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關於制定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鬥目標來制定。

中國共產黨陽泉市十一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深入分析陽泉市面臨的形勢,著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立足陽泉實際,把握髮展大勢,順應人民意願,就制定“十三五”規劃提出以下建議。

一、“十三五”時期陽泉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和指導思想

(一)“十二五”時期陽泉市發展取得的新成績

“十二五”時期是陽泉市發展極不尋常的五年。五年來,尤其是近年來,面對嚴峻複雜的外部經濟形勢、日益凸顯的自身深層次矛盾和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五句話”總要求和“六大發展”的戰略部署,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基本完成了“十二五”確定的目標任務。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轉型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底的1.5∶59.5∶39調整為1.8∶49.7∶48.5;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陽五、太陽等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道路交通網絡更趨完善,陽大鐵路、娘子關供水二期等一批重大項目啟動實施,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城市暢通工程成效明顯,城鄉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節能減排、環境治理、生態建設協調推進,城鄉環境面貌明顯改觀;全面深化改革穩步推進,綜改試驗區建設和各項改革試點扎實有效,行政審批制度、國資國企等重點環節改革取得突破,區域行政託管、發展“飛地經濟”等初見成效;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教育、文化、體育走在全省前列,社會保障擴面提質,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法治陽泉”“平安陽泉”建設紮實推進,社會管理方式不斷創新,信訪工作、群眾工作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和安全感進一步提升;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討論落實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紮實開展“六權治本”,始終保持反腐高壓態勢,全市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穩步好轉,幹事創業、廉潔勤政的氛圍進一步形成。

(二)“十三五”時期陽泉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

當前,世界經濟仍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甦,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在相當長時期內依然存在,不確定因素增加。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步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家大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特別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環渤海合作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必將為我國經濟發展開拓新的空間,注入新的活力;中央明確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確定全國“十三五”期間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為我們指明瞭發展方向。從全省來看,省委、省政府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確立了實施“三個突破”、推動“六大發展”、做好煤與非煤“兩篇大文章”的戰略舉措,為全面加快發展理清了思路,明確了方向;持續淨化政治生態,從嚴落實“兩個責任”,保持“三個高壓態勢”,推進“六權治本”,凝聚了共識和合力,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從陽泉市來看,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較好、城市化水平較高,近年來堅持不懈調整產業結構,實施了一批重大轉型發展項目,穩步推進全國中小城市綜合改革、省級科技創新型城市等一系列國家和省級改革試點,同時被國家列入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和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行列等,政策疊加效應將進一步顯現,發展的後發優勢和增長潛力明顯。

同時,必須清醒看到,陽泉市作為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和老工業基地,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較突出,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很多困難,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不大,發展不快,活力不足,新的增長點少;“一煤獨大”“一企獨大”結構性矛盾突出,抗風險能力較弱;實用人才短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增長方式粗放,轉型發展支撐不力;生態環境“瓶頸”問題凸顯,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壓力加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少數幹部存在為官不為、能力不足、懶政怠政的問題。特別是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對陽泉市資源型經濟轉型升級的衝擊和負面影響仍在延續,形勢依然嚴峻。

綜合判斷,陽泉市發展與全國全省一樣,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面臨諸多矛盾相互疊加的嚴峻挑戰。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戰略機遇內涵的深刻變化,強化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更加積極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必須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陽泉市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堅持解放思想不停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堅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不彷徨,堅持轉型升級主旋律不偏離,堅持統籌兼顧不盲動,堅持從嚴治黨、狠剎“四風”不鬆懈,咬定目標,堅定信心,揚長避短,奮發圖強,求新求變求突破,努力開創“十三五”發展新局面。

(三)“十三五”時期陽泉市發展的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遵循“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和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五大發展”新理念,按照省委“五句話”總要求,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綜改試驗區建設為抓手,以轉型升級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大力實施“三個突破”,著力推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廉潔和安全發展,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把陽泉市建設成為山西向東開放橋頭堡、晉東區域中心城、轉型發展先行市、城鄉統籌示範區。

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推動陽泉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市、堅持對外開放、堅持黨的領導。

二、“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及戰略思路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任務

到2020年,確保全方位達到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立足陽泉市實際和發展需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準,地區生產總值力爭比2010年翻一番,確保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基礎上有更多的增長,貧困人口在全省率先實現全面脫貧。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確定今後五年陽泉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轉型升級有新進展。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調整與發展方式轉變取得重大進展,“一煤獨大”“一企獨大”狀況得到明顯改觀,支柱產業多元化和大中小微企業協調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科技支撐和創新驅動能力大幅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發展的協調性、均衡性和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

——民生福祉有新增進。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更趨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文化軟實力有新提升。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全民科學文化素養和精神文明素質普遍增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明顯提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進一步繁榮發展。

——生態建設有新成效。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化水平顯著提高。能源資源使用效率大幅提升,能耗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大氣、水、土壤汙染治理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城市綠化率不斷提高,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改革開放有新突破。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各項改革試點取得新突破。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積極參與京津冀、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乃至“一帶一路”等更大範圍的協作分工,並取得實效。

——依法治市有新局面。民主法治建設紮實推進,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體制改革基本到位,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全民法制意識不斷增強,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二)貫徹新理念,適應新常態,引領新發展

著力推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廉潔和安全發展,努力開創陽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局面。

