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為何家會傷人》,帶你分析兩個謊言

去年四月九日,我讀了一本書,是閨蜜推薦的,她說:"這本書裡面講的內容挺好的,你可以看看,或許有和你相似的情況。"

於是我從網上買來,第一次翻開這本書,目錄共四個章節: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別把焦慮轉嫁給孩子、中國式家庭。

這本書就是《為何家會傷人》,作者是武志紅,資深心理諮詢師。

再讀《為何家會傷人》,帶你分析兩個謊言

當時讀完這本書,我對裡面講的內容很觸動,總感覺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今天我再一次翻看這本書,並在網上查了有關這本書的評論。

豆瓣上面有一個評論,我截取了其中幾句話:"無論怎樣的境況下,夫妻關係永遠是家庭中第一位的關係。"和" 本書第二個最重要的觀點,就是每個人都需要被看見。"

我認為這個評論很恰當地告訴我們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夫妻關係和被看見。"這也是在讀書過程中給我感觸很深的點。

平時生活中,我也一直和對象說:"夫妻關係是家庭中的第一位。"

總體來說,這本書讓我受到了啟發,一邊閱讀一邊反觀自己,發現了不一樣的世界。

這本書第四章的題目是"有關愛的六個謊言",其中第二個和第五個謊言分別是"我愛你,所以你要聽我的"和"嫉妒"。

下面我將針對這兩個謊言提出自己的看法。

再讀《為何家會傷人》,帶你分析兩個謊言

1.被控制的愛

小標題是對第二個謊言"我愛你,所以你要聽我的"這篇文章的一個定義。

這篇文章講的是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以愛的名義替我們做決定,最後結果是父母感覺很累,要一直為孩子操心,而孩子感覺很"煩",甚至會有窒息感。

這時候,孩子可能會叛逆,甚至採取自殺和殺人的極端方式。

作者在文章裡舉了那幾天廣州發生的中學生和大學生自殺的事件,讓人感覺很惋惜。

我結合自身情況,進行自我剖析,希望自己能有所收穫,也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我是周圍人公認的乖乖女,和我接觸的許多朋友,都覺得我性格特別好,沒有脾氣,而實際上只有極少數朋友真正理解我,當然我並不是要求朋友一定要理解我。

我的生活是這樣的,大部分決定都是父母替我做的,長大之後的工作也是,所以父母對我的愛,是控制的愛。

我和他們說過一些自己的想法,但當他們不同意時,我不敢堅持自己的想法,更不敢和他們吵架。

這種情況的改變,從遇見現在的對象開始。

他給了我足夠的包容與理解,讓我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讓我找到更真實、更敢於承擔責任的自己。

在這個過程中,我做了一些事情。

(1)排解情緒

因為長時間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心裡積攢了很多委屈、很多負能量。

我通過大哭的方式來宣洩自己的情緒,在這個過程中,對象一直在告訴我:"沒事的,我理解你。"

他希望我慢慢走出過去的悲傷,不要一直沉浸在過去,給予我很大幫助。

(2)堅持自己的想法

從身邊小事開始,比如,有一次我告訴媽媽:"我想拔牙,因為長智齒了,很疼。"

媽媽就告訴我,她拔牙的經歷,然後說:"儘量不要拔,拔牙沒有什麼好處。"

最後我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想法。

因為我知道媽媽的意見,只是一個參考,我還是要自己做決定。

(3)學會說"不"

當朋友叫我做一件事情時,如果我不想去做,我會委婉地告訴她,然後再讓她找其他的人。

也許一開始,你不好意思說,這時候你要告訴自己:"你可以說出來的,加油!不想做就不做,不要委屈自己。"

多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讓自己學會說"不"。

如果你也像我一樣,請學著排解自己的情緒、堅持自己的想法、學會說"不",不要一味迎合別人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再讀《為何家會傷人》,帶你分析兩個謊言

2.自我價值感低

小標題是對第五個謊言"嫉妒"這篇文章的一個定義。

文章中說到:"嫉妒也是一個愛的謊言。"舉了嫉妒狂邱興華殺人的例子。

文章中還引用了瑞士心理學家維雷娜·卡斯特的觀點:"嫉妒狂的自我價值太低,他們因此很需要用嫉妒這種不好的感受轉嫁出去。"

讀完這篇文章,我想說:"我是那個自我價值很低的人。"

在家裡,我是那個不被看見的人。我的個性不張揚,平時也不愛表達自己,所以會被家人忽略。

我也覺得即使沒有自己,生活也是一樣過,這樣的想法不正確,有時還是會這樣想。

爸爸曾經說過一句話:"你不聰明,你看著吧!以後妹妹一定比你有出息,我就可以料到。"

這樣的話,更加堅定了我的想法:"我不重要,他們可以做的比我好。

結婚之後,我有時會因為對象做的一些事情而煩惱、嫉妒,總覺得他忽略我的感受。這個時候,我們都會好好溝通,然後解決問題。

讀完文章之後,我突然明白自己之所以會那樣,是因為一直以來自我價值感低在作祟。

自我價值感低的原因有一部分受原生家庭影響,有一部分受自己的影響。

現在的我,一直在努力做這幾件事情,幫助自己走出這個怪圈。

(1)看見自己、關心自己

我們都是希望被別人看見的孩子,做一件事情,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可是如果別人沒有認可你?你又該怎麼辦?

海藍博士曾經說過:"被聽到、被看到、被愛的核心是被自己聽到、被自己看到、被自己理解和支持。"

所以,不要等著別人給予,自己看見自己,關心自己。

我們可以成為自己幸福的締造者

(2)給自己積極正向的暗示

當自己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候,我會從心裡告訴自己:"你看吧,你是可以的。你真棒!你很棒!"

當自己沒有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候,我會從心裡告訴自己:"沒有關係,下次就可以做好了。誰沒有犯過錯誤呢?"

通過積極正向的暗示,會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給予自己力量,幫助自己走出當下困境。

積極正向的暗示,既可以給自己,也可以給他人,幫助他人走出憂傷。

(3)讓自己忙碌起來

生活中,很多的煩惱都是自己想象出來的。

當你忙起來的時候,你就不會有自己不重要的感覺,而且也沒有時間去考慮自己這個問題。

日子是要向前走的,人是要向前看的,所以擺脫過去的方法,就是前進一步,再前進一步。

再讀《為何家會傷人》,帶你分析兩個謊言

現在的我常常告訴自己,既然命運沒有擊垮我,那我總要做點事情,來慶祝自己度過了那段青春時期孤獨憂傷的歲月。

寫到這裡,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覺,不妨停下來想一想,過去曾受過哪些傷害?原生家庭的哪些方面影響到你?你又該如何去改變?

看見自己、關心自己,給自己積極正向的暗示,讓自己忙碌起來,相信你也可以走出"嫉妒"的怪圈。

寫在最後,願我們都被看見,即使前方再黑暗,也要相信會有光亮到來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