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心学之王阳明圣人的境界,对所有人都是爱——中国完人

中华心学之王阳明圣人的境界,对所有人都是爱——中国完人


我们这个时空结构,以前的话,自然规律比较多,慢慢的,人的主观意识越来越多了,可变性就增多了。原来自然界,相当于遗传工程,是自然的。现在,到了主观世界里边来了。

意识的东西,它没在这个自然信息里边。过去人比较单纯。周文王时候,可以画地为牢,说一个人犯了罪,画一个圈,不准他出圈,他就老老实实在那儿呆者。现在,你有真实的牢房他还想跑呢。这就是时代文化的不同。

所以以前算卦比较准,现在的话,好多情况就不准了。

所以王阳明就不搞这个预知。说搞这个预知,是“簸弄精神”。弄了也没用处。你知道事要来了,你在十天前就知道了,你也躲不了。所以王阳明把这个叫簸弄精神。王阳明认为,圣人,他也会有厄难,厄难来了以后呢,他会处理它。他不至于翻船。

王阳明,其实他看到这个事之后就知道如何去处理,他也不必去专门用心去。来了以后他就会处理。

所以以前练功夫,为什么不让先练这个预知功能呢?关键就是,当你这个情绪还没有调节好,你自控能力还不够的时候,如果(提前知道)来一个好事,你会特高兴;来个不好的事,情绪就很低落。

他一知道这事以后呢,可能把事更办坏了。把周围的环境搞得更糟了。

所以就不讲先练功能,要先练定力。定力不够,你顶不住,有这些功能以后呢,反而成了一个累赘了。

阳明平了宸濠之变之后,如何对付皇帝派来的张忠这些人,太危险了。那时候哪里稍稍错一点儿,都是杀身之祸甚至灭九族的祸。他那时候一点儿都不能差。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恰到好处。

所以王阳明说:经过这一场事之后,我就更加确信良知。

良知就告诉他该怎么做,他里边就知道该怎么做。

是本然之知,但又不是单纯的本然之知。它可以统到下面的层次,知道怎么做。从这个本然之知一下子统到了技能之知。道德,知识,才情,到技能,一下串下来了。

他就是由这个本然之知统帅了知的各个层次,各个层次的知,形成了一个运用自如的体系了。

他有圣人的境界,对所有人都是爱。

老师讲述了王阳明南赣剿匪时发布告谕(类似公开信)劝降的故事。那是正德十二年(1517年)九月,王阳明南赣戡乱的过程中,在征剿广东江西交界处九连山中的浰头匪患之前,先将牛马、酒肉、钱粮、布匹等物赠送给他们,并发布告谕文《告谕浰头巢贼》,劝其投降。在这封公开信中,王阳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恩威并用,循循善诱地开导众匪,字里行间流露出圣人的仁厚、真诚、大爱之心。

他对那些造反的人们,土匪,他也是爱。

那封信里边,他说,我来剿匪,不是要杀你们。这就好比有十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儿子起了坏心眼儿,他们想把其他八个兄弟都杀了。父母为了八个儿子的安全,就得把这两个儿子除掉了。这两个儿子也是儿子啊,他也爱他们哪!可不除掉他们不行啊!如果这两个儿子改了,还是他父母的儿子啊!父母还会爱他们哪!王阳明就说,所以你们虽然当贼了,或者是被官所逼,或者是富豪压迫你们,你们不得已去干这事了。你们本来都是良民哪!我来剿你们,不是要来杀你们,因为百姓都来告状了,我要不除掉你们,百姓不得安宁啊!如果你们能够投降,如果你们能回来,你们还是良民。我不仅不杀你们,还会给你们土地让你们去务农。

王阳明又说:比你们厉害的,我都把他们剿灭了。你们能抗得住吗?

信一送去,很多反叛者就率部投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