著力推進創新發展。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全面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為重點的各類創新,營造鼓勵創新和寬容失敗的氛圍。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新興業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加快經濟全面轉型,著力破除產業結構畸形的困擾,優化產業佈局,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著力推進協調發展。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和平衡性。

著力推進綠色發展。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走“革命興煤”、可持續發展之路。加快推進高碳產業低碳發展、黑色資源綠色發展,讓綠色產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大力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清潔生產,加快國家級森林城市創建步伐,全面改善和優化生態環境,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著力推進開放發展。緊緊抓住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環渤海合作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戰略機遇,充分發揮陽泉區位和交通優勢,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引資和引技引智並重,創新招商方式,建設高標準項目平臺,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多領域參與全省、全國乃至全球經濟技術合作,以開放帶動創新、推動改革、促進發展。

著力推進共享發展。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創造公平、包容、普惠的發展環境,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民生問題,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城鄉居民同步小康,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全市人民。

著力推進廉潔和安全發展。堅持廉潔發展並自覺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各個領域,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堅守安全發展的紅線,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要求,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切實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全市社會安全穩定。

三、堅持創新發展,加快經濟轉型升級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發展活力和後勁,努力把陽泉建設成為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創新型城市。

(一)培育發展新動力,激發社會新活力

優化要素配置,保持投資、消費、出口對經濟增長的合理拉動作用,激發新活力,釋放新需求,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擴大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引導各類資本重點投向技術創新、新興產業、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和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領域,努力提高投資的質量和效益,培育形成一批可持續、高效益的新產業。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功能,創新融資方式,打造融資平臺,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形成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自有資金和信貸資金共同投入的有效機制,保持投資合理增長。推進投資體制改革,規範政府投資行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營造公平公正、有序競爭的投資環境。

拓寬消費渠道和領域,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著力擴大居民消費,促進城鄉居民消費升級。創新消費理念,引導消費向智能、綠色、健康、安全方向轉變。合理佈局建設商業圈、城鄉便民店等消費設施,改造提升城鄉流通體系。推進電子商務、連鎖經營、城市綜合體等業態創新,促進文化、旅遊、健康養老消費等新型消費業態的發展。充分發揮新型城鎮化對消費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服務業和中小企業,努力增加就業創業機會,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培育和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嚴厲打擊欺詐行為,營造誠信、和諧消費環境。

培育發展出口新優勢,發揮出口對增長的促進作用。推進“以質取勝”戰略,在穩定傳統優勢產品出口的基礎上,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新優勢。優化外貿結構,培育扶持外向型企業。促進企業開展新產品研發,不斷開拓國際市場,保持對外貿易的穩定發展。扶持加工貿易企業擴大規模、改善經營。加強與京津冀和東部沿海地區對外加工貿易項目合作。

鼓勵全面創新、創業。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敢為人先、敢冒風險、敢爭一流、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和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構建有利創新創業的政策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支持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創新模式,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二)做好煤與非煤兩篇文章,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從陽泉市產業實際出發,按照“穩定煤炭、加快電力、擴大煤化、做強裝備、創新冶金、重組耐材、做大旅遊”的調產思路,統籌做好煤與非煤兩篇文章,推動傳統產業由低端向中高端發展,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壯大現代服務業,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構建多元化支柱現代產業發展格局。

穩定煤炭。堅持走“革命興煤”之路,淘汰落後產能,全面提高生產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化解過剩產能,控制煤炭產量。延伸產業鏈,增強煤炭就地轉化和綜合利用開發能力。深入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企業兼併重組,提升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大力加強煤炭企業現代化管理,全面提升煤炭產業素質。

加快電力。加快推進煤電轉化,發展大容量、高參數超臨界、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和低熱值煤發電;加快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進一步提升煤電高效清潔發展水平。大力發展風能、光伏、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重點推進採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發電示範基地建設,打造“千萬千瓦級”新型綜合能源基地。

擴大煤化。發展壯大煤化工產業規模,重點發展“肥、醇、烯”,推動煤化工產業向技術高端和價值鏈高端提升。同步發展精細化工產品,推進中小化工企業不斷開發新產品,延伸產品鏈,構建精細化工產品體系,實現由無煙煤生產基地向煤化工生產基地轉變。

做強裝備。以重點企業、園區、項目為依託,以高端化、專業化、智能化為目標,做大做強做精煤礦機械及通用機械。加快水泵、閥門等企業搬遷改造、退城入園,擴大生產規模和市場佔有率。煤礦機電企業加大新品開發和研發力度,建設面向全省全國的煤礦機械電器生產基地。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充電設備、維護維修等配套設施。

創新冶金。推動資產流動重組,整合生產要素,把企業做大做強。破解用電體制機制難題,支持建設自備電廠,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效益。按照精深加工,延伸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積極發展鋁合金、鋁型材、鋁板帶、鋁箔等系列產品,把產品做精做細,全力打造晉東地區鋁工業基地。

重組耐材。推動耐火產業兼併重組和技術改造,著力發展高端耐火材料,培育一批較大規模的企業集團。同步發展陶瓷、磁材、納米碳材料、新型建材等無機非金屬材料及製品,推動企業向精、深、專、特發展,打造全國新型材料基地。

