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的回憶與自省,雖有遺憾卻不悔此生

路德維希的《拿破崙傳》,這部著作的特色在於描寫拿破崙各階段的心理變化與內心獨白,不僅僅是贅述他的軍事天才與赫赫戰功,而是著重寫拿破崙不同階段心裡變化以及和平常人一樣的細枝末節的生活瑣事,包含了愛情、友情、親情等情感。

就像之前看的自傳一樣感慨:自傳真實且全面才具備閱讀意義。書中作者有一句話很好的描述了我的所想:“記者、史學家和詩人帶給拿破崙的種種光環和幻想,在此書中揭示的可怕事實前統統消失了。但英雄並未因此而變得渺小,反而顯得更高大了。”

拿破崙的回憶與自省,雖有遺憾卻不悔此生

所有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其實很多方面與常人無異,但這些人最大的共同之處在於兩方面:一是思想——野心、想象力;二是行動——敢幹、執行力。一個人思想覺悟的高度決定著他的未來的人生走向,而行動則決定了能否實現他的思想。

這好比你的志向是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而實現程度就是靠你的行動是否能匹配跟得上你的志向,如利好,甚至可以超越原有高度。如果你的志向是開個超市,那行動一樣隨之。志向高低並無優劣之分,只是不同的選擇不同的人生。

拿破崙的回憶與自省,雖有遺憾卻不悔此生

讀完之後,我熱血沸騰,我非常羨慕拿破崙輝煌的一生,在當時封建王朝統治下的歐洲中,他以平民的身份,以人權平等的口號,以武力的方式,成為了法蘭西帝國的皇帝,一生之中經歷了50多場戰役,95%以上的勝率,橫掃歐洲多數國家以及非洲和亞洲少數國家,遺憾的是英國一直沒被搞定。而最後卻被英國囚禁在荒島上,悲劇。

但也同情最後被流放到赫勒拿島上的6年,其最失敗的兩次戰役,一次是萊比錫戰役,一次是滑鐵盧戰役。第一次失敗退位後,並沒有完全讓其喪失鬥志,而是再次捲土重來,再次稱帝,但歷史的車輪註定讓他結束輝煌的旅程,滑鐵盧戰役的失敗結束了他的輝煌歷程。不管如何,能在制高點上跌入谷底,而再次站以來,已非常人所能。

拿破崙的回憶與自省,雖有遺憾卻不悔此生

而此書最後一章,著重描述了他的性格特色以及最後在島上6年的自我回憶與自省。

給我最大的感觸不是拿破崙各種戰役與《拿破崙法典》等偉大行為對歐洲封建國家制度的摧毀、對世界正向發展的深遠影響。

而是在他垂暮之年,駕鶴西去之時,他回顧一生,自己雖有各種遺憾與懺悔,但無愧於自己的一生,他是值得回顧的,是充實的,是有意義的。而重點不在與於世界於他人的意義,而是作為一個人於他自己的意義,不是碌碌無為的了此餘生,而是轟轟烈烈的為自己的所想付出了行動,而且有幸實現了。

拿破崙的回憶與自省,雖有遺憾卻不悔此生

其實看到最後,偉人就是平凡人,平凡人就是偉人,所想、所做雖有千差萬別,但究其根本,確實找不出什麼太大差別,最後都是塵歸塵、土歸土,不管成功的、失敗的、輝煌的、落魄的都已經不重要,而只能是在不接受中接受,並且在不願意中願意。不管如何,儘量做到無悔此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