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

最近,根据郭敬明小说改编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引起了很大反响,该电影讲述了一个中学女生遭受种种校园暴力最后不堪重辱自杀的故事。这部电影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校园暴力不该披着“玩笑”的外衣为所欲为,我们应当警惕校园暴力,为孩子创建美好的学习环境。

校园暴力又称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被媒体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多达30余起。

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能够有效遏制校园暴力,因此警惕校园暴力的重任就落在了家长身上。

警惕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

许多孩子在遭受了校园暴力时不愿意与老师、父母沟通,自己默默承受,会导致更大的心理问题,那么,家长应当如何分辨孩子可能遭受校园暴力呢?

  • 身体是否有伤痕。如果孩子的身上有奇怪的伤痕,问孩子他又支支吾吾,那么孩子很可能遭受了校园暴力,家长应该耐心询问孩子,消除孩子的恐惧感,同时积极与老师沟通,询问孩子在学校的异常。还有些孩子夏天了还坚持穿长袖,这时父母就要提高警惕了。
  • 孩子的文具、书本、书包等物品是否有丢失或者损坏。如果发现了孩子个人物品有丢失或损坏的情况,那么一定要引起重视了,询问一下孩子是什么原因弄丢或弄坏了,这个时候语气一定要温和。
  • 孩子突然不爱说话,不想上学。通常不爱说话、不想上学是心里有某种压力造成的,而这种压力很可能是因为在学校受到排挤或是欺负导致的。第四、睡眠质量突然变差。如果孩子近期经常做噩梦、失眠,这也是孩子遭受校园暴力的一种表现。

当孩子真的遭遇了校园暴力时,家长应如何安全、及时、有效的解决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反面案例:温州瑞安一家长因孩子和同学打架,持刀杀害其同学。这样以暴制暴的方式不仅不会解决孩子的问题,还会使事情难以挽回。真正合适的解决办法有:

警惕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

以暴制暴只会使孩子遭受更大创伤


  • 首先,保持冷静,不盲目以暴制暴。
  • 其次,寻求学校的帮助。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可能遭遇校园暴力时,第一时间要与学校配合,平息校园暴力。
  • 最后,如果对校方解决不满意或者打人孩子家长不配合,不讲理,采取避而不见等方式,家长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媒体曝光协调解决,将孩子的权益捍卫到底。

孩子有时即使遭到校园暴力,也不想、不敢告诉家长,这时家长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还要正确的对症下药,积极的去引导孩子,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的青春被温暖对待,别让孩子的悲伤逆流成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