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停刊了,所幸,“新聞遊俠”來了

報紙停刊了,所幸,“新聞遊俠”來了

本文約1900字 | 閱讀時間大約5分鐘

2018年據不完全統計,年初有10多家報紙休刊。下半年有20多家報紙相繼停刊。我們以為到此結束時,在放假前的前一天,又有至少9家報紙宣佈休刊、停刊。相對穩定的重慶報業市場,《重慶時報》也由於P2P事件爆發,或宣佈停刊。

“再見”“不說再見”,那些曾經的記者們又在刷悲情。

這不是悲情的問題。

曾經那麼多懷抱新聞理想,鐵肩擔道義的新聞人,或許沒有能力再去擔當那麼多“道義”了。

紙媒的冬天到了,但的確還沒有看到春天的影子。

我記得在網絡媒體、自媒體才開始興起的前幾年,傳統媒體,特別是紙媒體還是在找各種出路:融媒體、自媒體、副業支持產業,現在看來,紙媒轉型哪有那麼簡單。

我相信,2018年那麼多被迫關停的報紙都是在轉型中迷失了方向,左右不是,最終關門了事。

前幾天,目前還存在的,曾經是很多媒體人心中新聞報道,特別是調查報告高峰的《南方週末》又弄了一篇新年獻詞《每一個這樣的你都是英雄》。

“如今,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但你不怕,我們也不怕。因為,你我同在一艘命運的船上,你我同在一輛疾馳的車上,生死相依,榮辱與共。”看得出,這就是“命運共同體”的翻版,這應該是是領導說的,不應該是丟鍋式讓媒體來說。

沒有制度做支撐,個體大多隻能隨波逐流了。

1999年南方週末的新年獻詞《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這前行》。那就是一種責任擔當,是一種風骨。有人說,看了今年的獻詞,讓人感到“希望是渺茫的”,前途是慘淡的”,不要企圖希望誰,你只有自己靠自己了。

當媒體變得小心謹慎、變得平庸,變得只知道唱讚歌,完全喪失了輿論監督功能時,被大眾拋棄那是應該的。

你不敢說真話,至少你保持沉默的態度,但你不能事事都按下不表,只曉得唱讚歌吧?怎麼說呢?我們這邊有一句俗話:捏著鼻子哄眼睛。

報紙的關閉,也讓大眾知道,報紙也一個普通的單位,沒有其他特權。記者也只是一種職業,拋開不切實際的新聞理想後,這也僅僅是養家餬口的手段而已。

大家都生存困難,大家都生活艱辛,記者不給國家“添亂”,大家就不要給記者添亂。他們哪有那麼大的能耐,給你擺平各種不平事,那要公檢法作甚?記者能曝出的新聞,那是特許能報的新聞,發不發由上級主管部門定。

報紙關停,記者自己都“無力”,有怎麼能讓“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這前行”呢?

這是理想,很難成現實。

有人說,傳統媒體是新媒體,特別是自媒體幹掉的。

這說對一部分。

要強得自身強,一味怪罪其他新生事物,那就是本身弱的表現。

別人能做到的你為什麼做不到?的確做不到。傳統媒體的管控遠遠比自媒體要強,從傳播路徑和渠道來說,遠比自媒體要少。當然從新聞的傳播時效性而言,更差得太遠。大家都有一個習慣,早上起來拿起手機除了看時間外,第一反應就是看看“今天有什麼新聞”。

報紙跟不上趟了。

其實,我更認為,報紙內容雷同,動不動就是“通稿”,搞得全國上下版面一樣、內容一樣、格式一樣,於是我們認為,既然大多是一樣,還要那麼多報紙何用?不是浪費資源嗎?全國其實只剩“一報一臺一社”即可,從這個角度來看,報紙關停也是無話可說了。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傳統媒體式微的情況下,很多大號自媒體卻異軍突起,比如崔永元手撕娛樂圈的陰陽合同,丁香醫生手撕權健保健品帝國,最近幾天還是小崔面對最高院丟失卷宗事件“開炮”,還有很多社會性公共事件都是自媒體首先發聲,告訴民眾真相,這些自媒體有一個新的稱號:新聞遊俠。

遊俠,沒有組織,全憑一股浩然之氣行走江湖,揭露社會不公,行俠仗義。

如果民眾沒有發聲渠道,那麼這個社會就會一潭死水,但會暗流湧動。

恰好,新聞遊俠來了。

所謂“遊俠時代”,不僅是指那些曾經的“調查記者”,也是指整個新聞業的狀況。這些新的機構,本質上不會以新聞為己任,他們有自己的商業邏輯。但是,他們的從業人員,仍有可能為了公共利益或者自己內心的正義感,去從事某個題材的調查。一些自媒體,哪怕是純粹為了“流量“,也有去揭示真相的衝動。

新聞的“遊俠時代”就是這種狀態,它是零散的,不可預期的,但是一旦出現,卻又讓人驚豔,給人以某種希望。

有人說,媒體倒閉,行業凋零,記者離散,這當然是現實,也是一個全球都面臨的現象。但是,一個像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怎麼會沒有人“做新聞”?揭示真相的衝動、表達欲,這些新聞業基本的精神,其實存在於每一個人心中,總會有“遊俠”拍案而起。

不過,他們能堅持好久呢?能否取代傳統媒體留下的空當,成為社會新興的傳播力量,確實做到“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這前行”,不好說,從新聞管控而言,但一個新興媒體形式被主管部門關注後,很多事情就不會按我們想象中甚至理想中發展了。

對於,新聞遊俠的命運,只有拭目以待了。


劉著民,媒體人,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