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品性和較強的認知能力,讓你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哇!他兒子考上了北京大學。""他的孩子真棒!這次考試全級第一。""你孩子為什麼這麼優秀呢?多才多藝,成績又好。""你孩子真懂事。""你女兒真心。""又一個別人家的孩子。"我們常常聽到有些人在議論別人的孩子,羨慕別的孩子成績好,羨慕別人的孩子多才多藝,羨慕別人的孩子懂事有禮……完之後一句:"又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從呱呱落地到牙牙學語再到蹣跚學步之後上學,都是一步一步地成長起來的,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呢?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孩子品性和認知能力形成的過程,只有具備良好的品性和較強的認知能力,孩子才能成長為一個優秀的孩子。

良好的品性和較強的認知能力,讓你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品性也就是品質性格,影響孩子品質性格的因素很多,有父母親人的影響,有生活環境的影響,有同學夥伴的影響,也是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影響、引導和教育對孩子品性的好壞和認知能力的高低尤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嘛。

我有一個堂弟,平時對父母總是呼三喝四,還經常罵他的父母。一天,他3歲的女兒突然大聲地對她奶奶說:"你出什麼聲啊?幾時輪到你出聲啊?"當時我了,但也不覺得奇怪,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女,當爸的都這樣,你還能要求女兒怎樣呢?

另一個我想說的是,在我們小區,經常看到幾個小孩子在公園追逐嬉鬧,他們總是滿嘴髒語,對人毫無禮貌,我很不理解,這些小孩為什麼會是這樣。後來,看到他們的父母經常在樓下打麻將,一班人都是煙不離手,汙言穢語頻出,黃段子不斷的我就明白了,事出必有因的。

孩子成長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模仿和學習的過程,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他會有意無意的模仿和學著父母說話,模仿和學著父母待人,模仿和學著父母處事。如果父母是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尊老愛幼的人,並時常教育孩子,孩子還會責罵老人嗎?還會對老人不敬?還會滿嘴汙言穢語嗎?不會的。

認知能力能夠幫助我們辨別是非,讓我們清楚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能做,應該怎樣做。小孩的辨別能力差,有些事不知道該不該做,不知如何去做,這就需要我們去引導,去教育他們。

良好的品性和較強的認知能力,讓你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人人都要遵守交通規則,這是常識,也是義務和責任。但我就見到過一個不遵守交通規則的母親,紅燈的時候他女兒停下來等綠燈,而作為母親的她卻在後推她的女兒過馬路,女兒不肯過卻遭到她的責罵。我為這個女孩有這樣的媽媽而感到悲哀,她被她的媽媽逼著去做不道德的事,做違法的事啊。

有一天,我們一家大小到果園摘荔枝,荔枝園裡隨便食,但帶出園的荔枝要過稱交錢才能帶走。但在果園裡,我卻看到一個媽媽往女兒的揹包裡面裝荔枝,一邊裝一邊說,一會跟著我,不要跟他們說包裡面有荔枝。我無語啊!

我們教育孩子,是要讓他學會辨別是非,區分對和錯,教育和引導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應該怎樣做。如果我們的教育是錯誤的,做法是不對的,那孩子也會受我們的影響跟著錯下去,不辨是非,不知對錯,就會做錯事。

孩子都是好學的,學習能力也很強,只要在成長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性和不斷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他們就會成長為一個優秀的孩子。如早睡早起的習慣形成了,還用得著你天天催他起床嗎?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了,還用得著你催著他去做作業嗎?他認識到闖紅燈是違法的,是有危險的,他還會去闖嗎?

別人家的孩子不是生來就優秀的,他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養成了良好的品性和較強的認知能力,才會越來越優秀的。

良好的品性和較強的認知能力,讓你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