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判斷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屢試不爽,超實用!

要問最近這幾天,哪兒的哭聲最多、最慘烈?不是醫院,也不是兒保打預防針的地方,而是

無論是在上班,還是在做家務,心永遠不在自己身上,而是在幼兒園裡自家娃身上的日子。

今天是不是又哭了一整天?

吃飯的時候哭沒哭?

睡午覺的時候哭沒哭?

想媽媽的時候哭沒哭……

總之,一想到那個哭得悽悽慘慘的娃,自己的淚珠子也啪嗒啪嗒的掉!

瞧瞧這些花式哭鬧的娃

一招判斷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屢試不爽,超實用!


再瞧瞧把娃送進幼兒園後

差點哭暈在路上的媽

一招判斷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屢試不爽,超實用!


還有娃哭、媽也哭的悲壯場面

一招判斷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屢試不爽,超實用!


說到底,家有新入園的寶寶,媽媽之所以如此焦慮,是因為不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

老師能不能照顧好孩子;更是在時不時蹦出來的“幼兒園虐童”事件後被嚇得心驚膽戰!

其實,只要學會一招

媽媽就可以大致判斷出

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狀態了

☟☟☟

家有入園小寶寶

一定要和ta玩

“扮演老師”的遊戲

小孩兒上幼兒園的家長都知道,你每天都特別焦急的問孩子發生了什麼。孩子的表達能力差,什麼都不會說,什麼都告訴你不知道。

如果我們跟孩子玩個角色扮演遊戲,家長扮演小朋友,讓寶貝來扮演老師,你就能切身體會到孩子在幼兒園中是怎麼度過的了

我兒子剛入園的時候,我就試著跟他玩兒了這個遊戲,他非常開心。他演老師、我演學生。有一次,演到吃飯的時候,兒子扮演老師突然大聲呵斥:“必須都吃光!不吃光我就把你關到小黑屋兒”,當時全家都嚇傻了“幼兒園有小黑屋嗎?難道老師真的會關小黑屋兒嗎?”後來,在家長群裡我們驗證了孩子說的話,老師真的會經常嚇唬不聽話的小孩兒“關進小黑屋”。


在此,我們不想討論該不該用小黑屋嚇唬孩子這件事兒。但是說明這個遊戲完全可以讓你第一時間得知孩子在幼兒園過得怎麼樣,老師到底怎樣對待他,屢試不爽!

一招判斷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屢試不爽,超實用!


除了擔心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每天送孩子進幼兒園也是一大難關!每年入園季,新入園的寶寶都哭得撕心裂肺、聲嘶力竭,媽媽們也是心如刀絞、肝腸寸斷!

少則數週,多則數月

天天哭,沒有慢慢適應的孩子

可能是媽媽做錯了這些事

☟☟☟

做錯這3件事

孩子哭得更兇、更久

一年半載都未必能適應


1


送孩子的時候偷偷溜走

or

強行把孩子推進校門

每天送孩子入園時,進校門是最大的一個難關!孩子要麼摟著媽媽的脖子不肯撒手,要麼拽著媽媽的衣角怎麼都不肯進去……

禁不住孩子左磨右泡的媽,心軟一點的,可能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掉;還有的媽媽乾脆強行把孩子推進校門,轉身就走。這兩種方式,對孩子的傷害都非常大!

前者會引發孩子的巨大恐懼,以為媽媽不要自己了,會哭得更兇、更久,而且孩子第二天的警惕性會特別高,根本不會再給媽媽溜掉的機會。

後者如此生硬的做法,完全沒有照顧到孩子焦慮、恐懼的心情,孩子只能回以更猛烈的哭聲,來吸引媽媽的關注。

一招判斷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屢試不爽,超實用!


