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騎中國環山西11月26日,河津-永濟-風陵渡【三晉聚力振

【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

河津古稱絳州龍門,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因地處濱河要口,當黃河要津,故名。黃河龍門是黃河的咽喉,位於山西省河津市西北12公里的黃河峽谷出口處。此處毗鄰兩面大山,黃河夾中,河寬不足40米,河水奔騰破“門”而出,黃濤滾滾,一瀉千里。

傳說這裡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稱禹門。人們所說的“鯉魚跳龍門”就是指這裡。黃河流經此地,破山巒而徑出,瀉千里而東流,據《名山記》載:黃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兩岸均懸崖斷壁,唯“神龍”可越,故名“龍門”。龍門相傳為大禹治水所鑿。

春騎中國環山西11月26日,河津-永濟-風陵渡【三晉聚力振

從黃河龍門而上5公里處有石門。濤濤黃河從寬僅60米的石崖中洩出,故而得名石門。石門上下,壁立如削,水流湍急,山色波光,讓人陶醉。黃河一出龍門,河床陡然變寬,河水在10公里寬的河面上緩緩流動,瀰漫浩淼,開闊壯觀,並形成“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黃河景觀。

相傳當年,大禹積石導河至石門,遇見惡龍阻擋,工程遲遲不能進展。大禹十分著急,萬般無奈便在懸崖上鑿出通天石梯,並由此進入天宮,向玉帝告狀。玉帝聽後大怒,立即派天兵天將斬殺惡龍,掃除治河障礙。大禹帶領民眾日夜奮戰,很快便鑿開龍門,使漫漫洪水流入大海。

河津鐵騎兵單車俱樂部

11月26日上午,受邀河津市鐵騎兵單車俱樂部,春風騎士和當地騎友來到了河津市著名的黃河大梯子崖。

歷史記載的黃河大梯子崖,據民國版《鄉寧縣誌》“山川考”記載;倚梯城,百一十里,西絕壁百餘丈,在黃河大梯子崖上。“古蹟考”記藏倚棒,即待梯崖,魏孝文帝(公元467年一499年)西巡至此勒石。倚梯城為北魏時期志兵之所,梯子崖為古戰爭關口,石梯頂端有古陷阱和關口門遺蹟。

大梯子崖位於石門與龍門之間,距錯開河和禹王洞不到千米,山體岩石有二三百米高,形如斧劈,陡峭險峻,與龍門山口連為一體。

騎友趙老師給我們講述了龍門和石門以及很多關於大禹治水的故事。

春騎中國環山西11月26日,河津-永濟-風陵渡【三晉聚力振

大禹是神還是人,民間傳說很多。但大禹在河津確確實實留下了很多足跡。龍門、石門、錯開河、禹王洞等等,這些都與大禹治水有關。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載:“龍門為禹所鑿,廣80步,巖際鐫跡尚存。”

相傳,大禹積石導河到石門附近,準備將河道向西開鑿。因向西為關中平原,人多地廣,若河至此,為害百姓。王母娘娘巡遊發現後,連忙派出大雕前來點化,“錯開河,錯開河,往西不如向東挪。”大禹識得鳥語,連忙停工,率領隨從翻山越嶺考察地形,隧將河道東移,鑿開了龍門。由於他身材高大,赤足行走,於是在山間小道上留下了深深的腳印。

傳說雖說不可全信,但禹鑿龍門的豐功偉績卻千古永存。

隨後我們繼續沿黃南下,來到了永濟市,拜訪了美利達環保志願者協會。

感謝公益騎行永濟聯盟騎友飛鷹向我們講述永濟的經典故事

永濟古稱蒲坂,又稱智邑。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永濟市地處華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連接處的山西省西南端,是晉、秦、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西臨黃河與陝西省大荔縣、合陽縣隔河相望,南依中條山與芮城縣接壤,東鄰運城市,北接臨猗縣。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為國家4A級景區;五老峰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森林公園;唐開元大鐵牛、中條第一禪林萬固寺、避暑勝地王官峪、絕代佳人楊貴妃故里、扁鵲廟等一批旅遊景點都得到開發。舉辦了“世界情侶月”和“五老峰登山節”等旅遊活動。受旅遊產業的拉動,旅遊城市功能日益健全

普救寺

普救寺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坐落在永濟市境內的峨嵋塬頭,南依巍巍中條山為屏障,西臨滔滔黃河水為襟帶。地勢高敞,視野寬闊;紅磚碧瓦,殿堂宏雄,古塔高聳,曲徑通幽;柏林掩映,風景獨秀。1986年以來新修復的普救寺,寺院建築佈局為上中下三層臺,東中西三軸線,規模恢宏,別具一格。從塬上到塬下,殿宇樓閣,廊榭佛塔,依塬託勢,逐級升高,給人以雄渾莊嚴,挺拔俊逸之感。寺後是一地勢高低起伏,形式活潑的園林花園。園內疊石假山懸險如削,鶯語雙亭飛簷翹角。荷花池塘上橫架曲徑鵲橋,亭橋相接、湖山相銜。鶯鶯的“拜月臺”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春騎中國環山西11月26日,河津-永濟-風陵渡【三晉聚力振

鸛雀樓

又名鸛鵲樓,古時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是我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該樓始建於北周(公元557—580),廢毀於元初。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1997年12月,該樓的復建工程開始,2002年9月26日,新鸛雀樓落成,外觀四層,內分六層,樓內文化陳設表現了五千年黃河文化的底蘊。新建鸛雀樓是國內最大的仿唐建築,總高73.9米,總建築面積33206平方米,總重量58000噸,在建築形制上充分體現了唐代風格。鸛雀樓是國內唯一採用唐代彩畫藝術恢復的唐代建築。

解梁古城

解梁古城位於山西省永濟市開張鎮古城村。為春秋時期晉國世卿智氏所建。春秋戰國之際,晉國智氏、趙氏、韓氏、魏氏四大家族發生內戰,智氏兵敗晉陽,韓趙魏聯手瓜分智氏封邑,進而瓜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

智氏敗亡後,城池一直荒廢。

目前,城城垣保存尚好,高4—5米,周長4.65公里,共設九座城門。城牆上寬4米,下寬15米,夯層明顯,厚0.08米,土中夾雜有陶片。

(素材來自熱心網友提供)

最後讓大家重溫一下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今日特別感謝,河津市鐵騎兵單車俱樂部,河津市電視臺,麥田影像工作室,美利達環保志願者協會,公益騎行永濟聯盟,風陵渡喜德盛單車俱樂部對春騎中國環山西的大力支持。

春騎中國環山西11月26日,河津-永濟-風陵渡【三晉聚力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