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場做作的災難?

法國《電影手冊》評《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場做作的災難——令人窒息憋悶的美術造型展覽。

《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場做作的災難?

剛剛購票看完《地球最後的夜晚》。

我支持電影應該是多元化的。電影可以不講故事,可以不講人物,可以沒有靈魂,可以寫詩,可以旁白,我也看過很多這樣的電影。即使帶著如此寬容的心態來看《地球》,我也無法愛上這部影片裡面的人物,不明白黃覺和湯唯的失落與痛苦;當然,我也無法恨他們,因為他們甚至都無法喚起我的憤怒。

《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場做作的災難?

這些扁平的,臆造出來,缺乏真實感的人物。演員在裡面認真的“表演”,反而讓他們更加懸空,無法落地。很多時候有詩歌朗誦+舞臺劇的感覺。我是重慶人,對貴州話很熟悉,可是裡面每個人念出來都那麼造作、不自然。

看《地球最後的夜晚》2D的部分,效仿王家衛《阿飛正傳》的感覺極其強烈。(原諒我認為這不是致敬)2D段落讓偏愛看意大利、法國悶片的我,如坐針氈。

《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場做作的災難?

林強的音樂是真的好啊,尤其是進入3D的時候。我有一種導演把拍失敗的電影重拍了一遍的發現:感覺2D部分是沒有完成的電影,難以剪輯的電影,爛尾的電影。

李鴻其吃著蘋果,吃著吃著就哭了;張艾嘉把手錶送給黃覺的時候,黃覺哭了。類似這樣的呈現有好幾處,或許我習慣了觀影情緒的累積,這種強行高潮的處理,對我來說,相當生硬。而片尾黃覺對湯唯念出“最後的詩篇”的時候,真的只能說這是今年最讓我失望的影片了。

《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場做作的災難?

我是縣城青年,喜歡臺灣流行歌曲,在電影院、錄像廳、檯球室工作過,也認識不少勞改犯和性工作者。可是這個電影裡的人沒有讓我觸摸到他們的情感和呼吸。我的經驗無法附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