定性数据流的数学模型和代数定律

5、研究软硬件协同设计系统的数学模型

主持项目

2001-2003,VERILOG仿真器和合成器设计,上海市信息委项目(CX20010005)

2002-2004,UML软件开发进程的形式化理论,教育部重点项目(02104)

2003-2005,安全软件理论与软硬件协同设计,“211”项目

2002-2007,网构软件形式化理论与方法研究,973项目(Internet环境下基于Agent的软件中间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课题编号:2002CB31200001)

网信风云榜: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积丰

何积丰在国际上获得的地位让同行们仰视: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英国牛津大学客座教授,牛津大学计算实验室高级研究员,两度获最高科研奖——英国先进科技女皇奖。他被国际计算机科学界誉为面向模型软件开发方法的奠基石。

他在安全软件设计方面的论著被国际软件界广泛引用。他率先提出关系程序设计语言,这项工作被欧洲计算机界认为是继过程语言、函数程序、逻辑程序之后的第四类程序语言的先驱,他因而被欧洲软件界权威人士赞之为“软件设计技术上的一座里程碑”。

2005年他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1年以来,先后担任国家和上海市四个科研项目主持人。曾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先后获原国家教委“优秀科技成果”奖、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曾经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年荣获了“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以及“上海市教学名师”称号;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此外,他还当选为上海市“教育功臣”、“科技功臣”。

他是上海最早的计算机科研人员之一,目前,他主持国家“973”项目下的课题和教育部重点项目多项。

网信风云榜: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积丰

技术:金冬 丁刘扬

网信风云榜: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积丰

主办

中国信息安全法律大会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网络文化工作委员会

承办

网安金盾传媒教育中心

洞察网(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河南创意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

大象网(河南网络电视台)

新浪河南

香港文汇报

大公报

网信风云榜: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积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