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老實人該看看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啥意思,有何深意?老實人該看看!

在古代的時候就很注重教育了,在很早之前就編寫了一些啟蒙讀物,像很多的小孩子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三字經》、《百家姓》、《道德經》等等。而到了明朝以後,有人又編寫了另外一本兒童啟蒙讀物,那就是《增廣賢文》,這本書在影響非常的深遠,即便是在今天,農村裡還有很多的俗語,均是出自該書。

而“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兩句就是出自《增廣賢文》,至於後面兩句則是民間編寫的,具體出處就無從考究了。那“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是什麼意思呢?值得大家都看一看,尤其是老實人要謹記!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老實人該看看


(1)慈不掌兵

字面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過於仁慈了,這樣性格的人是不適合帶兵打仗的。因為帶兵打仗肯定是會有傷亡的,而過於仁慈的人,那這樣的性格會不利於他們做出正確的決定,做事情會優柔寡斷。在戰場上要指揮千軍萬馬,如果人太人才,那就會左右他們的決定,只要稍微一猶豫,就很影響到戰爭的輸贏。

(2)義不掌財

指的是一個人過於講義氣,那就不適合管財務了。講義氣的人,往往只會想著別人而忽略了自己,讓他掌管財務,那很容易導致錢財的損失。因為一旦他的哪一個好友有困難了需要經濟方面的援助了,他可能就會用這些錢財去救濟,這樣不但會損失錢財,而且還可能會給他自己帶來麻煩。生活中,不少愛講哥兒們義氣的人,就吃了這方面的虧,而他們的好友也是充分利用了他的這一點。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老實人該看看


(3)情不立事

說的是一個人過於重情重義,太過於感情用事的人,一般是成不了大事的。雖然這話聽著有點不順耳,但是確實也是如此。人都是有感情的,可是太過於感情用事,又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感,這樣他幹什麼事情都會忌諱很多,不能放開手腳,自然也就幹不了大事。

(4)善不為官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說,如果人過於善良,就最好不要進入官場去當官了。因為官場如同戰場,尤其是在過去,更是危機四伏。過於善良,就很容易得罪人的。在過去還有著伴君如伴虎的說法,當官的太善良,那就容易說出一些帝王及上級領導不愛聽的話,這樣不但對自己的官場之路不利,而且還容易招來飛來橫禍。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老實人該看看


有的人可能會說了,古人這話的深意是不是說人不能太老實,老實人容易吃虧,而且大多數都是一生平平淡淡。其實,古人這話並不是要我們做一個無情無義的人,其是在提醒我們要努力去克服自己的缺點,只有克服了缺點,人生才能有更大的成就。所以,老實人謹記這幾點,也是對其很有幫助的。

不過農夫想說,人都是有七情六慾的,每個人都是有弱點的。如果一個人真的做到了以上幾點,那就變成了一個無情無義,冷酷絕情之人,這樣即便是成功了,那人生也沒什麼意義了。大家說是不是呢?對於這句俗語,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