做大旅遊。打造“中共創建第一城”城市品牌以及藏山、娘子關、大汖溫泉、獅腦山百團大戰遺址公園等一批精品旅遊景區景點,開闢精品線路,融入全省、全國旅遊網絡。積極發展鄉村休閒遊、生態風光遊、“採礦文明”遊(廢棄礦井改造)等,打造多元化、個性化的“陽泉名片”。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旅遊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增強旅遊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培育新興產業。依託百度雲計算中心,鼓勵發展“互聯網+”、智能製造、大數據應用、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同時,加快發展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科技等產業,培育龍頭企業,打造產業集群。

壯大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綠色物流和連鎖經營、快遞、電商、線上線下等新型業態,培育發展一批有實力的本土物流企業。在做大旅遊產業的同時,積極發展刻花瓷、砂器、煤雕等傳統手工藝文化產業和動漫、科幻等創意文化產業,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發展體育健身服務、戶外運動休閒等體育產業。充分依託陽泉市氣候、交通和區位優勢,大力推進醫療+保健+養老產業模式,發展宜居健康養老產業。積極發展各類健康養生產業。

推進現代特色農業發展。按照用工業模式發展農業的理念,發展各具特色的板塊經濟、莊園經濟、溝域經濟等。做優做強畜牧、蔬菜、核桃、雜糧、食用菌、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經紀人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農業信息化和機械化,強化農村勞動力培訓,大力培育多種形式的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健全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全面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堅守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促進農村土地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面貫徹落實國家農業補貼政策,不斷加大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強化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農業裝備技術建設,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三)創新發展新模式,挖掘發展新潛力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園區經濟、總部經濟、飛地經濟、循環經濟、樓宇經濟等“六種經濟”,挖掘發展新潛力。

發展縣域經濟。強化縣區發展主體地位,做大做強縣域特色經濟。各縣區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培育壯大優勢主導產業,佈局和建設一批富民強縣的大項目、好項目,培育和扶持一批骨幹企業,逐步建立新型支柱產業體系,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

發展園區經濟。高標準、高起點打造一批產業園區,推動園區產業關聯、成鏈、集聚、集約、合作發展,提升園區承載能力,促進產業集聚集約發展。創新體制機制,鼓勵園區按市場機制構建多元化融資渠道,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園區開發建設。

發展總部經濟。依託陽煤集團,吸引其更多的合作企業落戶陽泉。為陽煤的發展創造更加寬鬆的環境,提供全方位服務,幫助其把更多項目特別是非煤項目建在陽泉。吸引外埠中間商、供應商到陽泉註冊辦廠。引導支持周邊區域的企業總部落戶陽泉,建設晉東經濟帶及城市群總部企業的集聚區。

發展“飛地經濟”。建立縣區之間協調互補的發展機制,為發展“飛地經濟”和區域合作提供製度保障,加快推進一批飛地項目建設。積極加強陽泉市與域外的合作,引進更多外埠項目在陽泉市落地建設。

發展循環經濟。堅持“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量化優先”原則,加快建立循環型工業、農業、服務業體系,提高全市資源產出率。支持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鼓勵開發利用“城市礦產”,重點扶持廢舊家電回收利用、廢舊蓄電池無害化處理等產業。推進農林廢棄物、汙泥、建築垃圾、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發展樓宇經濟。加大城市經營力度,鼓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商務樓宇、改造盤活閒置樓宇,完善停車、通訊等商務配套設施,提升商務樓宇綜合服務水平和承載能力,加大宣傳力度,吸引研發中心、銷售中心、現代物流、廣告中介、信息諮詢、金融保險、法律會計、電子商務、網絡業務等市場主體入駐樓宇,帶動發展新興業態,為陽泉市經濟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

(四)拓展發展新空間,強化發展新支撐

建設和拓展多層次、立體化的網絡經濟空間和基礎設施空間,為發展提供新支撐。

拓展網絡經濟空間。加快推進地方寬帶網絡建設,形成大容量、高速率、光傳送、全覆蓋的光纖傳輸網絡和無線寬帶網絡。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支持基於互聯網的各類創新,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積極發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創業空間。落實國家網絡安全戰略,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強化信息安全保障。

拓展基礎設施建設空間。構建高速、國省幹線、農村公路、城市道路等“四網”互聯互通和鐵路縱橫交錯的大交通網絡。加快全域供水、排水管網幹線和支線建設,建成覆蓋全域的城市水網系統。推進城鄉電網建設改造,加快電網智能化建設。實施地下管網改造工程,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加強城市公共交通、停車場、充電樁、防洪排澇設施和“海綿城市”建設,加快放開電力、電信、交通、供熱、天然氣等市政公用壟斷性行業的競爭性業務。

(五)全力推進科技創新、民營經濟發展和金融振興“三個突破”

推動科技創新。以創建省級創新型試點城市為契機,著力推動科技創新。建立財政性科技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發展壯大陽泉市科技銀行、科技發展基金,構建多元化科技投融資體系,實現全社會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和科技產業投資的穩定增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引導企業牽頭科技攻關和創新成果轉化。在鼓勵原始創新的同時,更加註重集成創新、協同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組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推進產學研結合,開發和分享科技成果。打造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科技型企業孵化、公共技術服務、科技成果轉化和交易、大眾創業共享等各類平臺,建設科技產業集群創新基地。圍繞發展循環經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煤電鋁一體化發展、現代煤化工、高端耐火材料、新能源、先進裝備製造、信息產業等事關全市可持續發展的先進共性技術,佈局實施一批科技重大專項。深化與北京等區域科技合作和對外交流。