2

當著孩子的面哭哭啼啼

or

300次親親、500次再見後依然捨不得走

我很理解媽媽初次和孩子分離這麼長時間,而且是孩子自己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下,媽媽的那份擔心和不捨。確實,很多媽媽見不得孩子掉眼淚。但為了孩子能儘快適應幼兒園,忍、憋,媽媽也要假裝從容、淡定

千萬不要,孩子哭,媽媽也哭,倆人抱頭痛哭;

更不要沒完沒了的告別,300次親親、500次再見後,還是依依不捨,不忍離開。

媽媽控制不住自己悲傷的情緒,只會放大、延長媽媽和寶寶的焦慮,或者暗示:“只要你哭,我就不會走”。

可想而知,這種漫長而痛苦的廝磨有多折磨。

針對上述幾種不好的告別方式,建議:

一定要和孩子道別!這很重要,是寶寶入園前的一種“儀式”,慢慢會讓孩子感覺到“上幼兒園時每天都要做的事”。

❷ 但媽媽和孩子道別時的態度更重要!媽媽只需要記住2個詞:溫柔、堅定。最好能笑著和孩子揮揮手,說再見,同時要用堅定的眼神和孩子有目光交流。

“再見”只說1次!然後微笑著轉身離開(要哭也得走遠後,自己偷摸哭去)別把悲傷、焦慮的情緒傳染給孩子。

3


總用“媽媽會第一個來接你”

糊弄孩子

如果不是真能做到

千萬別說“放學,媽媽第一個來接你”

這是在安撫寶寶焦慮情緒時,媽媽最常說的話,給寶寶一個承諾,好讓寶寶安心進去幼兒園。媽媽的動機雖好,但除非你真的能做到“第一個來接”,而事實上是,情況瞬息萬變,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第一個接孩子的人。

所以,如果不是百分之百做到,就別這樣承諾孩子,孩子會特別認真的當回事。一旦媽媽接晚了,孩子就會覺得“媽媽騙人”“媽媽說話不算數”……慢慢就會失去對家人的信任感。

建議承諾要具象,務必說到做到:

承諾孩子“我一定會來接你”,給孩子定心丸,這樣說是必要的。因為在一個陌生環境,孩子最擔心的就是“被媽媽拋棄”“媽媽會不會來接我”……但,要說具體。

寶貝,媽媽肯定會來接你的!

(讓孩子感到安心)

❸ 等你吃完午飯、睡醒覺,老師帶小朋友們出來找爸爸媽媽的時候,你就能看見我了!(給孩子一個期盼和預知,知道這一天做完哪些事,就能見到媽媽了)

❸ 最最重要的就是,務必要說到做到!尤其是在入園初期,最好不要在接孩子的時候遲到,那種別的小朋友都走了,只有自己站在門口望眼欲穿的感覺真的太難受了~

想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

媽媽們要儘量做到

☟☟☟

做好這6件事

不出半個月

孩子就能高高興興去上學了


1


送寶寶一個“魔法親親”

或允許帶一個最喜歡的玩具入園

還記得之前給媽媽們介紹的一個繪本嗎?叫《存起來的吻》:

小斑馬的媽媽擔心小斑馬不在爸爸媽媽身邊的時候會害怕、會孤單、會想媽媽,就把自己的吻印在了紙上,給小斑馬帶在身邊,想媽媽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來看看。

對孩子來說,這真的是個不錯的辦法!只不過我們可以改良一下。

媽媽可以給孩子一個“魔法親親”

媽媽可以在寶寶的掌心親吻一下,告訴寶貝:“媽媽在你的掌心留下了‘魔法親親’,當你想媽媽的時候,可以把小手的手心貼在臉上,這樣就像媽媽在親你一樣”……

這不是騙孩子,而是給孩子一個具象的情感寄託。當孩子在幼兒園這個陌生環境中感到孤單、想念爸爸媽媽的時候,就可以通過這個小動作來緩解焦慮了。

一招判斷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屢試不爽,超實用!


允許孩子帶一件最喜歡的物品一起去幼兒園,與“魔法親親”有異曲同工之處,只不過不是虛擬的“魔法親親”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孩子平時最依賴、或者最喜歡的一件東西,可以是玩具、小毯子、甚至是媽媽的一件衣服。

這些孩子再熟悉不過的東西,都能在陌生環境中,給孩子帶來安慰。只不過,不是所有幼兒園都讓孩子從家裡帶東西來,允許的話可以帶,如果幼兒園不讓帶,就最好改成“魔法親親”那種的虛擬安撫了。

一招判斷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屢試不爽,超實用!


