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书无用”的起源和市场

又是一年毕业工作季,在微信群里,突然有个相当成功的网友,大发感慨,说是“读书无用”,一时间是激起千层浪,正反双方,争论的不可开交。难道真的“读书无用”?我是明确反对的。

读书无用,从什么时候兴起的呢?具体,我没有什么历史研究,大抵从书上得来的结论。真可怕,不是读书无用么,这样的起始认知,竟然是从书上得来的,太不给面子了。


Ⅰ.读书无用的封建遗毒

原话来自《道德经·圣人之治》:“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使夫智者不敢为也”。都怨老子,大名鼎鼎的道家学派创始人,竟然大言不惭说读书没用,既然没用,干嘛出函谷关,骑牛走就走呗,说什么不让过,非得人过留声雁过留名,被逼着写下了三千言,岂不怪哉。

为此,我又去看了老子的一些简介,原来老子也是读书人,因为读书好,做过周朝的管理国家图书的官员。估计老子的志向挺远大的,没想到,竟然被安排去管理图书室,连个书记都没混上,心里是愤愤的,于是,就把自己治理天下和人心的理想,寄托在写书上了。这样说来,就比较清晰了,读书不是没用,是让天下的人都读书,非但无用,而是非常有用,因为有用,会造成国家管理困难啊。老子也是不容易,为了维护贵族的利益,可谓是不遗余力。

有一首诗,可能许多人还记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个绝大多数人,都喜欢最后一句“刘项原来不读书”,而把前面的句子给忘记了。关于刘邦和项羽两个的故事,演绎的多多,给茶后饭余增加了不少谈资。有两首诗,非常出名,刘邦一首,“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项羽一首,著名的霸王别姬,又叫《垓下歌》。这两个不读书的,竟然写了两首好诗,岂不啪啪打脸。

典故记载,刘邦曾经拿儒生帽子当尿壶,而真起义时,却又拜张良。张良者,贵族世家,祖上都是读书人,官居宰相。刘邦得天下,则常训学,并亲写文,“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原来刘邦也是读书的。


Ⅱ.读书无用的现代误读

扯古代,大家都觉得,这书袋掉得有点远。那我们聊聊电视剧吧。《亮剑》,著名的抗日大剧扛把子,已经成了许多人心中的经典之一。里面的大主角,独立团团长李云龙,给人留下了非常醒目的印象。这个看起来像土匪,大字不识一斗的人,屡屡出奇制胜,好像打仗不需要读书一样。真的么?是谁给了李云龙机会?是旅长,是师长,是副总指挥。据考察,旅长是陈赓,是投笔从戎来的,黄埔一期生,学霸来着。师长,应该是贺龙,贺龙祖辈都是读过书的人,即使困难,贺龙的父亲也要送其进私塾。李云龙的原型,都说是王近山,王将军可是喜读兵书的。不再一一举例,事实摆在眼前,读书无益论,倒矣。

读书既然有用,为什么一直有读书无用论,过段时间就会喧嚣其上呢。当我们回看历史,会发现,读书无用论的遗毒,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一直都在,时不时就会死灰复燃。

在这方面,我国古代的人,特别是一些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出于维护自己学说的地位,说了许多匪夷所思的糊涂话。比如,孔子的门人,得意门徒子路,就曾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简直迂腐至极;连孟子,也吹嘘,“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副老子生来天降大任,枉顾自己读了一堆的书,却说“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完全就是胡说八道。幸好清兵入关,没学这些陈辞滥调,不然,早就亡国了。

读书无用论,流行的时期,是在动荡和变革的年代,特别容易深入人心。历史上,每个朝代晚期和更迭期,这种调调就会被拿出来用用,而且是屡试不爽。东汉黄巾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清朝金田(太平天国)起义等,朝廷腐败,读书人不受重视,都是简单的口号开始,同时读书人背后助力。无论成功与否,都对当时的统治者,造成极大的打击,甚至改朝换代,读书的人,再次站上统治的舞台。每个王朝初期,都重视教育,晚期则会忘记初心。这样的往复循环,是不是看起来很眼熟。读书无用论兴盛,国家衰亡;读书有用,国家繁荣昌盛。

读书无用论,在某个运动中,顶峰造极,可笑的是,每个主持这项运动的人,几乎个个都是学富五车,弄得一群乌合之众跟着起哄,造成了十年浩劫。发展到八十年代,更是大讲“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菜刀的”等,现在看来,就是个笑话。

到了高校扩招,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的时候,读书无用论的市场,好像更大了,俨然成了事实。真的吗?大哥,麻烦你,翻翻玩农药吃鸡快废了的手机,2018年,最新新财富青年富人榜,有不读书起家的吗?没有一个!

