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降,秋意浓!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5个节气

今年的白露时间是

09月08日; 00:29:37

农历戊戌年 七月廿九 星期六

白露降,秋意浓!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白露降,秋意浓!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

“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一候鸿雁来

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


白露降,秋意浓!




二候玄鸟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玄鸟解见春分(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白露降,秋意浓!





三候群鸟养羞

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羹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羞”是“馐”的本字。

古代“羞”、“馐”通用。养羞是汉语词汇,指储藏食物。

到了这个时候,群鸟都在为度过冬天而做准备!

白露降,秋意浓!


白露降,秋意浓!


气候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白露降,秋意浓!




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

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

经过早晨的阳光的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天后,要注意保暖,以免因为昼夜温差变化而生病!

白露降,秋意浓!



白露降,秋意浓!


习俗风物


吃龙眼

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白露降,秋意浓!


白露降,秋意浓!





白露茶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到了白露节气,秋意渐浓。

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白露降,秋意浓!


白露降,秋意浓!




白露米酒

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

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清光绪元年纂修的《兴宁县志》云:“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酿可千日,至家而 醉”。

白露降,秋意浓!


白露降,秋意浓!





白露

唐·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白露降,秋意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