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界河鎮陳忠良:孤寡老人的奮鬥致富路

石界河鎮陳忠良:孤寡老人的奮鬥致富路

清晨,天剛矇矇亮,在石界河鎮楊盤村大山深處西溝組的蜿蜒小路上,出現了一位行人,只見他頭戴一頂草帽,揹著一個竹筐,筐裡面放著幾個編織袋,隨著他的腳步,露珠紛紛滾落,在身後留下一道水痕,這位老人就是五保老人陳忠良。

陳忠良是一位孤寡老人,現年已經60多歲了,雖然已經日暮西山,但還是堅持用自己的雙手辛勤耕耘,努力奮鬥。2016年,他在楊盤村中幼林撫育項目中務工掙錢,在山上施工時發生意外,受傷住院,不光花完積蓄,還欠下不少外債,生活給這位堅強的老人一個痛擊。在這種情況下,2016年4月他被納入低保貧困戶,2017年7月被納入五保,確定為社會保障兜底戶,但他不服輸,不認命,沒有被生活壓彎腰。傷好以後,雖然不能外出務工了,但他靠山吃山,充分利用大山的優勢,把紅彤彤的山茱萸變成紅色的"毛爺爺",僅2017年第四季度,他靠著自己一雙手,摘掉自己和兄弟家近300多棵山茱萸,賣了10000多元。今年,他又在幫扶責任人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種植3000多棵連翹,他對這些連翹向自家兒女一樣呵護,因為它們是他致富的希望,是他挺直腰桿的支撐。

"雖然我被納入社會保障兜底戶,每天曬曬太陽,嘮嘮嗑,啥也不幹,政府也會管我吃喝,但那不是我想要的,老話說,靠山山倒,啥時候靠自己都最可靠,只要我能動彈,我就自力更生,不等不靠不要",陳忠良不止一次地對其他貧困戶這樣說。

在石界河鎮,這種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靠自己雙手致富脫貧的人還有很多,雖然他們因為一時意外致貧,但他們沒有沮喪,依然靠自己,不怕苦不怕累自主發展產業,外出務工,勤勞致富。

石界河鎮也藉助"傳樹爭做"標兵評比及愛心超市積分評比等活動,樹立貧困戶創業致富自主脫貧典型,不斷激發貧困戶內升動力,實現物質扶貧向精神扶貧的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