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月虧損8個億,瑞幸咖啡會是下一個“ofo”麼?

今年風頭最勁的公司,莫過於“小藍杯”瑞幸咖啡。

9個月虧損8個億,瑞幸咖啡會是下一個“ofo”麼?

日前,公司財務數據曝光:2018年1至9月,瑞幸咖啡總銷售收入3.75億元,淨虧損8.57億元。

對此,瑞幸咖啡顯得很淡定:“全年的虧損遠大於8.57億,通過補貼迅速佔領市場是其既定戰略,虧損符合預期。”

大規模補貼獲客、短時間快速成長、燒錢培養用戶習慣——看起來是不是很眼熟?沒錯,在瑞幸咖啡站在舞臺中央之前,上一個這麼做的互聯網公司,是小黃車ofo。

小黃車ofo目前的日子很難熬,排隊退押金的用戶已經排到了1000萬開外。B輪融資後估值已高達22億美元的瑞幸咖啡,會是下一個“ofo”麼?

一、燒錢不是長久之計

大家認識瑞幸咖啡,估計都是因為它的促銷活動,如“買二送一”、“買五送五”等,這是瑞幸咖啡開拓市場的策略——燒錢補貼用戶。

對於這個玩法,互聯網公司再熟悉不過了,美團玩過,滴滴玩過,摩拜和ofo也玩過,而上述這幾家公司,一家盈利的都沒有。

9個月虧損8個億,瑞幸咖啡會是下一個“ofo”麼?

事實證明,燒錢確實能打下一片市場,但燒錢換不回利潤,不是長久之計。

因為燒錢獲得的用戶,永遠對漲價這件事異常敏感,一旦補貼停止,瑞幸咖啡便顯得“太貴”了,他們將立即轉投其他公司的懷抱,比如街邊便利店裡售賣的咖啡,一秒都不會耽誤。

二、咖啡不是必需之物

瑞幸咖啡的招牌特色,一個是高品質現磨,把自己和速溶咖啡這種廉價貨區分開;另一個是可外賣送上門。

這是它眼中的痛點:用戶追求高品質咖啡,卻沒條件自己動手現磨,自己的橫空出世將解決這個問題。

何況,和美國人均每天0.931杯咖啡相比,中國人均每天僅消費0.003杯咖啡,市場潛力巨大。

但瑞幸咖啡忽視了文化差異:對中國人來說,喝茶更受歡迎,咖啡從來都不是必需之物,這不是單靠燒錢就能扭轉的。

別以為年輕人更喜歡咖啡,看看街邊遍地都是的奶茶店,還不夠說明問題麼?

只有連續加班疲憊不堪的白領們,才會去選擇瑞幸咖啡,而這也僅僅是為了給自己的內心一些“高大上”的安慰——畢竟哪家公司的茶水間,還沒有幾包速溶咖啡了?

9個月虧損8個億,瑞幸咖啡會是下一個“ofo”麼?

三、開店不是解決之法

上面提到過,瑞幸咖啡的一大特色,是外賣送貨上門。

但咖啡的品質,和其從做好到入口的時間密切相關。舉個例子,你在三九天下單買了一杯熱咖啡,等最後送到手中時,發現已經偏涼了,那口感能一樣麼?

為解決這個問題,瑞幸咖啡的做法是開店,把店鋪開在用戶附近,這樣外賣小哥拿著剛做好的咖啡,兩三分鐘內便可以送達用戶。目前瑞幸已經開了2000家店。

這意味著瑞幸咖啡變成了重資產運營,又多了一項燒錢的業務:房租要錢、裝修要錢、僱人看店也要錢!要想把燒掉的錢賺回來,瑞幸必須賣掉更多杯咖啡!

而且為節約成本,瑞幸咖啡的線下門店通常只設了交易櫃面,不提供線下社交空間,哪怕你人已經到店,也必須通過App來點單!如此看來,瑞幸咖啡的門店,更像是一個倉庫和配送站。

或許在瑞幸咖啡看來,開店只是為了觸達用戶,向線上導流,至於店鋪經營是賺是虧,不重要。

巧合的是,上一個把線下場景視為導流方式的互聯網公司,恰恰是ofo。為了獲取收入,ofo曾經提出過車身廣告的變現方案。

至於ofo目前的處境,你我都心知肚明。

與消金同行交流,與文章作者對話,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消金界”。

評論區歡迎與作者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