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市面上大多牛排馆突出宣传自己的牛肉是澳洲牛肉?

难道国内的牛肉就比澳洲牛肉难吃吗?

多数情况,是的

国内哪些黄牛肉都是耕田的牛呀,肉质肯定比澳洲牛肉好吧?

肉质好坏极其复杂的,如果只讨论主要元素:蛋白质和脂肪。比瘦的话育肥牛肯定完败,但是育肥牛是为了软嫩和丰富的油脂的。

为什么市面上大多牛排馆突出宣传自己的牛肉是澳洲牛肉?

极端的就是这种

国内的牛也是饲料喂养,为什么就不如外面的了?

国内规模化,科学化养殖总体不如国外,这会导致在同样成本下,产出的肉更差,或者同样品质下,养殖成本更高,失去竞争力。而且市场细分也不同,廉价牛或者黄牛总是要有人去做市场总是有的

店家多宣传材料澳洲进口的原因是部分国人的崇洋心理还是澳牛本身的独特烹饪价值?

首先头等因素是崇洋心理。其次澳洲牛肉又便宜说出来又好听,为什么不只有宣传呢。但是崇洋心理也是又原因的,国外牛的安全性的确更好,还便宜,国外是几乎没有散户养殖的,就算真有散户牛也是直接吃或者养着玩,根本不可能做到出口的。国外散户牛人工成本太高,效益太低,技术和规模化成本优势不及牧场。而大型牧场受到更多的监管,还有出境入境两道检疫

理论上肯定更安全。即使在国内我也反对吃散户农产品,如果有卫生部门监管大型农牧场都有食品安全问题,那么散户全无人管,下多少农药全看心情和良心,反正自己又不吃。所以散户农产品是高风险的,除非真的农家自养的。但是理论上要么养了自己吃,自己吃不完拿来卖的真的很少;一旦靠这个养殖营生那就全看良心了。)

澳洲牛肉到底好在哪里呢?便宜,好吃,便宜。

为什么便宜因为他们更早开始养殖经验更丰富,管理更严格,产出效益更高。国内很难做到同等养殖(规模,技术,科学性,产业化),即使做到了,那么比肩进口牛的优势也就是人工成本和物流成本更低,但是这两者在牛肉里的占的比重都不大。

黄牛和国外或国内的育肥牛种是不能直接对比的。理解这个问题不用掺杂什么中西代沟。

作为人类。爱吃的东西都是近似的

人类的天性喜欢吃更软嫩的食物,因为这样的食物往往易消化吸收,喜欢更多脂肪的食物,这样的食物有助于人体囤积热量和脂肪,忍饥挨饿。这都是进化论赋予我们的特性

现代农业牧业厨师业只是针对大家爱吃的东西来开发罢了。说白了只是大家科学知识更丰富了,运用科学知识出产更适合人们需求的产品罢了。

牛作为一种大型动物,肌肉本来就不是软嫩的给你吃的。

进口牛(或者国内育肥牛)本身肉质更软,可溶解性油脂更多,经过育肥风味更浓。由于育肥排酸等措施肉本身很软嫩,不需要“小火慢炖”几个小时,就这点已经秒杀传统的黄牛,倒不是因为它更好,只是它更对人类的口味,毕竟它就是为这个目的诞生的。。。

为什么市面上大多牛排馆突出宣传自己的牛肉是澳洲牛肉?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的人就不喜欢吃油腻的,但是人类本性大比例应该是喜欢“软嫩香油”的食物

其次烹饪的越少,肉里面组织液损失的越少,肉就会越多汁。这种多汁不是干柴的炖牛肉配着汤汁吃可以比拟的。

事实上即使是中国传统牛肉食用也有和西方牛排一样的讲究。比如现在正火的潮汕牛肉火锅。切的薄薄的烫一下就吃。不就是为了嫩么。中国人偏好炖牛肉这是不存在的,揪其历史是因为传统文化牛是耕牛,只有等到老了不能干活了才拿去吃,肉太老不得不炖煮,我们炖煮老牛肉不正是为了让牛肉更软嫩么?

综上所述,就算是炖。进口(育肥)牛依然更好吃啊。和外国月亮特别圆无关,只是人类进化的饮食需求在作怪。

当然任何一个饮食传统并不会因为它的“劣根性”而被完全淘汰。黄牛肉没有人去专门育种过,全身都是muscle本身就不是为了人吃的,是为了它更好的干活,这是它的“劣根性”, 可是中国人常年吃这个“黄牛味”这就成了一种记忆的味道,是无法取代的。所以即使是有“劣根性”黄牛肉汤,也会有人去研究开发更好吃味道和做法——因为有人好这一口

如果和牛原产地是中国的我估计就没人抱怨崇洋媚外了,也没人说炖青草牛肉更好吃了。

现在农业牧业厨师业只是针对大家爱吃的东西来开发罢了。说白了只是大家科学知识更丰富了运用科学知识出厂更好的产品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