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法倒計時,代購的煎熬:觀望、轉行、上班去

2018年8月31日,我國電商領域首部綜合性法律《電子商務法》(下稱電商法)獲得通過,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電商法中明確規定“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包括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均為電商經營者,必須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現在還是以觀望行情為主。一切都得等到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起才見分曉。”12月23日,在澳洲做代購生意的王穎(化名)說,“行業肯定會面臨一次洗牌,也越發不好做了。”

監管風聲趨嚴,將給代購者們帶來什麼影響?他們有怎樣的打算?

電商法倒計時,代購的煎熬:觀望、轉行、上班去

代購們的未來

行業趨於正規化,堅守or退出?

電商法實施後,或許中小代購很難生存下去。

“電商法的實施,對C2C模式的個體代購影響最大。”12月23日,王穎向記者表示,“個人代購將迎來洗牌的局面,明年或許將減少近50%的從業者。”

幾天前,王穎在客戶群中宣佈,自己很可能會在電商法實施後退出代購圈。卻收到眾多客戶挽留。“大家都希望我繼續做下去。”王穎說,“但沒辦法,再做下去不但利潤越發微薄,更可能隨時被查。”

“一直以來,海外代購成本低,國內需求量大,催生了一大批海外代購從業者。對於走量較少的代購,本來利潤就不多。一旦開始交稅,其生存空間自然就變小了。”12月24日,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分析稱,“《電商法》實施前,代購的利潤點在於免交關稅、消費稅等,也是和以往的執法依據不夠明確、執法程度不夠到位有關。但《電商法》明確規定代購辦理主體登記及納稅問題,成本自然就上去了,價格也會相應地上調,其優勢也會減少。”

但曹磊同樣認為,《電商法》並不意味著代購被判了死刑。電商法並沒有禁止個人代購。政策的出臺能淘汰掉行業內不正規的“小代購”,有利於市場的良性發展。

電商法倒計時,代購的煎熬:觀望、轉行、上班去

“一旦將走私、水貨,以及避稅的非法代購都打掉的話,市場就是陽光的了。”12月24日,國內知名跨境電商平臺波羅蜜聯合創始人許勝向記者表示。

2015年7月,主打日韓商品銷售的波羅蜜平臺創立。“我們在這3年時間的發展中,曾多次遭遇市場中所湧現的水貨、避稅商家的價格衝擊。”許勝說,代購市場中屢屢發生的假貨、低價等亂象對行業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讓他極其不滿。

“電商法之前,很多是個人店鋪,很難監管和普查。電商法出臺之後,明確從業的必須是法定代表人,降低了違法運作的隱蔽性,增加了違法成本。”許勝向記者表示,“更重要的是,給合法商家提供了更公平公開的競爭環境,以及給消費者帶來更安全和可信的市場和商品。”

“如果真要收稅,那就選擇不做了。每個月大不了還是去找份工作,或者給一些跨境平臺做買手。”胡天說,如今他身邊的同學都開始逐漸退出代購圈,之前所加的微信群,人數也從100多人減少到70多人。“有時間的話,幫朋友或者老客戶買點東西就是,就當義務幫忙吧。”

“很多朋友都決定轉型。”12月24日,在日本工作的張思(化名)稱,在日本已生活3年時間的她,此前在工作之餘一直做著藥妝代購。

電商法倒計時,代購的煎熬:觀望、轉行、上班去

此次電商法出臺後,張思曾在網上查閱了各種政策解讀和分析。在她看來自己入行只是為了賺點零花錢,如果代購法實施起來的話,自己只能選擇轉行。“不可能為了代購特意去註冊公司。”張思說。

張思稱,此前自己身邊有30多個華人朋友在做代購,如今有10多個已經決定不再從事代購生意,剩下的人則處於觀望階段,“到時候還是看政策實施情況,寬鬆的話看能不能繼續‘鋌而走險’,實在不行的話就轉行吧。”

韓林也開始計劃將主要市場搬離國內,“之前有不少香港本地,以及韓國等地的客人。如果國內市場越發嚴格的話,先看能不能轉移到這些市場當中。”

決定“堅守”的還有威爾士人理查德,他曾在中國工作過一段時間,自2016年回到威爾士後,就一直在經營自己的代購生意,如今已有300多個固定客戶,每年能通過代購賺到20多萬元。

“我該怎麼辦?”理查德如今正託國內朋友四處打探消息,“不知道未來,一切都看2019年的情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