2


循序漸進,先送幾個半天

再慢慢延長到待一整天

為了減輕寶寶的分離焦慮,還可以採取“循序漸進”的辦法,先送短一點時間,再慢慢延長到在幼兒園待一整天。

如果幼兒園允許的話,可以用2周的時間這樣做:

❶ 第一週的前3天,孩子吃完午餐後接走;

❷ 第一週的後2天,寶寶午睡後接走;

❸ 第二週的前2天,還是午睡後接走;

❹ 第二週的後2天,改為吃完下午加餐後接走

❺ 第二週的最後1天,就正常接送孩子,孩子基本可以適應幼兒園生活了。

3

家裡準備一些

可供孩子情緒宣洩的東西

在剛入幼兒園的一段時間內,爸爸媽媽可能會發現孩子的脾氣變大了,變得嬌氣、愛哭了,一點小事就會大嚷大叫的。其實這是孩子對於幼兒園焦慮的一種宣洩,是再正常不過的情緒反應。

遇到孩子放學回來就變得愛發脾氣,媽媽可以這樣做:

❶ 允許孩子把心裡的情緒發洩出來,可以準備一些軟的棉墊、報紙等物品,讓孩子可以踢、打、撕,以此來減輕寶寶的心理壓力,給壞情緒一個出口

❷ 和孩子看一些情緒控制類的繪本,比如《菲菲生氣了》《生氣的亞瑟》等,引導孩子認識情緒、瞭解情緒,並掌握一些簡單、可行的情緒宣洩方式。

一招判斷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屢試不爽,超實用!

4

一定別騙孩子“明天不去幼兒園”

很多孩子剛從幼兒園接回家,就央求著家長“明天不去了”,同時情緒很不好,愛哭、愛鬧、愛找茬兒……

有的家長,尤其是老人,為了先把孩子搪塞過去直接就說:“不去不去”,或為了孩子馬上停止哭鬧會說:“你現在不哭,明天就不去幼兒園”。

但是真到第二天的時候,卻又把答應過孩子的“明天不去幼兒園”給忘了,或者以為孩子不會記得了,還是會把孩子送去幼兒園。

如此,故意騙、或失信於孩子的做法,傷害最大。不僅會讓孩子失去對家人的信任,而且慢慢也學會搪塞或敷衍身邊人。

一招判斷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屢試不爽,超實用!


5

每天多一點時間陪孩子

常說“寶貝上幼兒園,媽媽更愛你了”

孩子上幼兒園後,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間肯定比之前少了很多(職場媽媽可能好一些)。自然,孩子在家裡就會表現得更黏人,纏著媽媽要親親、要抱抱、要陪著一起玩。一定不要拒絕孩子的這些親密請求!

反而是在寶寶剛入園的這段時間,更該給孩子多一些陪伴,尤其是陪玩、陪講故事等,日常也可以多一些親親抱抱這樣的肢體接觸

最好每天都能跟孩子說:“媽媽愛你”“寶貝長大上幼兒園了,媽媽更愛你了”……這樣的親密話語。

孩子會感覺到即便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少了,媽媽對自己的愛沒有減少,反而更多了。這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安全感支持。

一招判斷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屢試不爽,超實用!

6

千萬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不能因為孩子哭就妥協

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很少有不經歷一段“哭”就能高高興興入園的(有也是極個別的)。寶寶都是家裡人的心頭肉,不少媽媽因為聽不了孩子哭,看不了孩子難過,索性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送。

有句話“長痛不如短痛”,雖然形容的不太貼切,但真就是這個理。送幾天、停幾天,孩子剛稍微有點適應,在家休息幾天後又要重新適應,就好像總是撕開快要結痂的傷疤一樣,只會拉長孩子的適應時間,別人家孩子可能哭倆禮拜就好了,這樣送送停停的可能半年都適應不了。

為了孩子好,孩子再哭得厲害,只要沒有生病發燒,就一定要堅持每天送幼兒園,讓孩子感覺到,這是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才會主動去適應新環境,而不是一味想要逃避。

一招判斷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屢試不爽,超實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