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渴了不圆房,大汗不乘凉,生气不要账”,怎么理解?


列位看官,今天我们来和您聊聊俗语“渴了不圆房,大汗不乘凉,生气不要账”这句俗语的意思。 先说说“渴了不圆房”。

祖国传统医学怎么理解口渴?一句话,就是“津液不足”。津液,和精、血一样,都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有的著述认为,人体中所谓的“精”,有的时候就是以血、津的形式存在和藏于五脏的。津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载气”。意思是说,人体中的气,除了以血作为载体之外,还以津液作为载体。中医所谓“气随液脱”、“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口渴的时候,说明我们人体里面本来就缺少津液。这个时候你再去行房,弄得汗淋淋的,则进一步加大了津液的流失。这个时候,就特别容易出现津液的严重亏耗,形成气不载津的局面,进而发生危险。 举个例子,就如房事时可能遇见的心脏病突发,其实就是心气受损的表现。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是比较多的。因此,“渴了不同房”的确是有道理的。


接着说“大汗不乘凉” 这句话告诫我们,在大汗淋漓的时候,不要贪凉受寒。这里的贪凉,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感受冷空气,到低温环境里面去。大汗的时候这样做,寒湿之邪就会趁我们的汗孔、鬼门大开的时候侵袭进来,形成多种疾病的祸根。这一点,毋庸置疑,不必多说了。

此外,贪凉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大喝凉水。大汗淋漓的时候猛喝水,除了可能引发所谓“水中毒”之外,更容易引发心血管的意外。因为我们的胃,和心脏的距离很近。低温水液进入胃中,容易直接导致血管的痉挛、收缩,这样一来的负面影响就不必多说了。所以说,大汗的时候,对于任何的一种冷刺激,都要远离。

最后说说“生气不要账”。 这五个字告诫我们,在生气的时候,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不要去和人家讨账、要钱。意义延伸一点,就是一定要在心平气和的良好状态下,才去办一些大事、要紧的事、敏感的事。


为什么呢?古人早就昭示了——怒则气上。人生气、发火、郁怒的时候,肝气失于疏泄,气血运行失常,容易引起肝风内动的局面。所谓“气上”。我们可以基本理解为气血壅滞于上。这个时候,人表现出来,就是容易眩晕、迷糊、血压升高,甚则突发脑梗、脑出血。因此,古人才主张,务必在情绪稳定、心境平和的时候,再去谈要紧的事情。

总而言之,渴了不圆房,大汗不乘凉,生气不要账,话粗理不粗,蕴含着一定的养生学道理。我们普通人谨慎遵之,对保健是有一定好处的。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