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寶寶不在學校拉臭臭?

有次和一個寶媽聊天:寶媽由於孩子拉臭臭的問題,給兒子換了一家幼兒園。放著樓下幼兒園不上,不辭辛苦的把孩子轉到了離家車程半個小時的一所國際幼兒園。

當時家裡人都反對她:“所有人都追求離家近!幹嘛跑大老遠,費用還貴兩倍?”她當時感覺就是有苦說不出:哎,就因為孩子的大便!

她細心的觀察到孩子在樓下幼兒園的2年裡,每天都“準點”地選擇晚上回家拉臭臭,“成功”繞開在幼兒園的時間。爺爺奶奶覺得小題大做,但她感覺這是個大問題,因為拉臭臭是一件很私密的事,兒子敢不敢在幼兒園拉臭臭,反映了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安全感。

說也奇怪,孩子到了新幼兒園後很放鬆,並且習慣在新幼兒園拉臭臭。其實,“大小便”看起來是一件小事情,卻讓諸多爸媽頭疼——

為什麼很多寶寶不在學校拉臭臭?


@林媽:

兒子在幼兒園就是不肯拉臭臭,一回家就直奔廁所,在幼兒園就是不拉!有時憋不住了,就拉在褲子上。但放假在家,如廁時間就很正常,不會出現拉褲子上的事。

@雯雯媽:

我女兒上幼兒園後,就經常尿褲子,後來就直接帶著尿不溼,以防把褲子尿溼了。我問她:你在幼兒園尿尿嗎?4歲的女兒竟夾住雙腿,不情願的說:“不尿,不尿。我就這樣夾住!”讓我心疼又好笑!

現實中,這些並不是個例,有記者曾對200名孩子做過調研,結果發現:有182個孩子選擇不在幼兒園拉臭臭,15個孩子實在忍不住了才在幼兒園拉臭臭,只有3個孩子樂意在園裡拉臭臭。

其實為啥會出現這個問題呢?我們家長又能為我們孩子做點什麼呢?因為長時間憋住的確小朋友身心有很多影響的。

為什麼很多寶寶不在學校拉臭臭?


01幼兒園的規定,打亂了我們孩子的生物鐘

現在的幼兒園往往是這樣的:每天規定幾個時間點,讓小朋友們排隊喝水、吃飯、上廁所,有點像批量的“進食機”和“排洩機”,這樣養成小朋友的習慣。

我們理解,這是幼兒園為了更好管理、照顧孩子。但有些孩子到了集體上廁所時,由於環境的改變,便意就沒了;有些孩子可能有便意,但因為穿脫衣服不利索,一緊張就“縮”回去了。

所以如果我們觀察到孩子的大便生物鐘亂了,就需要我們幫助孩子,重新調整一個輕鬆合適的家庭排便時間。不過要注意的是,有些孩子在入園焦慮的影響下,可能會出現“倒退”的情況,比如尿床或隨意拉臭臭。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充分的耐心和時間,要慢慢培養,跟孩子講,不要打罵,隨著孩子對肌肉的能動性控制力越來越好,排便習慣就慢慢養成了。相反,如果給孩子太大壓力,他反而更容易大小便異常,出現生活不規律的現象。

為什麼很多寶寶不在學校拉臭臭?


02孩子有心理壓力

孩子從輕鬆自在的家裡,進入幼兒園,對環境的壓力容易導致他們大小便反常。同時,孩子還可能害怕自己上廁所做得不好,而被其他小朋友嘲笑、或者老師批評。

對於這種情況,首先我們要細心引到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要指責孩子把臭臭或者尿拉在褲子上,應該多理解、安撫、鼓勵這樣來放鬆孩子的心情。

接著,我們要跟老師進行詳細的溝通,找到具體原因,讓老師和家長一起配合,告訴孩子:在哪裡都可以拉臭臭,家裡可以,幼兒園也可以。在幼兒園拉完之後,可以請老師幫忙擦屁股,老師一點都不會嫌棄。

如果孩子提到,某某老師因為孩子拉臭臭露出不滿意的表情,也要儘量從積極方面引導,比如:老師是看到“臭臭”感覺不好,不是嫌棄寶寶。

為什麼很多寶寶不在學校拉臭臭?


孩子拉粑粑,看似一件小事,實際上卻會對孩子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畢竟幼兒園是孩子習慣養成、心智啟蒙的重要階段;

問題的關鍵點也不在於,孩子到底在家裡還是幼兒園拉粑粑;如果孩子在家裡也能養成良好排便習慣、身體棒棒、心理也陽光,那麼我們父母也沒啥好擔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