讲读书无用,不信你试试,没有学历,现在连个保安都应聘不上。撩女,没几个三毛的套路,没几句仓央嘉措的句子,分分钟小黑屋伺候。关于更多的数据,网上多如牛毛,要相信事实,而不是让自己舒服的调调。


Ⅲ.论读书无用论的黑逻辑

读书无用论的黑历史翻完了,那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市场呢?我们可以试着,多问几个为什么?

一是,说读书无用论的人是谁?

二是,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三是,目的是什么?持读书无用论的人,有哪些呢?

持“读书无用论”者,大部分是没读书的人,或者是书读了,但是没有得到理想好处的人。没读书的,穷人居多,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读书肯定是要花钱花精力,耽误赚钱养生活,本身的收入不足以支撑读书,当然也谈不上知道读书有用没用,不过,为了面子,说“不”很有分量嘛。老子就是没有文化的,能把老子怎么滴!

没读书成功了的人,往往也会持读书无用论,但他忘记了,帮他做事的,基本都是读书的人。他的成功在概率上讲,是非常低的,而这种成功的人,是会夸大自己的能力的居多,特别是怕别人说自己没读过书,没什么文化,通过读书无用论,可以掩盖自己不华丽的一面。

读书失败了的人,会特别攻击读书有用论,因为觉得自己是个事实,已经证明了读书无用。这类人,不是在读书,而是在用读书换取某种虚假的幻想,只要跟想象中的理想不一样,那肯定就是没有用的。读书成了万能钥匙,一念芝麻开门,什么财富、荣耀、美女、鲜花等,就都拥到怀里来了,而不是老老实实应用读书学到的知识,通过辛勤的劳动,将书本上的干货干成丰满的现实。这不是读书无用,而是自己懒。

读书成功了的人,有部分,也会讲读书无用论。这部分人,是读书有用的既得利益者,已经体会到了读书有用的结果,这部分人包括资方、管理者。资方,即资本方,知道员工就是财富,同时也是负债。一方面,想员工少拿钱多干活;另一方面,想员工聪明强干又老实巴交。没读书的,自然好管理,没有法律,有鞭子;读书的就不行了,鞭子法律都不好用。因为读书的有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就是武器。

其中读书成功者之中,包括很多改变了命运的家长。特别品尝过没读书上代人的艰辛和痛苦,自己就非常努力,同时对同龄和未来的竞争,清楚地知道,读书人的成就和剧烈的竞争。资源总是稀缺的,读书的占有了大部分资源,加入更多的读书人,将加剧竞争的白炽化,实际可能没有那么可怕,但是,焦虑已经侵蚀神经。通过宣扬读书无用论,消灭一个读书的人,就消灭掉一个潜在的对手,这真是一本万利。

管理者,分为两种,一种是私人,一种机构。

两种管理几乎面对同样的困境,读书人难管,有史以来的共识。私人来说,读书的人,都是自己的竞争者,物以稀为贵,当然是读书的人越少越好,这样管理方便,竞争者也减少了。说读书无用,对自己这么有利,表达一下是自己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

机构的管理者,更是清楚,读书的,都是有法律意识的、社会管理规范要求的,通常读书的要求也多,动不动就行使个人权利,给管理增加许多管理和沟通成本。私下说说读书无用论,劝退一个读书的是一个,少一个少一份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整理一下脉络:读书无用论,不是今天就有的,这是历史遗毒,是既得利益者,管理、统理和剥夺无识(没有文化知识)阶层的策略和方法。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读书无用论”,宣扬读书光荣,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争取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关于怎样读书,读什么书,读书跟做人的关系等,不在本篇探讨范围,那是另外的问题,以后再聊。

2018.8.26.15:35.南山.梅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