發展民營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推進民營經濟壯大規模。優化和改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務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進一步放開民間投資領域,放寬民營企業准入條件,全面放開競爭性經營行業和投資領域,支持民營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的改組和改制,有序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制定創業扶持政策和辦法,整合行政資源,創新公共投資領域和模式,推動更多社會成員興辦經濟實體。支持引導民營經濟調整結構,推動民營企業改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鼓勵支持發展科技創新型民營企業,培養壯大“小巨人”企業。推動設立民營企業發展基金,加強民營經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促進民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促進金融振興。推動金融改革創新,充分發展和利用多層次資陽泉市場,發展普惠金融,構建體系健全、競爭有序、運行規範、監管科學、與實體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提升金融信息化水平。加快地方金融機構改革步伐,做精做強陽泉市商業銀行,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大力發展村鎮銀行,規範發展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等,發展互聯網金融,穩步發展新型金融業態。支持各類銀行在陽泉市設立分支機構。積極發展地方保險機構,拓寬保險服務領域。引導民間融資健康發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組建股權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穩步擴大融資總量。培育整合上市資源,鼓勵支持企業在新三板、創業板、中小板和主板上市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全面加強全市社會信用系統平臺建設,完善金融風險防控機制,優化全市金融生態。

四、堅持協調發展,增強發展均衡性

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在補齊短板中實現均衡發展,在加強薄弱環節領域中增強發展動力,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區域協調、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並重、軍民融合發展。

(一)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統籌城鄉要素合理配置,形成以城帶鄉、城鄉互惠、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鄉關係。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一步完善全市城鎮化建設規劃並加快實施步伐。全面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施居住證制度,在提高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同時,著重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更多人群。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並支持引導依法自願有償轉讓。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

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加大力度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形成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體系、公共衛生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公共財政體系。

(二)加快區域協調發展

按照陽泉市城鎮化總體佈局,同步推進舊城改造、生態新城開發、縣城和中心鎮及美麗鄉村建設。

加大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試點工作力度,繼續試行行政託管,探索建立新的機制,加快市區城中村、城市周邊村的城市化改造進程。進一步做好陽泉市作為全國首批智慧城市試點工作,加快“智慧陽泉”建設,推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與城市管理、市民生活的高度融合,實現城市智能化管理和運行。

加快推進生態新城建設步伐,堅持規劃先行、產城融合、滾動開發、分步實施的思路,重點發展公共管理、商務辦公、商業金融、科技研發、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高新技術產業,建設山西省生態示範區。

加大縣城建設力度,引導生產要素、優勢資源向縣城集中,提高縣城對人口和產業的承載力。依託義平路、廣陽路兩條城市主幹路,帶動市區南部區域拓展,推進平定縣城與市區的同城化、一體化發展。盂縣縣城要依託地理位置和環境優勢,成為以能源、物流、新材料、旅遊為主導,以優良生態環境為特色的現代化城鎮。

加快建設西煙鎮、南婁鎮、河底鎮、娘子關鎮、張莊鎮等一批中心鎮,確定發展方向,完善基礎設施,調整經濟結構,探索各具特色的轉型路徑和模式,輻射帶動農村發展。

以中心村為重點,加快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引導推動偏遠貧困農村的人口、資源、資金和國家扶貧搬遷等政策向中心村集聚,集中力量規劃建設中心村。繼續推進完善提質、農民安居、環境整治和美麗宜居四大工程,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培育一批工礦一體示範村、歷史文化示範村、綠色生態示範村、休閒旅遊示範村等,努力把全市農村建設成為家園美、田園美、生態美、生活美的美麗宜居鄉村。

(三)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建設文化強市。

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道路、中國夢宣傳教育。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思想道德建設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等系列活動,引領新常態,倡導新風尚。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建設新型智庫。大力弘揚法治文化、廉政文化、紅色文化。開展道德模範選樹活動,營造崇德向善、奮發圖強的社會氛圍。不斷提升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建成省級文明城市。加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

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引導作用,創新輿論引導機制和方式。堅持正面引導與依法管理相結合,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淨化網絡環境。加快媒體戰略轉型,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打造《掌上陽泉》《無線陽泉》等新型主流媒體傳播平臺,提升新媒體格局下的輿論引導能力。加強對外宣傳,打造陽泉名片,推動陽泉文化走出去。弘揚主旋律,傳播好聲音,凝聚正能量,展示新形象,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市級“五館一院”和縣級“三館一院”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引導公共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維護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建立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指導性目錄,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拓展文化惠民項目,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城鄉聯動機制,促進“文化下鄉”經常化、制度化,支持民間鄉土文化發展。大力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事業,扶持文化精品創作。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陽泉。發展體育運動,促進乒乓球、射擊、蹦床等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推廣全民健身,增強人民體質。積極推進科學知識普及。逐步提高對文化的財政投入,設立文化惠民專項資金、文化產業扶持專項資金、文藝創作獎勵基金。

進一步理順文化行政部門同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關係。推動政府職能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建立和完善“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相統一的文化管理體制機制。推進文化事業單位實現“事企分開”或“轉事建企”。完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宣傳幹部隊伍建設,完善文化人才培養管理機制。

