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萬億銀行理財新規正式落地,對你我有何影響?


22萬億銀行理財新規正式落地,對你我有何影響?


“每逢大節日放假前必有大事發生。經過兩個月的徵求意見,9月28日,銀保監會正式下發《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下稱“理財新規”)。”



22萬億銀行理財新規正式落地,對你我有何影響?

2018年7月20日—8月19日,銀保監會就《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金融機構、行業自律組織、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給予了廣泛關注。我會對反饋意見逐條進行認真研究,充分吸收科學合理的建議,絕大多數意見已採納或擬在理財子公司業務規則中採納。

2018年以來,銀行理財業務總體運行平穩,6月末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為21萬億元,7月末為21.97萬億元,8月末為22.32萬億元。

理財資金主要投向債券、存款、貨幣市場工具等標準化資產,佔比約為70%;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投資佔比約為15%左右,總體保持穩定。

銀行理財門檻降低至1萬元


新規最受熱議的是銀行理財門檻的降低,這一點也讓很多人“歡呼雀躍”。

商業銀行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的,單一投資者銷售起點金額不得低於1萬元人民幣。

之前銀行理財的門檻是5萬元,現在門檻降低了能夠在一定成都上吸引投資人。但是也別高興太早,先要看清楚自己購買的是什麼樣的產品,私募理財依然有門檻。


22萬億銀行理財新規正式落地,對你我有何影響?


銀行不得宣傳預期收益率


根據新規,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不得宣傳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在理財產品宣傳銷售文本中只能登載該理財產品或者本行同類理財產品的過往平均業績和最好、最差業績,並以醒目文字提醒投資者“理財產品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不等於理財產品實際收益,投資須謹慎”。

我們有些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對產品不是特別熟悉,對於銀行的風險承擔能力也不夠了解向投資者充分披露信息和揭示風險,不得誤導我們購買與其風險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理財產品。這才能買到真正合適的產品。

22萬億銀行理財新規正式落地,對你我有何影響?


私募理財設置24小時投資“冷靜期”

在私募理財產品銷售方面,借鑑國內外通行做法,引入不少於24小時的投資冷靜期要求。此外,還進一步提高了條款表述的針對性和準確性。

冷靜期內,如投資者改變決定,銀行應當遵從投資者意願,解除已簽訂的銷售文件,並及時退還投資者的全部投資款項。

目前國內部分投資者還不夠成熟,可能存在一些不夠理智的投資者在情緒不穩定的時候進行投資,從而帶來一些不好的結果,有一個冷靜期能夠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最後說一下。理財新規的出臺是“資管新規”的延續,也是“資管新規”的落地執行版、補充版。理財新規等同於在銀行業務端口,對資管新規的“細分”。

對於我們來講,理財新規把銀行理財產品勾勒的更加清晰、清楚,也規範了銀行在銷售、宣傳理財產品過程中的行為、方式,最大程度上保護了我們權益。

22萬億銀行理財新規正式落地,對你我有何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