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回溢—再讀《步步蓮花—人生轉折上的一二事》

前言:四世輪迴,因果循環,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帶來很多改變。災難面前,富貴可成浮雲,健康才是長久相伴的基石。值班,焦灼,捐款,共情傷害,沒有任何人可以置身事外。

今日,感恩所有人的辛勤付出,感恩春暖簷角的驚蟄到來,感恩瑜伽十年的不離不棄。五年後再讀這本與瑜伽有關的書——《步步蓮花-人生轉折上的一二事》,有前所未有的感悟,有思緒萬千的感慨,有身臨其境的感懷,更多的是深藏若虛的感恩。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五蘊由作者在書中分為五部分:色、受、想、行、識。每部分又分為五節,有的節段對瑜伽剖析較深,有的節段對瑜伽輕描淡寫,有獨處的寧靜,有感知的溫暖,有禪意的人生,有名畫的品味,有柔軟的秋色,最後歸於落葉飛舞、如常如水的覺知。

作者通過瑜伽嘗試修行人生,不斷驚醒於瑣屑世事,忠實寫意瑜伽與生活交融的過程,認為瑜伽是一種瑜伽態,接近植物,無太多欲望和攻擊性,自然生長和枯落。希望瑜伽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能帶給您一些沉澱和改變。

作者的體會,我感同身受。五年前讀過《步步蓮花》第一版,似懂非懂,讀完便珍藏原書,感覺意猶未盡,需要溫故而知新。五年後,在經歷這場災難後的今天,捧起第二版《人生轉折上的一二事》,突然明白了為什麼第二版要改名。人生的很多轉折,可能悄無聲息,也可能驚世駭俗,而瑜伽於人而言,柔和堅定,細水長流,滴水穿石。

冥想的從容寧靜,你會不自覺清空一切思緒,慢慢學會專注於自己的靈魂。呼吸的一張一合,你感應著膈肌的起起落落,慢慢變得平和、淡然。體位的舒枝散葉,不需力量訓練的強度級別,只需你自己感知你的身體能力,量力而行,適可而止。45度、60度和90度,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用和意義,這裡只有自制力,沒有強制力。瑜伽的八支恰如蓮花八瓣:禁戒、內遵行、調身,調息,攝感、止心、禪定和三摩地,不是人人都能感悟到抑或達到,你縈繞其中,連接身體、靈魂、氣息與自然能量,最終你能感知風清雲淡,會得到更多的恩典、賜福和美好。“瑜伽會釋放生命的創造性潛能,開啟生命的智慧。轉變眼中的世界,也轉變看世界的人自身。”

有人會說:我天生急躁,骨頭僵硬,不是練瑜伽的料。其實不然,瑜伽並不屬於運動項目,正如艾揚格大師所說:“瑜伽不是你所想象的機械動作,而是融入了思想,並達到運動與靜止的最終平衡狀態。”換句話說,瑜伽是存在於相對範圍的一種信仰或是生活方式,倒立的高難動作並非瑜伽的最高境界。它可能包含哲學,可能包含禪宗,可能包含佛學,可能包含延展和連接,但它一定是一種全身心感知,有些淺淺的溫暖,讓你放慢腳步,過濾浮躁,“把不排斥別人作為人生藍圖的一部分終生奉行”。

習練時,瑜伽較注重平衡,這和中醫的人體陰陽調和、氣形神的協調等等理念其實有很多相通之處。這平衡,可能是體式的上下肢力量的平衡,可能是你身心與周邊環境的平衡,可能是你飲食攝入與內在需求的平衡,不偏不倚,不一昧逃避,不正面抗爭,“這樣的態度與方式也會帶入工作和生活,影響到自己的心境。”

調息時,瑜伽講究嘴角上揚,面帶微笑。這是一種釋然,也是一種從容。生活不易,你傷心一念過一天,你愉悅一念也可以度日。不動聲色,遠觀之,淡然之,有自我的格局,有超然的心態,放下彷徨,輕盈接納。身著棉布是一種簡樸,心無掛礙是一種禪理。

作者在第三部分《想》的最後一段《比神更快樂》,歸納了與瑜伽相通的十七條規勸,看似深奧莫測,其實都包含在瑜伽當中。比如“......你帶給別人什麼,就帶給自己什麼;放下所有的期待;對自己慈悲;留意能量,感受氛圍”等等。瑜伽不是萬能之藥,更不是不老之身,我們可以有所選擇地吸收,有所保留地接納,你仍然是獨一無二的你,她仍然是與眾不同的她。“未來不迎,當下不雜,既往不戀。瑜伽和靈脩,讓我更多關注當下,張開感官,如被寫生的靜物,只是默然感受。”

瑜伽的冥想從某個角度與禪宗的打坐極其相似,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詩佛王維在竹林裡靜靜打坐,在瑜伽人眼裡,他可能在深度冥想。冥想和打坐一樣,“讓一切澄淨下來,像一面湖水,自然映照,雲舒雲卷,花開花落。一切都會呈現,呈現出本來的實相。”冥想完畢,濾掉雜質,整個人脫胎換骨,猶如舊燈添了新油——“我安安靜靜守著小小疆土,眼前的繁華我並從不羨慕,因為最美的,在心不在遠處。”

瑜伽講究專注,這種專注是希望你擯棄所有雜念,感知當下,感知自己的靈魂和身體,是對自身內在的高度關注,試圖將你從五光十色的誘人環境中救贖出來,與自己對話,放鬆身心。正如作者所說“別人眼裡的成功,未必是自己內心的呼喚。”從西醫角度來說,葷多素少、情緒不良最終會導致血脂、血壓、血糖異常。而瑜伽恰恰講究節制,主張素食,尊重生命和自然,這與現代的健康生活方式不謀而合。瑜伽的節制與專注密不可分,不懂得節制,更無法專注。“對外的溫柔,其是對自己心境的溫柔。對我們的身心,溫柔地呵護,它會覺知;粗暴地對待,它也會覺之。”

滿屏閒言碎語,不一定讓您懂了瑜伽的內涵,也不一定讓您認識到瑜伽的美,唯願您“能把自己騰空,感知時間流逝,安安靜靜面對自己,極具幸福感。因為空,因為靜,許多不留意的東西便被感受到,覺知到,並深諳其中美好。”

最後願您行雲流水月兒高,疏梅弄影紫竹調。清香回溢出水蓮,空納萬境夢江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