(四)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

貫徹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支持和服務軍隊調整改革大局,支持駐地部隊、武警部隊和民兵預備役部隊現代化建設,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做好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完善國防動員體制機制。加快人民防空建設,促進晉東化工有限公司與陽泉經濟融合發展。

五、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陽泉

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綠色富市、綠色惠民,把陽泉建設成為山清水秀、宜居舒適的美麗山城。

(一)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

按照《山西省功能區規劃》對陽泉市國土空間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禁止開發區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要求,突出生產空間高效、生活空間舒適、生態空間宜人的主體功能,制定陽泉市主體功能區規劃,優化空間結構。

貫徹執行國家和省關於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財政、投資、產業、土地、人口、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等政策,並形成配套落實措施,形成市場統一規範、要素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持續的區域發展機制。

堅持主體功能區規劃的戰略性、基礎性、約束性,統籌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規劃、產業規劃、環境規劃等,推進市縣(區)“多規合一”,強化規劃的指導和管控作用。

(二)強化節能減排

發揮節能與減排的協同促進作用,實施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實施資源利用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共同推進的節能工作格局。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推進重點領域節能技術改造,強化單位產品能耗標準、綠色建築標準等約束。實施工業能效提升計劃,加強高能耗行業能耗管控,在重點耗能行業全面推行能效對標,促進企業節能降耗和產業轉型升級。

認真落實國家用能權、用水權、排汙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製度,創新預算管理制度、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探索實現雙控目標的市場化機制。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節水管理,積極開展能效、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

推進煤炭等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煤層氣先抽後採和綜合開發利用,加快發展新型能源。嚴格淘汰落後產能,嚴控電力、建材、耐火、化工等重點行業碳排放。

發展綠色交通,實行公交優先,鼓勵綠色出行,加快構建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提高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提升建築能效水平,大力推廣綠色建材、建築和可再生能源建築。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加快推進低碳縣區、低碳園區、低碳商業、低碳社區建設。

調整建設用地架構,降低工業用地比例,提高工業用地投資強度和效率,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嚴格控制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規模,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積極爭取國家和省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

倡導合理消費,力戒奢侈浪費,降低行政成本,管住公款消費,深入開展反過度包裝、反食品浪費、反過度消費行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

(三)加強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

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攻堅戰,落實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完善和優化環境治理體系,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擴大汙染物總量控制範圍,將細顆粒物等環境質量指標列入約束性指標。以霧霾治理為重點,實施淨空工程,加大矸山生態恢復治理力度,推進重點行業提標治理,加快市區重汙染企業搬遷改造,加強環境質量指標監測和區域聯防聯控,積極應對重汙染天氣,確保空氣質量穩步提升。

實施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汙“三條紅線”管理。嚴控地下水開採。實施地下水汙染治理。加強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汙染防治,突出加強娘子關及龍華河飲用水源地保護,確保飲用水源地安全。持續改善地表水環境質量。統籌強化供水、排水、汙水、節水、中水回用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加強用水需求管理,以水定產、以水定城,建設節水型社會。

全面推進採煤沉陷區、採空區、水土流失區、煤矸石山的生態環境治理修復工程,有序推進採礦破壞村莊避讓搬遷工作。穩步推進土壤汙染治理。堅決打擊私挖濫採。

推進城鎮垃圾分類處理,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汙水處理,強化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和畜禽養殖汙染治理。

(四)著力推進生態建設

加快推進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水汙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修復工程。結合生態功能區劃,構建生態網絡結構,在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紅線,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大力推進造林綠化,構築生態安全屏障。堅持造管並重,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實施荒山造林、退耕還林、公益林建設以及封山育林、碳匯林業等重點工程,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和林木碳匯蓄積量。實施公路沿線綠化和河流兩岸綠化工程,形成通道景觀林網和水系綠色廊道。開展綠色鄉村、綠色社區、綠色家園、綠色單位建設活動。嚴禁非法侵佔林地和移植天然大樹進城。搞好國營林場改制。創新產權模式,引導各方面資金投入植樹造林。

六、堅持開放發展,打造山西向東開放“橋頭堡”

以構建開放型經濟為引領,搶抓國家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環渤海合作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歷史機遇,找準定位,主動作為,在融入國家戰略中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強化區域合作中拓展新的發展空間,把陽泉市打造成為全省向東開放的“橋頭堡”。

(一)優化對外開放環境

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政策,最大限度放寬投資准入限制,加大招商引資和產業升級對接力度。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促進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推行普遍備案、有限核准的外資管理制度,切實推進投資便利化。規範完善政務平臺和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切實提高行政效能。營造開放透明的法律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穩定有序的經營環境和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營造親商、安商、容商、富商的良好環境氛圍。

(二)打造開放發展平臺

推進經濟技術開發區擴容提質,探索建立開發區與城區、郊區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強與省內外園區建立合作聯盟,建設成為品牌示範開發區,爭取邁入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行列。促進東城科技創新園與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融合互補發展。郊區、平定、盂縣集中力量各自規劃建設一個高標準產業園區,實現產業集中、資源集約、企業集群、功能集成,增強承接產業轉移、項目吸納和承載能力,提高園區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建設成為省級開發區。

(三)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水平

實施精準化招商,把好招商項目質量關,重點引進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廣闊、引領帶動作用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創新招商引資手段,推行專業化招商,充分發揮企業、商會、在外陽泉籍人士及各類社會組織的作用,利用全國各類展會和平臺,吸引更多項目在陽泉落地建設,更多企業來陽泉投資創業。強化項目全程跟蹤服務,提高引進項目的落地率、開工率,促進項目投產見效、發展壯大。

