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面试前台职位,开口月薪要两万,或意味着现代文明的觉醒

用工荒、招工难话题早年曾多有耳闻,但一直都没把它当回事,心想

如果连失业问题都牵涉到政绩,无法坦然正视,无法将客观数据公示,在这样的环境下,所有关于用工、招工的问题就难有纯粹,问题背后即使再多鬼影,也当不足奇怪,如此,不谈也罢。

女大学生面试前台职位,开口月薪要两万,或意味着现代文明的觉醒

近日有网友吐槽早年招人时遇到的一件“奇事”,事件颇有代表性,或许从根本上揭露了所谓的“用工荒、招工难”问题之根源,特此有必要探讨一二。

早两年林小姐在上海时,曾委托HR招一名非行政型前台人员,消息发出后不久,林小姐和HR就共同面试了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原本供需双方都谈得挺妥,但后来还是卡在了工资待遇上面,女生自称是复旦毕业生,要求月薪两万,林小姐与HR都认为小姑娘的要求很荒唐,故未应允。事过两年,旧事重提,颇有意味。

下为原文截图:


女大学生面试前台职位,开口月薪要两万,或意味着现代文明的觉醒

信息曝出后,引发了不少网友兴趣与围观。从网友留言的内容来看,观点大体分两种:

一种与林小姐持相同观点,认为这位小姑娘是位不食人间烟火的星星人类,对现实环境缺乏了解,月薪要求不切实际;

一种则力挺小姑娘,依据网上最新资料显示,2019年上海的平均期望薪资就到了1.2万/月,小姑娘为复旦名校毕业,又在最美的年纪,在当时当地,要求月薪两万并过分。

在观点之后,热心网友还依据现状分析了事件背后的可能成因。有人认为当前应聘市场多是独生子女,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是父辈财产的唯一继承人,其身家自非早前一穷二白的农民身分能比,身分娇贵,要求自然就会更高。而且从上海五万一平的房价来看,即使两万一月,每月不吃不喝也刚够买半平米房子,要想存够钱买套三居室,起码也得近三十年,到时怕已是五十多岁的年纪,最好的青春都已消逝。在最美的青春面前,这点要求真不算高。

尽管网友们都说得很在理,但笔者仍有别样的思考,根本原因在哪里?早前默许的

"先就业,再择业"观念真的就正确吗?

大凡生存在这片陆地,走出社会就会面临就业难题,早年老师告诉我们,人口多,企业少,个性与兴趣虽珍贵,但在现实环境面前,还是不得不选择低头,先就业、再择业。那一代人为生存所迫,不得不选择屈就。几十年后,在同样就业难题面前,新一代人出生就坐拥百万家财,衣食无忧,也因此有为个性、兴趣、理想与价值,与市场、环境讨价还价的机会与资本。无需为讨口饭吃而屈就兴趣与才华,这当是社会的进步

事实证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尽管无数人不得不选择了屈就现实,牺牲了兴趣与理想,但似乎并没有换得社会在同一问题前的任何进步,以至失业问题至今仍难以起齿,无比尴尬。企业常年在人才供过于求的现实环境中,显然已经养尊处优惯了,

已经习惯了人才面前的老爷身分,认为工作都是香饽饽,从来不差干的人,三两狗粮撒出去,必是巴结狗成群至。对知识缺乏敬畏之心,对人才没有足够的尊重在这种环境下,小姑娘的一句开口要两万,或许恰恰说明了她的底气足,知识新,认知全。真正落后的,或许正是那些被现实不公所麻痹的“老爷意识”。历史证明,早一辈人的奉献、牺牲与付出,并没有换来社会在同一问题上的进步,盲目的奉献恰恰助长了社会不公的戾气,以至招工难问题停滞不前,无法突破,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良性发展与进步。

综上所述,破解"用工荒、招工难"难题,还需社会还原市场等价交换机制,给予知识与人才足够的尊重 知识不为环境贬值,人才亦不为三两狗粮而折腰,如此,公正公平得以彰显,社会经济方能有望。经济低迷环境下的突破,首当在平等的用工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及对人才给予应有的尊重上的突破。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