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企業涉3億違約!寧波首富陷入困局


百強企業涉3億違約!寧波首富陷入困局


寧波首富熊續強,或面臨公司上市以來最大困境。

24年前,38歲的熊續強決定不做公務員,創辦房地產開發公司“銀億集團”。當年他可能不會想到,自己會創辦寧波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自己也成了寧波的首富。


而24年後的今天,62歲的熊續強或許也沒想到,自己將面臨公司上市以來最大的困境。

12月24日午間,銀億股份公告,因短期內資金週轉困難, 其發行的公司債“15銀億01”未能如期償付應付回售款本金2.99億元。

百強企業涉3億違約!寧波首富陷入困局


公告顯示,“15銀億01”發行規模3億元,2015年12月24日為起息日,期限5年。

按照約定,若投資者在債券存續期的第3年未行使回售選擇權,則回售部分債券的本金兌付日為2018年12月24日,票面利率7.28%。

回售登記結果顯示,持有本金2.99億元的投資者選擇了回售,但回售當天,銀億股份並未如期償付“15銀億01”回售債券的本金+利息3.21億元,構成實質性違約。

受此影響,公司及其相關債權信用等級再次遭到下調。

百強企業涉3億違約!寧波首富陷入困局


事情的來龍去脈:

子公司寧波保稅區凱啟精密製造有限公司18年5月17日向嘉興銀行借款1.8億元, 約定還款日為18年11月16日,該筆借款由象山銀億地產提供抵押擔保、並由銀億股份和銀億集團共同承擔最高額保證擔保,到期日滿後公司子公司未能歸還全部貸款本息,象山銀億、銀億股份及銀億集團亦未能履行擔保責任。

12月18日,銀億股份控股股東還轉讓5.13%股權以歸還寧波開投10.34億元借款。可以說銀億股份危機已經全面爆發,需要堵的窟窿太多,泥都不夠用了,到期的3億債券自然無力兌付,只能讓風險暴露直接違約了。

此外,據資料顯示,銀億股份還於2016年發行的3筆公司債,2019年中旬,若投資者行使回售選擇權,銀億股份或將集中面臨約15億左右債券兌付壓力。

百強企業涉3億違約!寧波首富陷入困局


諸多光環加身

海外併購導致現金流銳減

銀億股份成立於1998年,2011年在深交所借殼上市,屬於中國500強企業銀億集團控股企業。

資料顯示,銀億股份曾連續多年上榜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並連續獲得浙江省住宅產業十大領軍企業,已躋身中國房地產界最具成長性的強勢品牌行列。

2016年公司全面實施戰略轉型升級,確定了以“房地產業+高端製造業”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並先後成功併購美國ARC集團和比利時邦奇集團。其中ARC集團是全球第二大獨立生產氣體發生器生產商;邦奇集團是全球知名的汽車自動變速器獨立製造商。

年債券違約刷新歷史新高

截止12月14日,Wind數據顯示,違約事件自2014年開始至今,跨過5個自然年,合計發生過278只債券違約,部分發行人資金困難,出現連續的違約。

其中2014年最少,僅有6只,涉及金額13.4億元。隨後2015年有所上升,到2016年達到高點,全年違約達到78只。而2017年大幅回落,僅出現44只。

今年則全面上升,無論數量還是規模都不斷刷新歷史新高,並且首次違約規模突破千億元,較去年增長203%。如下圖:

百強企業涉3億違約!寧波首富陷入困局


債市違約的存在,並不是說債券不值得配置,而是說我們應該保持警惕,加強風險意識,關注風險水平。

當然,對於債券基金的投資者來說,就是要選擇真正投研團隊有實力、風控嚴格、信用甄別能力強的管理人,通過他們來幫助篩選信用債和排“雷”。

專家提醒投資者,要注意企業的控股結構,許多民營企業下屬上市公司往往是合併報表,但是母公司報表非常重要。很多現金流和現金都在上市公司,儘管合併報表,但是母公司不能隨意動用,只能拿到分紅。投資者要看到,在這種組織架構之下企業真實的流動性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