(四)強化對外開放合作

深度融入石家莊、太原都市圈,加強產業協作、城鎮體系佈局、生態建設等有效對接。發揮陽泉作為晉東區域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建設晉東經濟帶。積極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環渤海合作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的分工協作。立足陽泉市比較優勢,重點加強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合作,完善能源輸送網絡,建設京津冀地區清潔能源生產供應基地;主動承接京津冀地區新材料、節能環保、高新技術等疏解產業,積極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及東部沿海地區項目合作。鼓勵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引導陽泉市在煤炭、化工、材料工業、工程承包等領域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深化與友好城市在經濟、文化、技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五)發展對外貿易經濟

完善對外貿易佈局,創新外貿發展模式,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加強營銷和售後服務網絡建設,提高傳統優勢產品競爭力,推動外貿向優質優價、優進優出轉變。大力發展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平臺),提升報關、報檢、外匯、物流、退稅和融資等綜合服務能力。鞏固耐火材料、石油壓裂支撐劑、機電產品等傳統貿易,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優勢,提升陽泉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七、堅持共享發展,著力增進人民福祉

堅持富民與強市統一,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讓發展成果全民共享。

(一)增加公共服務供給

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強義務教育、就業、食品安全、社會保障、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無障礙環境、體育健身、環境保護、氣象防災減災等基本公共服務,努力實現全覆蓋。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項目投資、運營和管理。

(二)全力推進脫貧攻堅,率先在全省實現全面脫貧

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脫貧攻堅重大戰略部署,把脫貧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實行脫貧工作責任制,實行最嚴格的考核督查問責。深入開展精準扶貧,按照因人、因戶、因地分類施策的思路,完善精準扶貧機制,強化駐村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手段,努力實現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實施產業“造血”扶貧,引導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以多種形式參與扶貧開發。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提升農村自我脫貧能力。實施教育扶貧和“雨露”計劃,提高貧困地區勞動力就業和脫貧致富能力。實施易地扶貧移民搬遷,引導農民向城鎮和中心村集聚。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行社會保障政策兜底全覆蓋。力爭在全省率先實現全面脫貧的目標。

(三)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制定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持創業帶動就業、發展擴大就業、政策扶持就業、服務保障就業、培訓促進就業,努力拓寬就業渠道,實現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聯動發展。

鼓勵自主創業,實施高校畢業生創業引領和就業促進計劃,以創業帶動就業,努力創建創業型城市。扶持發展中小微企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提高勞動力吸納能力,擴大就業容量。建立健全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相結合,企業、勞動者和服務機構三方相配合的就業扶持機制。

健全完善市、縣、鄉、村四級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統籌開展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人口和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殘疾人等群體的就業工作。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推進勞務輸出。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計劃和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提升農民素質。建立全市人力資源數據庫,提高就業信息服務水平。建立政府投資、招商引資和重大建設項目新增就業崗位預估和考核制度,加強就業創業扶持政策落實和資金投入績效考核。

(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推進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經濟發展同步增長,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適時適度調整最低工資標準。拓寬城鎮居民增收渠道,突出做好企業職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難家庭增收工作。建立保障和促進農民收入多元化增長的長效機制,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以非公有制企業、中小微企業為重點,推動工資集體協商。完善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深化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障制度和工資制度改革。積極預防和妥善解決欠薪問題。

(五)進一步提高教育水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

鞏固義務教育均衡達標成果,提升基礎教育質量,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堅持公辦幼兒園為主體,支持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發展學前教育,加快推進特殊教育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陽泉市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充分發揮山西工程技術學院的引領帶動作用,圍繞主導產業和市場需求,改革專業課程設置,促進校企深度合作,重點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城鄉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實行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制度,完善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制度。推進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遠程教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健全支持民辦教育發展機制,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繼續教育,暢通終身教育通道。完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衛生均等化服務質量。

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轉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模式,逐步構建科學、有序、便捷的分級診療格局。全面推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創新醫療聯合體建設和對基層醫療機構的幫扶工作。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堅持公立醫院公益屬性,完善科學補償機制,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強化醫務工作者培訓和管理,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

推行公立醫院網上陽光分類採購工作,繼續鞏固完善國家藥物政策和基本藥物制度,落實基本藥物採購、配送、使用的政策措施。落實預防為主方針,推進重大疾病防治戰略。以健康城市建設為抓手,紮實做好新時期愛國衛生工作,全面加強重大傳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職業病綜合防控。

推動健康服務業發展,鼓勵社會辦醫,逐步形成以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的社會辦醫體系。

(七)健全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

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職工收入增長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待遇正常調整機制。

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建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障、生育保險一體化制度,建立健全功能完備的失業保障制度,健全預防、補償和康復相結合的工傷保險制度,構建一體化社會保障體系。

完善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完善並軌後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大力發展兒童福利事業,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實現市縣兒童福利院機構全覆蓋。大力推進農村和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並加強日常維護和管理。實施養老服務設施區域統籌,推進醫養結合和城鄉養老服務一體化。健全扶殘助殘服務體系,加強殘疾預防,加大對殘疾人的康復救助力度,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促進殘疾人福利事業發展。支持慈善事業發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開展社會救助和社會互助、志願服務等活動。

