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年少不知其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

年少不知其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

初次接觸,當然不是為了所謂的“文學性”啦!21世紀的頭十年“繁華”、“信息化”等現代化氣息的詞語對於我們那的一個小鎮而言,似乎並不熱鬧。信息的閉塞,讓我們青春期體內的荷爾蒙蠢蠢欲動!想想看,夏天偶爾在街上透過“的確良”看到裡面的肩帶都興奮的像個得手的“賊”!所以那時候《金瓶梅》在我眼裡就是釋放青春荷爾蒙的“小黃書。”

說實話,裡面確實有黃色部分,但確實不多。年少時視如“珍寶”的羞赧情節,如今在讀時不免覺得“粗鄙”!而今再讀《金瓶梅》深有:已是書中人的感觸。

《金瓶梅》:年少不知其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

網絡素材

滾滾紅塵的骯髒、醜陋和世俗

《金瓶梅》是中國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世情章回體小說。講述了西門慶這樣一個市井癟三在和一群女人在情愛肉慾的牽絆中不斷完成資本積累和權貴庇護最終成為山東首富的故事。此書現存的版本不一,字數也在80-1000萬不等。其中詞話本和張竹坡點評本流傳最廣(當初沒條件,看的是白話盜版,哈哈)。

《金瓶梅》一名,源於書中的3大女主人公: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除此3人之外,書中還塑造了:吳月娘、李嬌兒、孟玉樓、孫月娥等女性角色!在女性角色眾多的作品裡,香豔之氣不能不有,但她的香豔之氣不同於《紅樓夢》大觀園裡的,大觀園是曹雪芹筆下的一個烏托邦,男人唇紅齒白、女人溫婉含蓄!“回眸一笑定終身、此生不渝只為你”是大觀園裡的愛情觀!

《金瓶梅》則不同,男男女女都在滾滾紅塵裡,歷經世俗滄桑。愛情、友情都是變量,當誘惑大於背叛的成本,李瓶兒放棄自己的丈夫見死不救,攜家產投到了西門慶懷裡。潘金蓮也和西門慶的女婿陳經濟苟且偷情,孟玉樓則也在空閒空虛時跑到潘金蓮小廝的房內......當然,從後面來看,西門慶和李瓶兒之間是愛情!和潘金蓮之間是肉慾。

《金瓶梅》裡處處流露的骯髒、世俗、醜陋和《紅樓夢》裡的乾淨、優雅、美麗形成鮮明對比!所以有後世點評說:

《紅樓夢》就像水裡的水草,放在水裡,一切美好,一旦拿出水面就是一捧枯草!《金瓶梅》像水中月、鏡中花,走到跟前時都是你自己!
《金瓶梅》:年少不知其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

網絡素材

《金瓶梅》作者暗託“北宋舊事”實則是揭露了明朝晚期的政治和社會生態,對一個社會的深剖不可謂不深刻!舉個例子:潘金蓮毒死和西門大官人通姦,後來毒死了武大郎。武松聽聞後捉拿真兇,盤問鄰居,雖說大家都知道是被潘金蓮和西門慶殺害,但無一人敢說出真相。因為這時候的西門慶已經是“西門大官人”是臨清首富,勢通權貴的人。但後來面對一家僕人通姦時,這群人那叫一個“義憤填膺”、“正義感爆棚”啊!紛紛“口誅筆伐”甚至一個老頭從街頭罵道巷尾:不知羞恥!通姦之人理應凌遲!這時人群裡有人說“那,你呢?”其實老頭也在和兒媳扒灰!哈哈,這幕想想是否熟悉呢?時至今日,老人摔倒在地,路人唯恐避之不及,可一到互聯網上這群人就開始裹挾著“人性的美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金律開始“主持正義”。所以,在中國最近流行了一句很有趣的話:路人不上網,網民不上街!

《金瓶梅》:年少不知其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

網絡素材

《金瓶梅》的偉大除了他的文學性外。她對人物的塑造和對人性的揭露都是很深刻而深遠的!我們今天社會里又何曾少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的影子呢?男人做夢都想成為新興小權貴,女人做夢都想傍上小權貴!當文學作品的人物形象成了社會的眾生臉譜時!你還在關注她裡面那微不足道的黃色嗎?

蘭陵笑笑生,這個神秘的大才子!著有此等顯著卻只留下一個筆名,真名是什麼無從考證難免令人心生遺憾!明晚期出版業空前發達,文人為了謀生也紛紛寫一寫“暢銷書”添以生計!黃色成了那個時候小說的標配,就像今天的網絡小說一樣,要麼來點CP、要麼傻白賣腐!都是為了迎合市場嘛。也許這位明晚期的大才子覺得寫這樣一部小說,確實有辱斯文!所以冠以“蘭陵笑笑生”不願署真名。張竹坡點評《金瓶梅》:“天下第一奇書”,毛澤東數次提及:“省委書記以上官員應多讀讀此書”。歷史悠悠,真不知道這位大才子是否還為後世留下其他遺作一二呢?

《金瓶梅》:年少不知其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

網絡素材

最後想起了書中結尾處的一段話:

讀金瓶梅而生憐憫心者,菩薩也;生畏懼心者,君子也;生歡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獸耳。”不知道大家讀完之後心生何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