(八)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完善人口發展戰略,提高人口出生素質、健康素質、教育水平,優化人口結構與分佈,引導人口有序流動。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提高計生優質服務水平,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提高生殖健康、婦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務水平。健全特殊困難計劃生育家庭的關懷扶助體系。提高家庭發展能力。

八、堅持廉潔和安全發展,提高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水平

廉潔促進發展,發展必須廉潔。全面加強廉政建設,紮實推進“六權治本”,大力加強安全生產,健全公共安全保障體系,不斷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持續促進廉潔發展、安全發展。

(一)深入推進“六權治本”

圍繞依法確定權力、科學配置權力、陽光運行權力、制度約束權力、合力監督權力、嚴懲濫用權力的要求,規範權力運行,強化監督制約,健全規章制度,完善體制機制,從源頭上織牢制度“籠子”,形成不能腐的長效機制。健全“權責清單”,完善職權運行流程圖和風險防控圖,規範政務服務平臺和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立健全決策、監督等各項規章制度,形成制度管人、管事、管財、管物的長效機制。實現“六權治本”村級全覆蓋。在全市全面推廣郊區“六議兩公開”工作法,有效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

(二)全面推進廉潔發展

建立健全防腐促廉工作機制,暢通群眾知情、參與、監督渠道,營造公平公正經濟發展環境。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提高政府監管水平,形成廉潔發展的制度保障。提高領導幹部推動廉潔發展主動性和自覺性,帶頭廉潔自律,帶頭廉潔用權。重塑政商關係,構建交往有道、相敬如賓、公私分明、清正廉潔的政商關係。倡導廉潔文明新風尚,弘揚以廉立身、以廉治家、以廉教子的文化傳統,革除鋪張浪費、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等社會陋習,促進社會風氣不斷好轉。

(三)持續加強安全生產管理

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觀念,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嚴格實施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考核“一票否決”。強化安全紅線意識和全民安全意識教育,建立完善安全隱患排查化解體系、預防治本控制體系、應急處置機制和監督管理機制等長效機制。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實行重大隱患化解逐級掛牌督辦和整改效果評價制度,嚴格查處非法違法或違規違章生產經營建設行為。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持續強化煤礦、道路交通、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消防等重點行業的安全監管,加強隱患排查,規範企業安全管理、設施設備管理、作業現場管理,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切實減少安全生產事故。加強從業人員特別是高危行業從業人員勞動保護和安全教育,夯實安全生產基礎。

(四)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

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以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為抓手,以基層平安創建為載體,深入開展“平安陽泉”建設,全面實施“六六創安”工程。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強化風險防控,不斷創新完善點線面結合、網上網下結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打防管控結合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加強危爆物品管控,加大對寄遞物流、消防、道路交通等重點行業安全管理,強化對流動人口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服務管理,減少公共安全隱患。健全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形成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工作格局。

強化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完善公共安全應急預案體系,形成統一指揮、分級管理、職責明確、功能齊全、資源共享、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的教育、宣傳、培訓體系,推廣普及防災文化,提高全民的公共安全意識。加強城市災害風險防控措施,強化應急救援隊伍訓練基地建設,建設標準規範、安全實用的應急避難場所,全面提升防災減災能力。

繼續保持“打黑除惡”的高壓態勢,嚴密防範、依法懲治違法犯罪活動,增強防範和打擊各種恐怖活動的意識和能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五)深化社會治理創新

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區(村)等基層自治組織建設,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深入推進基層社會服務管理平臺建設和應用及網絡化服務管理機制建設。創新社會組織培育管理機制,增強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轉移職能,提高公益服務和中介服務能力。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暢通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渠道,合理引導、鼓勵各類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社會治理。

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健全暢通群眾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機制,加強改進信訪和調解工作,積極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健全重大矛盾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健全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完善第三方參與的矛盾調處化解機制,推進多元調解體系建設,有效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全面推行重大決策、重大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使其真正成為剛性要求,規範評估程序,加大評估結果應用。重視群眾訴求,關心群眾疾苦,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問題。

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著力構建“誠信陽泉”。建立覆蓋全社會的信用信息系統,加快推進徵信機構、徵信系統和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實現信用信息交換共享。完善社會信用體系運行機制,建立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強化信用信息管理,改善經濟社會運行環境。加強誠信教育與誠信文化建設,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加快培養信用專業人才,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九、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以綜改試驗區建設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協調推進各領域改革,著力解決影響制約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

(一)深入推進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和各項改革試點工作

科學制定“十三五”綜改試驗規劃和實施方案,圍繞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社會管理、金融創新等改革事項,建立完善支撐資源型經濟轉型的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力爭跨入省級、國家級資源型經濟轉型示範市行列。

充分運用國家和省賦予的試點機會,紮實推進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智慧城市、省級創新型城市等試點工作,在產城融合、產業升級、提升城市功能、創新發展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二)健全完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

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重大改革舉措,紮實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形成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現代財政體制。

建立健全市場體系。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和監管制度,完善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健全公平競爭保障機制。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和統一開放的礦產資源、人力、技術交易市場,促進要素有序流動、高效配置。科學界定產權,明確資產所有權歸屬,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穩步推進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與所屬企業脫鉤改革,實現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促進優化國有資本配置和創新監管方式、完善監管體系,提高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鼓勵國有資本以多種方式入股非國有企業。積極穩妥、分類推進市屬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快水泵、閥門等重點國有企業的改革重組。分類推進商貿服務企業改革,逐步實現國有資本退出。支持民營企業依法參與國有企業改革。

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實施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債務“借、用、還”一體化的管理機制,地方政府債務分門別類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探索建立有利於促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發展的制度體系,引導和促進社會資本通過PPP方式進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投資領域。建立健全優先使用創新產品、綠色產品的政府採購政策,加強非稅收入管理。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供給對需求的引導和拉動作用,圍繞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通過從生產供給環節加快形成新供給、新動力,激發和引導新的消費。重點做好房地產庫存消化、落後產能淘汰、過剩產能消解、金融風險和債務化解、降低企業成本、補齊產業和公共產品短板等。

(三)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高行政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各類服務制度和平臺,加快建設辦公自動化,依法推進政務信息公開,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建立健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機制,加大教育、文化、衛生等領域政府購買力度。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責整合,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進事業單位去行政化。探索建立政府績效第三方評估機制,努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

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的領導是根本政治保證。各級黨委必須深化對發展規律的認識,認真貫徹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不斷改進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體制機制,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更好地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

(一)全面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充分發揮各級黨委(黨組)領導核心作用。主動適應、準確把握、科學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黨委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觀念、體制、方式、方法的全面創新。健全完善黨委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制度,強化全委會決策和監督作用,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研究重大政策的工作機制。健全決策諮詢機制,加強高質量智庫建設,積極開展重大戰略、重大課題、重大政策、重大改革研究,完善信息發佈制度,提高科學決策水平。

(二)切實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和幹部隊伍建設

圍繞強化政治功能、聚焦服務功能、夯實基層基礎、推動科學發展,大力實施基層組織功能提升、主幹能力提升、黨員素質提升、治理機制提升、保障水平提升“五大提升”工程,統籌加強各級、各領域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堅持和完善三級“聯述聯評聯考”工作機制,健全承諾、述職、評議、考核、問責“五位一體”基層黨建工作體系,壓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統籌加強社區、機關、學校、企業等基層組織建設,實現非公經濟組織與社會組織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兩個全覆蓋”。

強化幹部隊伍建設,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注重培養選拔政治強、懂專業、敢擔當、作風正的領導幹部,優化領導班子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營造風清氣正的選人用人環境。嚴格執行《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完善幹部選拔任用“三個一批”常態化工作機制。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建立幹部動態化、常態化調整退出和能上能下的工作機制。強化幹部“精準化”培訓和作風建設,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著力解決知識不足、“本領恐慌”等問題,提升深化改革、推動發展的綜合能力。從嚴從實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和關鍵崗位領導幹部的日常監督管理。

(三)保持懲治腐敗、狠剎“四風”的高壓態勢

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從嚴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落實“三嚴三實”要求,堅決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築牢法律和黨紀“兩道防線”。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嚴肅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用最果斷的措施遏制杜絕腐敗、“四風”和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增量,用最堅決的態度減少消除腐敗、“四風”和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存量,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堅決把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

嚴格執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健全改進作風長效機制,推動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持續好轉。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堅決查處懶政怠政、為官不為、為官亂為問題。鞏固反腐成果,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持續淨化政治生態,營造良好從政環境。

(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

堅持黨管人才,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促使人才規模、質量和結構與陽泉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相協調、相匹配。繼續實施《陽泉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著力破除制約人才培養、評價、使用、流動、激勵的思想束縛和制度藩籬,實施更加靈活務實的人才政策,營造引得進、留得住、用得活的良好環境。堅持人才培養與引進並舉,突出“高精尖缺”導向,依託“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大力實施重大人才工程,培養、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堅持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資相結合,增強人才項目落地的軟硬件承載能力,推動陽泉市與國內外的高層次人才項目合作。完善人才分配激勵機制,加快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健全技術要素參與分配製度。建立以政府獎勵為導向、用人單位和社會力量獎勵為主體的人才獎勵體系。制定完善支持創新型小微企業發展、創新型人才成長的政策體系。

(五)加快“法治陽泉”建設

支持人大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責,加強地方立法能力建設,落實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探索建立人大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制度。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動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加快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加強執法監督,確保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加快建設專業化、正規化、職業化政法隊伍。加快建設法治社會,創新法治宣傳教育載體和形式,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形成法治氛圍。健全法律援助、仲裁等制度,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

(六)凝聚富民強市強大合力

充分發揚民主,加強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政治協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項權益,激發全市人民主人翁意識。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全面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民族、宗教、僑務等政策,積極為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發揮作用搭建平臺,努力做好民族、宗教、對臺、僑務及外事等工作,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等人民團體的橋樑紐帶作用。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提高宣傳和組織群眾能力,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形成推動轉型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強大合力。

(七)抓好規劃建議目標任務落實

要按照市委《建議》確立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基本思路、推進路徑和舉措,研究制定陽泉市“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和各專項規劃。各縣(區)委要把提出規劃《建議》、指導“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作為重要職責,結合各自實際及時研究制定本縣區“十三五”發展規劃,確保本規劃《建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實現“十三五”規劃發展目標,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任務繁重。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幹部群眾,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開拓創新、砥礪奮進、凝心聚力、紮實工作,為實現陽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而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